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以秦国现在的实力,其他六国都不是对手,但是如果六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则秦国就是以一国之力与天下抗衡,这是最不明智的选择。”冯欢的话说到了关键问题,这些年那些个纵横家撺掇着六国联合抗秦,的确让秦国感到了很大的威胁。“鸟无头不飞,如今六国联盟当中齐国最强,而齐国的相国孟尝君田文则是联络六国的核心人物。其人礼贤下士,仗义疏财,与其他各国权贵结好,在六国当中可以一呼百应。”“寡人知道孟尝君是个人物,可是他总是与秦国作对。”提起孟尝君,秦王不由得想起当年他从自己手里逃脱的往事。“如今齐王听信谗言,罢免了孟尝君的相国之位,在下以为对于秦国来说,这是天赐良机。孟尝君世代为齐国效力,德高望重,如今却落到这个下场,必然心生怨恨,如果秦王能趁此良机派使者带厚礼前往齐国聘请孟尝君来秦国做相国,在此落魄之时,孟尝君一定感激秦王的大恩为秦国效力,到那时六国联盟自然不攻自破,而齐国因为失去了孟尝君则会国力衰落,秦国就可以对六国各个击破了!”“先生所言极是!”“孟尝君威名遍布天下,大王如果以为在下的说法有理,就请快做决断,否则齐王万一反悔把孟尝君复了相国之位,或者让别国抢了先,大王悔之晚矣!”“好,寡人这就派使者去请孟尝君!”秦王的确觉得这是个难得的机会,立即派大臣带着十辆马车和千两黄金前往薛城请孟尝君来秦国作相国。

冯欢以先去劝说孟尝君为由,快马离开了秦国直奔齐国首都临淄。来到临淄,冯欢以孟尝君门客的身份来到齐国王宫要求见齐王。齐王正想知道孟尝君的近况,所以马上见了冯欢。冯欢把给秦王讲过的道理又向齐王摆了一次,还说秦国已经派使者前往薛城要拜孟尝君为秦国的相国。齐王吃了一惊,孟尝君为齐国相国多年,如果让他去秦国做相国那无疑会给齐国带来致命的打击。“如今大王只有两条路:一是杀了孟尝君,但在下认为孟尝君名声播于海内,与各国权贵结好,无罪而诛,不免失去人心;二就是让孟尝君官复原职,孟尝君世代为齐国栋梁,他一定会感念大王恩德,为大王尽忠!”冯欢看出了齐王的矛盾,他清楚自己玩的这个把戏的高度风险,弄不好孟尝君就没命了。鉴于孟尝君的实力和威望,齐王也实在不敢下手杀他,而把孟尝君这样一个人物长期放在远离都城的薛城,齐王也很不放心。“只是孟尝君当初自己辞去相位,寡人如何能勉强他?”“当初流言四起,孟尝君觉得继续做相国对国家不利,所以辞去相位。只要大王诚心请他做相国,并严惩造谣的小人,则孟尝君一定会感恩图报!”冯欢赶紧给齐王找好了台阶,也为以后孟尝君除掉政敌铺路。很快有关秦国使者正在赶往薛城的消息被确认了,齐王终于下了决心,抢在秦王使者到薛城之前再次拜孟尝君为相国。

虽然后来孟尝君恢复相位后大度地表示不再追究当时的那些传言,但是后来那些与孟尝君作对的权贵还是一个个倒了下去,以后再也没有这样的传言出现了。

市场理论

孟尝君再次复出拜相的消息立即传遍了七国,孟尝君又回到了离开了不到两个月的临淄相国府,奇怪的是他并没有什么兴奋的感觉,只是觉得一切都象是一场荒诞的梦或者一个疯狂的游戏。

“相国,田丹和另外几个门客求见!”冯欢打断了孟尝君的遐想。“什么?这些狗日的无耻奴才还有脸来见我?当初我倒霉了,他们一哄而散,好象怕受我牵连似的。幸亏你冯先生有良心,帮着我又东山再起,如今他们看我又当相国了,就又厚着脸皮来了,看我不啐他一脸!”孟尝君想起了以前这些人对自己殷勤的笑脸和两个月前的不辞而别,不禁破口大骂。“相国要是这样想就不是孟尝君了!”冯欢还是毫不顾忌。“你他妈什么意思?”孟尝君知道冯欢又有高见了。“孟尝君是什么意思?就是别人永远求着您、欠着您,您永远不求别人、不欠别人。”“我觉得我欠你的”孟尝君脱口而出。“不敢,其实当今天下只有孟尝君有那个胆量和气魄敢用冯欢的办法!冯欢一辈子总算干成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否则老在你这里蹭吃蹭喝岂不是窝囊一辈子?所以相国不欠冯欢的,是相国成全了冯欢。”“好,好,好,我没看错你。”孟尝君不禁感慨。“可是我就不明白,同样是门客,吃我喝我,关键时刻只有你挺身而出,其他的人平时话说的都比你漂亮,可是一看风头不对连个招呼不打就走了。如今又厚着脸皮回来,难道还指望我象以前那样给他们管饭?”“相国,其实您这里就象一个市场,开市的时候熙熙攘攘,大家都为了能赚钱能得到好处;收市以后,大家一哄而散是因为没有钱赚了,没有好处得了。这不是说大家在开市的时候喜欢市场,而收市以后不喜欢,大家到这里来都是各取所需。您不也需要这些三教九流的人为您效力吗?所以相国可不能想不开,拒人于门外。那就等于把市场关了,大家都得不到好处。那样您就不是孟尝君了。”“还是职业纵横家看的透呀。算了,老子不跟他们一般见识了!”

不久,管饭堂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

后记

孟尝君就这样风光了一辈子,大方了一辈子。

后来田丹写完了《我认识的孟尝君》,把它刻成了竹简。

再后来人们习惯地把风光的、大方的、有影响力的民间领袖都比喻成孟尝君。

后来过了若干年,那位生育并培养了一代名将的吴起母亲去世了,令人惊奇的是在那个资讯很不发达的时代,这个消息居然很快就传到正在跟随曾子学习的吴起那里。吴起坚守了当年杀人逃亡前向母亲立下的誓言,他克服了作为正常人回家奔丧的心理需要,选择继续留下来化悲痛为力量刻苦学习文化知识,争取早一天当上大干部衣锦还乡。如果群众提供的“人肉搜索”资料可靠,那么吴起当时没有回乡奔丧除了信守“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的誓言以外,恐怕还有一个原因:一个背负着三十多条人命血债的杀人逃犯,回乡奔丧无异于自投罗网,如果吴起要想销案,唯一的可能就是当上大干部。在中国历史的传统潜规则当中,普通人杀人在逃就是天下人皆可得而诛之的罪人,而一旦这个人当上了大干部,那么这种罪行就可能被轻轻地一笔带过,甚至可以根据剧情需要把当年被他谋杀的被害者改写成十恶不赦的恶霸、坏蛋,从而进一步证明大干部天生就是侠肝义胆、除暴安良的英雄。比如后来被封为“武圣人”、与孔子齐名的关羽,年轻时代就有过类似的经历,正史上对关羽当年在家乡为什么杀人语焉不详,但是在传说当中关羽杀的却是欺男霸女、为害乡里的恶霸。总之,只要当上了大干部,一切都是合理的,不合理的也可以变成合理的,这就是吴起一定要当上大干部的理由。所以“猜忍”的吴起当年杀死三十多人后向母亲起誓颇有歃血盟誓、破釜沉舟的象征意义,只不过普通人歃血盟誓用自己的血,而立志当大干部的吴起歃血盟誓用邻居的血。吴起当年在母亲面前立下的誓言很可能是他一生当中说过的最真诚的一句话,——如果不为卿相,背负累累血债的吴起绝不敢“复入卫”。

不过在吴起的师傅曾子的眼里,吴起这种“擦干眼泪,把母亲去世的电报藏在枕头下继续投入紧张学习”的行为无疑于禽兽。如果把儒家当成一种宗教,那么“孝道”就是这个宗教不容动摇和妥协的基本神圣教义。当年孔子门下有个叫宰予的学生,曾经对孔子坚持为父母守孝三年的做法提出的质疑,他认为三年时间实在太浪费,不利于发展生产和经济建设。孔子对此非常不满,跟宰予探讨三年之丧的必要性之后孔子对宰予的评价非常消极“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义也。”孔子认为宰予的这种观点缺乏人道精神,因为孩子在三岁之前都离不开父母温暖的怀抱,因此父母死后孩子守孝三年是非常公平的伦理道德,而且认为这是天下通行的价值观。然而到了曾子的徒弟吴起这里,这位一心当大干部的知识青年不仅不给母亲守孝三年,甚至根本就不打算回乡奔丧,这简直就是蹲在菩萨跟前吃狗肉,就是菩萨受得了,和尚也受不了。作为孔夫子的衣钵传人,曾子觉得自己遭到了莫大的侮辱,于是他正式通知吴起:从即日起吴起被曾子学院正式开除,从此吴起的一切行为与曾子无关。

后来的故事就接到了吴起杀妻,鲁国群众提供的“人肉搜索”资料生动地勾勒了一个丧心病狂的“大干部迷”是怎样一步一步变态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如果针对吴起的“人肉搜索”资料仅限于此,那么显然缺少画龙点睛之笔,因为中国历史上心理变态的大干部绝不止吴起一个,另外如果按照鲁迅先生的逻辑,在中国的专制历史上不变态就当不了大干部。实际上在中国专制历史上心理健康并不是选拔干部的必要条件,毕竟要考量灵魂深处的东西即使以今天的技术手段也很难实现。

最后“鲁国群众”对这段“人肉搜索”的资料进行了总结:“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国群众”终于在煞费苦心“人肉”来的资料基础上进入了正题:鲁国是一个小国,因为吴起而成就了战胜强大齐国的伟大军事胜利,可是出头的椽子烂的快,这很容易招来其他诸侯对鲁国的敌意和进攻,其次鲁国和吴起的祖国卫国是友好邻邦,鲁国重用吴起就是对不起卫国。

司马迁笔下的那些牛人们》小说在线阅读_第3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扶栏客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司马迁笔下的那些牛人们第3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