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第十五章孙可望降清:失道寡助

第一节江南的呼唤

1653年3月,李定国走后,孙可望和清军屯齐部发生了一次野战,战役进行得十分激烈,结果明军战败,伤亡很大。

清军乘胜攻占了宝庆府,但他们也付出了很大代价,无力再展开进攻,此后双方在湖南南部地区形成对峙。

对峙期间,清廷的政局己悄然剧变,清廷的统治政策也进行了调整。

1950年多尔衮死后,清廷内部的矛盾不断发酵,有四件事情相辅相成,同时发生:顺治和孝庄娘儿俩逐渐掌握大权,原多尔衮系统的大将被淘汰,八旗兵实力因此持续下降,孤儿寡母转而更多依赖汉人。

这些变化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清廷更多地采取以汉制汉的政策,利用汉人互相争斗,自己做收渔翁之利。

清廷拉拢汉奸的大手笔主要有:一是重新起用洪承畴经略西南;二是利用软禁中的郑芝龙招抚郑成功;三是和吴三桂联姻,公主下嫁吴三桂长子吴应熊;四是将广东、广西分别交给平南王尚可喜和靖南王耿继茂。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清廷调整了湖南、广西前线的军事部署。1653年5月,清廷正式任命洪承畴为五省经略,全权负责对付西南地区明军。

弘光政权垮台后,洪承畴原本坐镇南京,负责维护这一地区的稳定,弹压那些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的反抗。或许受到各种关系网的干扰,他对个别反清复明人士高抬贵手,也因此受到同僚的弹劾,清廷对其顿生疑虑,将其废弃不用。

在以汉制汉思想指导下,清廷看上了洪承畴长期镇压民军的经验,认为他非常适合挂帅前往湖南对付他的老对手,为了对付民军出身的孙可望,将他重新起用。

清廷给洪承畴一个很长的头衔:钦命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处地方总督军务兼理粮饷、太保兼太子太师、内翰林国史院大学士、兵部尚书兼督察院右副都御史。

虽然官职一长串,其实只是一个给清廷打工的鹰犬而己,一大批在各个时期投降的汉奸都被调往洪承畴麾下,开赴湖南,很显然清廷并不想让他们吃干饭。

清廷打造了一个战船,以洪承畴为船长,让所有还能打仗的降人乘上这艘战船,开往与明朝作战的前线,上演一出同类相残的好戏,这样清廷既减轻了负担,又利用了降人,自己只需坐享其成。

当然,这样的战船清廷还有好几艘: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洪承畴这艘战船的不同之处有二:一是它完全是新打造的。二是他是文臣带领导,不是军阀带领,更利于操控。三是它出生的很大一个使命就是接替急于回京享福的齐屯部八旗兵。

1954年3月,洪承畴带着他七拼八凑来的降兵降将来到湖南,早己归心似箭的齐屯部八旗子弟立刻摞挑子走人。

齐屯走后,洪承畴带了一万多人马分别接防岳州、长沙、宝庆等处,由于地广兵希,兵力捉襟见肘,洪承畴叫苦不跌,他一面请求朝廷另派满军助阵,一面督促清廷命靖南王耿继茂移镇广西梧州,以分担自己的压力。

西南地区对峙双方是麻杆打蛇,两头怕,对峙局面旷日持久,但是江南沦陷区的爱国人士却受到李定国大捷的鼓舞,变得极不安分。他们不愿看到孙可望按兵不动,为了勾引孙可望出兵夺取江南,江南志士和鲁王政权的爱国将领联手合作,敲锣打鼓制造大举进攻的声势,搞出了许多动作。

浙东地区沦陷后,鲁监国跑到海上,辗转来到舟山,后来清军水师攻克舟山,鲁监国君臣乘船南下福建,投奔了郑成功。

在福建,郑成功想把鲁王当作一面旗帜,而把他手下忠心耿耿的军队变成自己的部属,此举遭到鲁监国君臣的反对,但是鲁监国君臣鼓动郑成功出兵收复江南的希望也破灭了。

受到1653年大西军余部北伐胜利的鼓舞,鲁监国手下张名振、张煌言决定以实际行动支持西南战场。

而江南清统区内以钱谦益、姚志卓为代表的一批人也受到西南军事胜利的影响,暗中进行反清复明的活动,他们策划了一个邀请孙可望大军东下,与鲁监国水师会师长江,规取江南的大胆计划。

钱谦益虽然是一个党争好手,但这并不影响他的爱国热情,姚志卓是浙东本地人,他和他的父亲姚之朔曾组织义军在浙东参加鲁王政权领导的抗清斗争,事败后姚之朔由江西进入广西永历朝廷管辖区,1649年病死于广西乐平。姚志卓潜伏于清统区,并冲破重重困难到广西、贵州与永历政府建立联系。

钱谦益的官职和名声都曾经非常显赫,目标太大,为安全起见,他主要在幕后出谋划策,动用人际关系以及筹措经费。他曾经写信给他的门生,桂林留守大学士瞿式耜,对当时西南地区的抗清斗争建言献策,力言王师顺江而下,夺取江南的重要性,因此,1652年底出台的会师江南的计划很可能就是出自他的手笔。

姚志卓目标较小,忠勇无畏,主要负责实施这一计划,具体讲就是出使西南,联络永历政权和孙可望。

原兵部职方主事贺王盛不仅和鲁王政权保持联系,而且他的师座雷跃龙当时正担任孙可望行营的大学士,十分有利于沟通孙可望。

1652年冬,钱谦益与姚志卓,朱全古等人盟誓,决定入黔请兵,由于贺王盛还负有联系鲁王水师的责任,因此没有亲自前往贵州,他派出亲信眭本和姚志卓一起前往贵州。

眭本中途生病,姚志卓继续前行,第二年7月,姚志卓到达了贵州,分别在贵阳和安龙会见了孙可望和永历帝,孙可望和永历对钱、姚等人的计划深表赞同,给予了肯定的答复,永历敕令有关人员召募海上义师,孙可望则封贺王盛为兵部侍郎。11月,姚志卓带回了永历帝和孙可望的指示精神。

此后,钱谦益、姚志卓等人致力于筹资募军,钱谦益的夫人、江南名伎柳如是也慷慨解囊相助,在那个国破家亡的年代,她用实际行动驳斥了商女不知亡国恨的缪论。

联络海上义师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张名振、张煌言早就对西南明军主力部队望眼欲穿,双方一拍即合。

姚志卓返回江南一个多月后,张名振、张煌言就率海师大举北上,先后三次进入长江,一次比一次深入,最远一次达到南京。一个月的时间除去路上往来,几乎没有什么剩余,可见他们和孙可望会师江南的心情是多么迫切。

由于水师的局限性,这三次入江并没有上岸攻城,更像是武装游行,可见其战略目的是鼓动孙可望,为其引军东下制造声势,并寄望于孙可望军收复江南。

但是孙可望并没有江南志士那样迫切复明的心情,也没有因为鲁王水师在下游的敲锣打鼓就轻易发兵,勾引孙可望军东下的战略目的没有达到。

不久之后,贺王盛、眭本等人因叛徒出卖,被清政府逮捕杀害,这些义士在狱中受尽酷刑仍咬紧牙关,绝不出卖同志,反清复明的信念使他们宁愿承担所有责任,把生的机会留给别的同志,由他们去完成反清复明的大业。

钱谦益门生故吏遍天下,在清廷内部也有许多老关系,他受到被捕者的保护和清廷降臣的包庇,躲过一劫。

从万历到永历——明末历史真相》小说在线阅读_第12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山高月阔2010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从万历到永历——明末历史真相第12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