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李敢想起了父亲反复请战的那些夜晚,当时老父亲常常整夜难眠坐在书房里凝视窗外孤独的月亮。许多次李敢都想劝说父亲放弃,以这样的年纪出征自己怎么能放心?可是每当他看见父亲焦虑的眼神,一次次话到嘴边又吞了回去。直到有一天父亲兴冲冲地回到家里,告诉全家人自己被皇帝任命为前将军并作为先锋出征匈奴单于。那天的父亲快乐的像个孩子,李敢受到父亲的情绪感染也暗下决心一定要跟随父亲马踏单于王廷为自己的家族争取荣誉和骄傲。就在李敢准备随父出征的时候,却收到了骠骑将军霍去病的将令,命令李敢去骠骑将军军中报到。原来骠骑将军听说了李敢力战左贤王的事迹,于是就下了调令,大战在即,哪个统帅不需要李敢这样的虎将?李敢本来打算抗命,老父出征作为儿子当然应该伴随左右,这是孝道,不要说是骠骑将军就是皇帝也没有理由强迫儿子在这种时候离开父亲。然而,父亲却力主李敢应征跟随骠骑将军出征。父亲的理由很简单:李敢长大了,应该摆脱父亲的影响,依靠自己的力量争取属于自己的荣誉。

就这样在一个凉爽的清晨,李敢为父亲从马厩牵出了战马,送走了父亲。

父子离别的时候,一向不善言辞的父亲甚至没有给李敢留下值得回忆的语言。父亲只是用力拍了一下李敢的肩膀,然后看着李敢笑了,从父亲的眼睛里李敢看到自己真的长大了。

李敢怎么也没想到那一刻竟然成了永远。

此时父亲躺在冰凉的棺木里,永远地离开了李敢。

这几年李敢已经经历了大哥和二哥的死亡,家族的荣誉和血统注定了这个家族的男人不可能躺在床上老病而亡。然而李敢从没有像此刻一样感到如此的孤独和恐惧,从此以后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人可以依靠,再也没有人值得崇拜了。

那一晚李敢的哭声孤独而嘹亮,如同塞外月夜里的狼嚎。

最近,发生一件事对我启发很大。

前天我在煮酒论史看到一篇“月下吴钩”写的关于霍去病的帖子,因为个人兴趣所以就打开看了。后来我给楼主提了一个建议:我认为霍去病射杀李敢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污点,楼主应该谈谈这个问题。再后来有一位叫“老四的铁粉”的哥们站出来跟我辩论,他认为霍去病射杀李敢很正当很应该。我当然不服,于是开掐(这里的掐是指针锋相对的辩论,不包括人身攻击)。到现在我俩谁也没说服谁,不过我很享受这个过程。因为对方为了和我辩论真正回顾了史料,而我为了维护自己的观点也尽量做到严谨,从这里面我的确也发现了自己疏忽和偏颇之处。

我记得小时候学历史课都要背标准答案,我想之所以本来很有趣的历史让大多数人乏味可能与此有关:除了年代、地点和人物,历史可能有标准答案吗?从这个角度来看,当年明月他们的确功不可没,至少从现在开始大家都开始用自己独立的视角开始思考属于自己的历史。这就有意思了。一万个人看李广就有一万个李广,一万个人看霍去病就有一万个霍去病。

受此启发我跟大家提个建议:欢迎大家从我写的故事背景里发现问题、提出各种观点和意见,就比如霍去病杀李敢到底算不算他的人生污点。

通过这种活动不仅锻炼了队伍、陶冶了情操,而且还有至少三个好处:一、及时发现错误,避免误导读者。历史题材需要严谨,我自己才疏学浅,时间和精力有限,这一段已经发现很多问题了。如果大家一起来挑毛病,肯定会将错误减少到最低。二、启发思路,弥补我认识上的缺陷。说实话有些问题越深入想越觉得其实历史真是个非常宏大的格局性问题,很多问题我也是不知天高地厚、勉为其难而已,大到怎样武帝的功绩和历史地位,小到霍去病射杀李敢到底是不是人生污点,都很难评价。大家各抒己见,诚所谓道理越辩论越明,依靠群众的力量我们可以拨开历史的迷雾,尽量接近全面和真实的历史。三、历史就像奥运会,重在参与。大家每天带着问题去看,可以增进趣味性和参与感。

所以以后每天我都会找出一两个问题跟大家探讨,也请大家开动脑筋,大伙辛苦了,扶栏客这里先道谢了。以后书出了,扶栏客一定请提出问题和不同观点的朋友喝酒。

关于卫青是不是对李广自杀心存愧疚

扶栏客认为李广自杀后卫青心中是有些愧疚的。

李广自杀的直接原因是按照卫青的命令李广和赵食其从东路合围单于,但是东路是一条什么路呢?“东道少回远,而大军行水草少,其势不屯行。”铁粉说卫青不能预测到李广会迷路,也没有必要陷害他,给自己找麻烦。对于后一种说法我同意,但是前者我表示怀疑。扶栏客自己去过腾格里沙漠,徒步进入沙漠腹地,当然不敢深入,怕迷路了死球。以扶栏客的经验来看沙漠里并不全都是不毛之地,有些地方有绿洲、有水源,所以直到今天探险队穿越塔克拉玛干也要事先设计好路线,也就是沿着那些有水源的地方走,否则肯定是凶多吉少。李广自杀前出征的那次汉匈之间的战争已经断断续续持续了将近一百年了,而卫青、李广出击的定襄(今山西北部)也是汉朝大军多次出征的地方,汉军对这一代的地形和地理不可能一无所知,否则汉军绝对不敢冒险穿越沙漠去进攻匈奴主力。作为一个严谨缜密的军事家和统帅,卫青对此肯定是了然于胸的。因此卫青派李广从东路进军的时候他是知道这条路的难度的,所以司马迁在书里明确写了“东道少回远,而大军行水草少,其势不屯行。”因为卫青没想把李广当主力用,所以他这样安排也表明了他对李广及时赶到帮他合围单于的预期并不高。还有一个原因,《史记》里也写了公孙敖事实上是卫青的死党。在《卫青列传》里记载卫青当年还没有发达的时候,他姐姐也就是刘彻的妃子怀孕了,刘彻的大老婆醋海波澜,要报复卫妃又没有机会,就把卫青抓起来想把他杀了泄愤。公孙敖当时已经是一个军界领导了,于是冒死把卫青救了出来。因此公孙敖对卫青有救命之恩,而卫青是个知恩图报的人,所以后来他发达以后每次出征都把公孙敖带着。公孙敖在他的提携下也得到了合骑侯的爵位。那次出征皇帝的确说不用李广和单于接战,但是他并没有说让公孙敖当先锋,而李广走沙漠绝地。可以推断,以卫青的深谋远虑,但是他做出安排的时候就预料到了李广不能按时赶到的可能性非常大。李广按时赶到不是绝对不可能,但是按照当时李广的条件和卫青的智商,做出这个预期不难。如果李广不死,大不了受点委屈,卫青可能在以后找机会给他补偿,毕竟卫青当时权势很大。当然这也是扶栏客自己的猜想,司马迁没有这么说,扶栏客的猜想来自对权贵人物的权谋技术的理解。

后来公孙敖没有立功,而李广却受不了委屈自杀了,卫青能不感到愧疚吗?

从塞外归来的前将军部将向李敢讲述了李广那次艰苦卓绝的出征,讲到老将军一个人承担了迷路失期的责任而横刀自刎的时候,那些将士们流下了眼泪。

李敢暴怒了,为什么大将军把本来属于父亲的前将军位置给了公孙敖?为什么大将军让父亲走了那条大漠中的死亡之路?在李敢看来这分明就是大将军卫青的阴谋!

而此时同在长安的大将军卫青心情也很不平静,李广的含恨自杀和与击败单于主力的不世功勋把卫青推到了大汉帝国最炙热的火炉上。

作为局中人,卫青理解皇帝先任命李广为前将军又给卫青的诏书指示“毋令当单于”的良苦用心,正是这道密诏最终让李广踏上了东路那条沙漠中的死亡之路,迷路也许不可避免,说明情况、解释原因也是例行公事。但是卫青怎么也没想到李广这位久经沙场、出生入死四十多年的老将最后竟然因此含恨自杀。从服从皇命和军事指挥的角度来看,卫青的作为无可挑剔,然后李广一生忠心报国、清廉刚直,这样的结局自然引来了朝野的一片哀痛和同情。皇帝永远没有错,李广为了捍卫自己的尊严以那样刚烈的形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更不能指责,就这样朝野对李广的惋惜和同情最终都化作了大将军道德上巨大的负担。卫青只能默默承受一切的猜测和非议,击败单于主力后的卫青丝毫没有轻松和快乐。庙堂之上的大将军卫青本来就是至尊至贵的第一重臣,何况此时的大将军击败了匈奴草原上最强悍的王者伊稚斜大单于,而汉军中资历最老、最富有传奇色彩的飞将军又死在了大将军的军中。

未央宫里的那位王者此刻对自己又是一种什么心态呢?

司马迁笔下的那些牛人们》小说在线阅读_第1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扶栏客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司马迁笔下的那些牛人们第1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