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李定国救主和永历入云南
1654年冬,李定国在广东新会大败,兵马损失惨重,退到广西南宁,不久之后,又放弃广西,突入安龙迎永历帝,然后进军云南。
李定国此举引发了大西军的全面内讧,抗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
目前我们仍不好判断,李定国是为了拯救永历才进军云贵,还是为了进军云贵,才拯救永历。
我想这两方面的因素都是存在的,至于哪个占的比重更大一些,难以估量。
永历两次密赦李定国,以及不久之前孙可望为此对朝廷大开杀戒的情况,可以作为李定国进军云贵的有力解释。
但是李定国迎永历后为什么没有回师广西而是进军云南?这是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他在广西并非没有立锥之地,而回师云南,等于抄了孙可望的老底,势必和孙可望发生严重冲突。他为什么要做出这个选择?
合理的解释是回师云南才是他的战略目的。一方面他有回云南的需要。在两广几年的战事使他认识到孤军奋战难以取得成功,他必须重回大西军的怀抱,回到他在云南的亲朋好友身边。另一方面他没有必要脱离大西军。云南是包括他在内的大西军共同打下的,是他们的快乐老家,在伤痕累累的情况下,他为什么不能回到老家休养?虽然他和孙可望有矛盾,但是两人心照不宣,并没有公开决裂,就算两人闹了矛盾,他和其他大西将士并没有矛盾,那里有他很多的朋友和支持者。他完全没有必要自绝于“人民”。
但是李定国想要回云南也并非没有一点压力,他在湖广擅自脱离大西军,不论出于何种原因,此番战败回归老家,势必受人讥笑,脸上无光。此外,他在广东几乎拼光了所有精锐,回到云南,势必难以和孙可望抗衡,不得不屈服于孙可望的淫威,这是他内心最不能接受的事情。如果打着永历的旗号,不仅在军事上有助于其顺利进入云南,而且在人心向背上有助于他对抗孙可望,所以他在进军云南之前先迎取永历,以作为他的战旗和遮羞布。
再崇高的动机也不排除合理的私心自用,两者一旦结合起来,会焕发出更大的动力。
孙可望如此惧怕李定国和永历接触,他在教训朝廷的同时,当然不能不对李定国采取防备措施。他派部将刘镇国、关有才领兵驻扎在李定国进入贵州的必经之地田州,作为永历和李定国的防火墙。
但是二将在李定国崇高的威望面前没有弯弓射箭的胆量,李定国的军队一到,二将立刻扔下部队逃回,他们手下的士卒就像欢迎老领导视察工作一样,打开城门,跪在道路两旁欢迎。
李定国对他们说:“你们不要害怕,我是秦王兄弟,我们哥俩受到小人的挑拔闹了点误会,现在己经和好了,你们各自回营,一会我要犒劳你们。”与是两部人们握手言欢,很多劫后余生的老战友相拥而泣,史书记载:两兵相遇欢欣如父子兄弟。
在李定国进军的过程中,这场相见欢只是一个开始,在大西军不打大西军的指导思想下,孙可望打内战不得人心,以至于他派出阻击李定国的军队全都临阵倒戈,投入李定国的怀抱。
听说李定国突破田州防火墙进军安龙,孙可望大吃一惊,急忙把永历从蓝子里转移到口袋里,以免被李定国抢去。1655年10月,他派出大将白文选前往安龙,负责将永历朝廷搬到贵阳,置于自己的直接控制之下。
白文选虽然是孙可望的老部下,但是跟李定国情同手足,在孙、李二人的矛盾中,他身在孙可望的阵营,心却站在李定国这边。
白文选吃里扒外,在李定国大军到来之前,他阻挠了孙可望“移宫”的计划,为李定国成功移驾争取了时间。
奉命来到安龙后,白文选不愿犯上作乱,进行逼宫,迟迟不采取行动,拖延了两个月的时间。
孙可望派亲信叶应祯前去催促。白文选以安龙地方小,朝廷货物太多,不易搬运为由,继续拖延时间,等待李定国到来。
1656年1月,李定国军接近龙安,派参将杨祥身藏密疏前往安龙,结果被擒,送往白文选处。白文选明知杨祥是李定国的密使,却对其进行保护,给他行动的自由,杨祥得以拜见永历帝,呈上李定国的密疏,在信中李定国交持永历帝坚持拖延时间,等待自己的军队到安龙迎扈,千万不要不要被人蛊惑迁移它处。
16日,叶应祯听说李定国大军将至而白文选迟迟不动手,亲自带兵进入皇宫,逼迫永历及皇后立即骑马赶往贵阳。关键时候,又是白文选站出来进行阻止,白文选对叶应祯说:秦王是怕安西将军(指李定国)投降了清朝,带清兵来劫驾,所以才让我们来迎驾,没有必要逼迫这么紧,皇宫中的人都是金枝玉叶,十分珍贵,不像你我的性命不值钱,万一被你逼出个好歹,你负得了这个责任吗?我现在就派人去侦探,如果安西果然投降了清军,我们再移驾也不迟,如果只是安西的军队,和我们是一家人,我们何必逼得这么紧,给自己惹罪上身呢?叶应祯不敢造次,只得停止了强制执行。
几天后,李定国终于带大军赶到,白文选打开城门,城中将士欢声雷动,两军就像久别重逢的兄弟一样高兴,不久前田州会师的动人场面再次上演。
入城朝见时,永历对李定国说:久知你是忠臣,只恨相见太晚。李定国感动得泪流满面,说道:臣蒙皇上知遇之恩,本想攻取两广后迎銮舆,可惜没有实现这个愿望,让您在忧虑中生活了这么长时间,实在是罪该万死。
接下来要解决的是落脚点的问题,李定国、白文选经过商议,决定迁往云南昆明,于是大军护卫着永历朝廷向云南进发。
他们之所以选定云南,是因为去云南可以得到刘文秀的帮助,虽然孙可望在云南安插了一堆亲信,并把四大天王之一的刘文秀架空,但是刘文秀崇高的威望和良好的人脉使他在大西军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只需动动嘴皮就可以解决问题。更可贵的是,刘文秀和李定国一样,拥护明室,反对孙可望改朝换代的图谋。
一个月后李定国抵达昆明城下,驻守昆明的孙可望部下面临一个难题,要么对自己的兄弟下手,要么辜负主子的信任;要么伤感情,要么放弃职守。最终,感情战胜了职责,在刘文秀的主持下,昆明守军开门迎接李定国,永历帝顺利移驾昆明,入住己经去逝的定北将军艾能奇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