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封秦闹剧
此书一入永历朝,立刻炸开了锅。反对派认为,明代制度异姓王没有封亲王的,异姓王为二字王,都是死后追封的,况且秦王是亲藩上十王之首,封孙可望为秦王有违祖制。另外封孙可望为王,别的地方实力派可能不服,从而造成抗清力量的解体,得一方之兵,却失去四方之兵。
赞成派认为,非常时期应有非常之法,现在国家危难,给孙可望一个虚名,换得他来效力,是必要的。
反对派主要是楚党,赞成派主要是吴党,这件事也为两党的争吵提供了由头,加剧了两党的矛盾。
1649年上半年的南明的形势尚可,这使楚党有足够的底气保持强硬的态度,
史料记载,“虎牙”金堡连续七次上疏,“引祖制无异姓封王例,力争不可”。其余袁彭年、严起恒等也都拼命反对。
关于这场争论,看上去楚党抱残守缺,墨守成规,可是结合孙可望求封的动机,即使封他为秦王,他也未必能效忠于南明。另一方面,如果封孙可望为王,其他为南明抗清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特别是同样改邪归正的大顺军余部却没有得到这个待遇,这将会造成诸多矛盾和不满,影响抗清大局,得不偿失。但我们不知道楚党做出这个决定是出于对大局的考虑还是基于他们一惯岐视民军的立场,或是两者兼有。
经过几个月的争吵,杨畏知见封可望为王的阻力太大,不得已上疏改请封可望为公爵,定国、文秀为侯爵,以便回滇复命。永历朝廷勉强同意了,决定封孙可望为景国公,赐名朝宗,定国、文秀封列侯(艾能奇此时己死),派大理卿赵煜为册封使,同杨畏知一起赴滇册封。
督师大学士堵胤锡不久前从湖广逃到梧州,对朝廷封秦一事也极为关注,他一惯重视拉扰民军为其所用。
当朝廷封孙可望为景国公的消息传来之后,堵胤锡知道这样的决定不能让孙可望满意,为国事考虑,同时也为了结交拉扰孙可望,堵胤锡决定采取行动纠正错误。
堵胤锡和杨畏知、赵煜商议,决定利用永历帝给堵胤锡的空敕,制作了新的敕书和印信,改封孙可望为平辽王。他慷慨激昂地说:“茍利国家,我则专之”,但他实际上并没有“专之”,他上疏永历,报告了此事,并请求皇上赞许他的决定,永历经过权衡,批准了他的做法。
堵胤锡胆子己经够大的了,没想到还有比他胆子更大的,杨畏知和赵煜满怀希望地来到云南,却发现孙可望早己受封为秦王。
原来是庆国公陈邦傅也有和堵胤锡一样的想法,希望结交利用孙可望,他利用永历帝颁给的空白敕书和便宜行事之权,封孙可望为秦王,而且还大大提高了秦王的权力和地位,伪诏称秦王总统天下兵马钱粮,节制诸文武,以监国亲王体统行事,皇上对其尊礼如古仲父。
陈邦傅这事办得相当利索,1649年正月,杨知畏还没有到达肇庆和时候,陈邦傅就派其亲信、中军胡执恭拿着伪诏和私自铸造的“秦王之宝”金印,冒充朝廷使臣,于1649年(永历三年)正月迳自前往云南封孙可望为秦王。
这也就是说当朝廷在为是否封孙可望为秦王争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孙可望早己是秦王了。
蒙在鼓里的孙可望对此不并不知情,还以为是杨畏知请得的,对胡执恭送来的敕书和“秦王之宝”印极为满意。他安排了隆重的仪式,亲自郊迎使者,三跪九拜接受册封,然后又升座受义兄弟三人并三军士卒庆贺,仪式结束后把敕书誊黄布告云南各地,欢庆三天。
杨畏知等人回到昆明,带来了封孙可望为平辽王的敕印。孙可望大为惊异,说:“我已封秦王矣!”杨畏知问明情况说那是假的,胡执恭争辩说平辽王敕印也是假的,朝廷所封不过是景国公。
孙可望怒道:“当帝还是当王,我自己就了就算,何必用他们封赏?这样改天改去,让天下人笑话。”
他下令把杨畏知、胡执恭关进监狱,派人继续请旨,孙可望在给朝廷的启本(给皇太子和诸王的上书称启本,孙可望以启本的形式表明他目前仍不承认自己是永历的臣民)中说:“于某日接敕封臣秦王,于某日接敕封臣平辽王,莫知所从”。他还把先后所接两个“敕书”抄送朝廷,表示接到秦王敕印后已经郑重宣布,大小官员和军民都已祝贺,既成事实无法改变,请朝廷定夺。
孙可望的使者见到永历帝的时候,己经是1650年春天了。这时湖广丢失,两广危急,永历帝己经被清兵从广东肇庆赶到了广西梧州。
但是楚党仍食古不化,“虎牙”金堡在疏中义形于色地说:“可望应否封王,臣为祖宗守法,即使白刃临臣,臣惟执不封之议。”
大学士瞿式耜则抓住孙可望来书“启而不奏,名而不臣,书甲子不书正朔”大做文章,说什么“识者为之寒心,举朝莫不色动”。又针对胡执恭所递伪敕中载有“朕率天下臣民以父师事王”,“崇之以监国”,“许之以九锡”,“推之以总理朝纲、节制天下文武兵马”等语痛批道: “可望未我降,而我先降之;可望未父师,而我先父师之;可望未纳土请官,而我先纳土请官之”。
正好此时从湖广败退的大顺余部高一功来梧州面圣。他也觉得孙可望的要价太高,插了一杠,对孙可望的使者说,本朝没有封异姓王的先例,我们两家都曾经犯过错,我们攻破京师,逼死先帝,罪大一点,封个公爵,你们窃据一方,罪小一点,封个上公也就差不多了,怎么敢想当王呢。我们现在应该同心报国,洗去“贼”名,不要欺负朝庭孱弱,我们两家人马差不多嘛。
高一功的心情过完可以理解,都做过婊子,凭什么一个只发了奖状,另一个却要给立贞洁牌坊?
在一片反对声中,此事只有不了了之。但这并不防碍孙可望当秦王,孙可望仍我行我素,以秦王的名义统治云南。
高一功的态度惹怒了孙可望,而陈邦傅也恨高一功在面圣时背叛自己,于是在陈邦傅的挑唆下,孙可望派军对正处于转移途中的忠贞营过进行了突袭,杀死了高一功。
直到1651年5月,永历帝在广西被孔有德逼得走投无路,不得不求助于孙可望,于是在封秦问题上主动妥协,正式封孙可望为秦王。
封秦之事从1649年一直拖到1651年,永历政府没有及时得到强大的孙可望的支援,以致丧师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