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故事讲到这里,我们不得不说说匈奴。匈奴是一个擅长射箭的游牧民族,富有“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史书上说这个民族好勇尚武,崇拜暴力和强人。秦始皇让蒙恬建造的万里长城就是为了抵御这个强悍民族的入侵,让秦始皇没想到的是万里长城没能挡住匈奴却提前透支了自己的帝国,让一个徐州地区的基层农村干部趁机改朝换代当了皇帝。大汉帝国建立以后,汉高祖刘邦本来想依靠多年征战建立起来的军事资本一举征服匈奴,没想到白登惨败,差点丢了性命。高祖皇帝刘邦是个非常务实的领袖,在生死关头没有跟匈奴死磕到底,早年农村基层的工作经验让他想到了贿赂,他给单于送去了大量的财宝和美女。贿赂这招历史悠久且非常奏效,尤其对崇拜暴力的人们来说更是如此,崇拜暴力的匈奴收到财宝和美女马上撤兵,放了汉高祖一条生路,却给自己的子孙留下了无穷的战争和杀戮。从那以后汉朝开始对匈奴实行各贿赂政策以换取暂时的和平发展。在这些贿赂当中最出名的是性贿赂,汉朝的御用文人给这种性贿赂取了一个很有政治高度的名称“和亲”。从汉高祖开始到汉武帝,汉朝真真假假的公主们前仆后继地进入大草原供单于享用,低调的如同走进包厢的夜总会小姐,不论用怎样高度的政治理由解释,无论用怎样艺术的文字描绘昭君出塞的美丽传说,这种用女人的身体换和平的做法实在让有血性的男人们无法忍受。但是有时候无法忍受的事还是要咬牙忍,即使是皇帝也不能例外,直到有一天那个年轻的汉朝皇帝刘彻在自己长大的时候也发现了自己帝国的强大,他开始对匈奴说“不”,从那一刻开始李广和卫青、霍去病、张骞等豪杰一起走上了属于自己的历史舞台。

从李广开始,到他的儿子李当户、李椒、李敢再到他的孙子李陵,一个家族百年历史都与弓箭和匈奴有关,这就是李广的宿命。按照常理推断,像李广这样的人才,在那个以骑射为第一技术的年代,遇到好大喜功、崇尚武力的汉武帝,应该如鱼得水、风声水起才对,可是历史偏偏不是这样,这就比武侠小说有意思了。

休息一下吧,玩玩天涯的网页游戏:

武林英雄,纵情武林世界

三国风云,乱世风云再起

(二)算命

《汉书》上记载,李广在孝文十四年就从军击胡,依靠骑射无双的技术,开始了自己的职业军旅生涯。李广一生与匈奴做战四十多年,威震塞外,号称飞将军。无论是在当时还是今天,李广都是武帝时代除了卫青和霍去病以外最知名的汉朝将军,可是耐人寻味的是李广跟卫青和霍去病这两位少年得志的将军相比,实在是命运坎坷,勤勤恳恳拼杀了四十年到死都没有封侯。于是就有了“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名句,成了后来中国式人才感叹生不逢时的公式和典故。有关李广难封的分析有很多版本,有研究管理学的学者说跟汉朝的考核制度有关,据考证汉朝封侯的标准是按照斩首匈奴的数量,也就是人头的数量封侯的。奖勤罚懒,多劳多得,这样的考核其实是因袭了秦朝的制度,听起来似乎是对大多数人都公平的制度。如果一个人养了一群猫来抓耗子,大概也只能用这种办法考核奖励猫们。可是李广不是大多数,他名气太大,以剽疾迅猛、骑射丨精丨绝著称,所以匈奴怕了他,听到他的名号望风而逃,不给他砍脑袋的机会。没有匈奴的脑袋就没有候,以前常说用谁谁的鲜血染红自己的顶子,这在以暴力公平竞争的时代是非常合理而且合法的。这样看李广大概太张扬,在没有砍够脑袋的时候在匈奴的江湖上名气太大。李广如果成熟一点,完全可以先韬光养晦、扮猪吃虎,等砍够了脑袋封侯了以后再出名,毕竟当官不是当明星,在那个年代名气再大也没有人请他拍广告或者代言减肥茶,人红戏不红得不到任何好处。

还有一种说法,在《史记》和《汉书》里都有记载,李广长期不能封侯自己也纳闷,就找了个大师看相,大师看了李广半天,说他眼睛里面有something,可能李广内力精深吧,内力精深的人眼睛里都有something。但是李广是个很认真的人,就不断追问something到底是什么?大师被问急了就说,总之是做过什么亏心事。李广同志很诚实,当时自己就交代了,想当年羌人在李广的地盘陇西发动叛乱,李广当时是陇西太守,职责所在,只有带兵征讨。兵书上说“不战而屈人之兵”,书生看了一百遍还是纸上谈兵,李广看了就想到了兵不血刃。总之,依靠飞将军的威名加上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李广顺利地招降了八百羌族反叛者。谈判当中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史记》没有交代,从人道和人性的角度判断,李广如果要兑现承诺,那么粮食、物资甚至官爵都是必须的。这就出现了一个经济学的问题,——大汉朝的预算是有限的,而李广既不是经济学家,掌握的资源也很有限。兑现不了承诺的后果很严重,要永远解决问题李广还是想到了一个字“杀”。八百放下武器的羌人就这样被屠杀了,他们当中可能还有老人和孩子,他们临死前肯定少不了诅咒李广和他的后人,这是亘古不变的人性公式,不用司马迁交代我们也能推断出来。《投名状》里的情节大概是受了这个故事的影响,至于原因的差异我想可能李广不好意思跟大师说“俺舍不得把馍分给那些山汉吃”,所以找了个政治上居高临下的理由,——为了维护边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总要牺牲一些人。兵书上说“居高临下,势如破竹”,李广想用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居高临下把那个大师势如破竹,没想到一着急让大师发现了破绽。大师当时的想法应该是这样的“我靠,一句话就诈出来了,你丫就这心理素质还想封侯?”当然大师不可能这么说,所以大师还是大师,但是李广封侯的事就麻烦了。大师叹了一口气,对李广说“祸莫大于杀已降”,也就是说杀了俘虏要遭报应。一将成名万骨枯是普遍规律,哪个将军没有几件亏心事?说了就说了,从心理学上讲这叫倾诉,是缓解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健康的好办法。本来这种谈话可以理解为心理咨询,也可以说带有宗教色彩,人家老外不是也在教堂忏悔吗?但是,可是,然而这样的谈话居然被司马迁写进了《史记》,这就可疑了,按理说司马迁是个很讲究学术道德和独立人格的知识分子,为了给李广的孙子李陵说句公道话,把自己的小JJ都牺牲了。很难想象这样的人会编造一个他自己都不相信的故事放到自己的煌煌巨著里面。那么,难道李广跟大师谈话的时候司马迁在场?从年龄上看这不可能,司马迁因为给李陵说公道话遭受腐刑的时候还相当年轻,司马迁写成《史记》也是在那以后受了刺激,可见司马迁和李陵是同龄人,李广是他爷爷辈的人。那么只有一种可能,要么是李广要么是大师把谈话内容泄露了出去,并广为流传,最后到了让司马迁不得不信的地步。如果是李广,他这样做的动机让人无法从利害关系的角度理解。李广是代表大汉王朝去处理少数民族叛乱的,代表的不是他自己,而是汉武帝和整个帝国。李广杀俘就是汉武帝杀俘,按照热量传递的原理,那些满怀怨恨而死的羌人的诅咒也会传导到汉武帝身上。这种话从李广的嘴里说出来,等于否定了大汉帝国的核心领导汉武帝刘彻及整个班子的道德,作为一个皇帝或者任何一个领导,这都很难接受。汉武帝没有找个借口杀了李广,已经是爱惜人才了。如果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李广这么做可能和向大师倾诉一样同样出于心理需要,只是他在不恰当的时候找了不恰当的倾诉对象。当然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大师把他们的谈话泄露了出去,如果是这样,大师的职业道德应该让人鄙视,——保护客户隐私是心理咨询师的基本道德,大师更应该以身作则。但是大师这种身份本来就是在江湖上行走靠嘴皮子赚钱的,这样的结果并不出乎大家的预料。倒是李广,一个受帝国培养、教育多年的职业军人,一个立志封侯的人,居然被一个江湖上混的大师玩的团团转,怎么能不让汉武帝失望呢?

那个大师有个很文学的名字,——王朔。

(三)玩命这种事会上瘾

武艺超群的人并不一定都能传奇,只有武艺超群又玩命的人才能成为传奇。李广的玩命像他的箭无虚发一样有名。这里说说箭无须发,根据史书上对李广的记载,箭无虚发除了过硬的技术以外,更重要的是挑战自己神经极限并以此为乐趣的心理素质。前者可能有很多人通过勤学苦练都能做到,而后者需要具备调戏死神的强悍神经才能做到。弓箭不是狙击步枪,不可能在千米之外有效地洞穿目标,要想箭无须发有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必须要在看得清敌手胡须的距离发射,一瞬间的爆发决定生死之间的距离。因此在西汉文景武三朝的著名射手当中,李广一直是公认的第一,——李广的技术或许有人能学到,但是他那敢于调戏死神的强悍神经决不是靠勤奋学得来的,这就是所谓的天才。

让我们回到那个充满雄性荷尔蒙的年代。

西汉景帝某年深秋的一天,秋风肃杀,草木凋敝。

年轻的上郡(今陕西榆林)太守李广带着三名随从射猎归来,四人四骑行走在西部荒山的小道上。

骑手们身后挂着射杀的野兔和黄羊,淋漓的鲜血一路滴下,颠簸出公元前的中国西部传奇。

远处山脊上长城连绵起伏,天边一抹残阳似血。

成群的乌鸦在历史的天空中盘旋。

天地间一股隐忍的杀气无影无形,凛然而至。

突然间,李广和随从们胯下的战马瞪着惊恐的大眼睛咆哮起来,四蹄乱蹬。

李广嗅到了山中之王的野蛮气息,虎,一定是虎!

果然,李广发现在斜前方的灌木后出现了一双聚精会神的眼睛,那斑斓的伟岸身躯正在悄无声息而又小心翼翼地逼近。

在深秋的塞外射杀猛虎是多么酷的一件事!

闪念之间,李广已经滚鞍下马,弯弓搭箭。

司马迁笔下的那些牛人们》小说在线阅读_第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扶栏客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司马迁笔下的那些牛人们第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