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第四节痴心绝对孙可望

统一云南以后,大西军建立了治理结构,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称王,下设六部,任命杨畏知为华英殿大学士兼都察院左都御使,原明御史任撰为左副都御使。这个结构类似一个政府,但是没有国号,也没有年号,以干支纪年。

它既可以前向一步独立建国,也可以退后一步接受永历政权的领导,这种实质独立、形式不独立的不伦不类的状况,应该是各方斗争与妥协的产物。

矛盾主要来源于大西军中的两个主要人物孙可望和李定国,前者想向前一步,而后者想后退一步。

在四大金刚中,孙可望年纪稍长,又粗通文墨,因此地位稍高于其他三大金刚,但是李定国的优势在于能征善战,在军中有较高的威望。

领有云南以后,分岐日益显现,孙可望渐渐产生了帝王思想,想在云南割据一方,建立独立王国,使自己成为第二个张献忠。他鼓动任僎等一帮人倡议尊自己为“国主”,对于“扶明”的政策,逐渐淡望。

李定国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坚定主张扶明灭清,对孙可望妄自尊大意图,他劝诫孙可望说:“闯、献二帝辛苦二十年,蹂躏遍天下,如今人也死了,事业也垮了,到最后也没占有一寸土地。而鞑虏坐享渔人之利,十分可悲。我辈本是大明臣民,国家沦陷于外寇,应当认清民族矛盾,以国家为重。现在我们以滇、黔、蜀之地归就明室,诚心辅佐,恢复旧京,荡清海内,那我们就可以洗涮半生‘流贼’的耻辱,还可以名垂青史。”

然而孙可望听不进去,他致力于抢班夺权,迟迟不和南明政府联系,支援后者的抗清事业。

两人的矛盾渐渐激化,明争暗斗无处不在。

有一次,孙可望等人定于某天赴演武场,结果李定国先于孙可望来到,李定国没有等孙可望到场,就命司仪放炮,升帅字旗。

领导还没到,会议就己经开始了。李定国这么做,显然是要否定孙可望的最高领导地位,进而阻挠他称国主的企图。

不久,孙可望也到场了,他见此情影,十分恼怒,下令处罚司仪的旗鼓官司。

李定国劝止道:我和你是兄弟,何必分这么清呢?众人也纷纷上去调解。

然而孙可望不依不饶,以统一号令,严肃军纪为名,要求责打李定国一百棍,否则大家散伙。

李定国一听,跳得更高了,这时,白文选搂抱住他,说道:你就委屈一下受点罚,顾全大局,要是闹分裂了就会被别人利用。王尚礼也上去抱住定国,于是打了定国五十鞭,打完以后孙可望抱着李定国痛哭了一场。

其时李定国与孙可望地位相当,只是排名先后顺序的事,这事虽然做得不妥,但也问题不大,孙可望也没有权力处罚李定国,如果在以前,这事是可以接受的,但当时孙可望为了达到称国主的目的,必须要借此事树立自己权威,因此非要把事情闹大。

两位大哥当众PK,有分裂的危险,众弟兄虽然不赞成责罚李定国,但是为了维护团结,不得不委屈李定国一下,最终由一百棍降为五十鞭,轻描淡写挥两下,使事件得以软着陆。

打完以后孙可望得了便宜卖乖,他抱着李定国痛哭,仍想用兄弟感情对其加以拢络,同时也在众人面前显示自己仁君的一面。

虽然孙可望赢得了这一回合的胜利,但是他称国主的企图却因缺乏支持没有得逞。孙可望仍需进一步提升自己,以压服众人。

1648年秋,南明四川巡抚钱邦芑派人送信给孙可望,劝其归朝,杨畏知乘机劝孙可望归朝受封爵位。他认为,如果孙可望接受封爵,就可以打消他称王和建立政权的野心,从而死心踏地为大明服务,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正式渠道确立孙可望在大西的领导地位。

孙可望对扶助大明没有什么兴趣,但是得到大明的封爵只有好处,没坏处,他可以利用朝廷的封爵确立自己的最高地位,从而为下一步在云南建国称国主奠定基础,既使称国主不成功,有一个崇高的封爵也值了。

1649年春,孙可望派杨畏知去广东肇庆,要求永历帝给其秦王的封号,作为归朝的条件。秦王是亲王,只有皇子皇孙才能得到这一爵位,有明一代,没有外姓人受封一字王的先例,更不用就秦王这样显赫的封赏了,孙可望的胃口很大。

孙可望来信说得很堂皇:“先秦王荡平中土,扫除贪官污吏,十年来未尝忘忠君爱国之心。不谓李自成犯顺,玉步旋移。孤守滇南,恪遵先志,合移知照,王绳父爵,国继先秦,乞敕重臣会观诏土。谨书。己丑年正月十五日孙可望拜书。”

这封信寓意丰富,言辞讲究,值得好好分析一下。

开篇自封张献忠称为“先秦王”,这并非出于他对张献忠的爱戴和缅怀,也不是为了给他追讨封号,而是为了给自己提出“秦王”的封赏作辅奠。既然张献忠是秦王,自己作为张献忠的继承人,理所当然也应该封秦王,此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接着,孙可望大言不惭地为张献忠(其实也是为自己)涂脂抹粉,把张献忠自崇祯以来到处烧杀掳掠的流寇历史美化为“荡平中土,扫除贪官污吏”,不仅无罪,反而有功,自己也是忠君爱国,“十年来未偿忘忠君爱国之心”。

在提到明朝灭亡的事情时,孙可望把屎盆子扣到了李自成的头上,“不谓李自成犯顺,玉步旋移”。

虽然他和李自成干得是一样的事情,但他在踩李自成的同时却自己美化成大明的功臣,为大明“孤守滇南,恪遵先志”。

在说完了自己的继承权和劳苦功高以后,孙可望提出了自己的条件“合移知照,王绳父爵,国继先秦” 并希望朝廷能隆重其事,派重臣前去颁诏“乞敕重臣会观诏土”。

通篇颠倒黑白,指鹿为马,厚颜无耻臻于极至,甚称跑官要官的经典范文。

从万历到永历——明末历史真相》小说在线阅读_第11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山高月阔2010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从万历到永历——明末历史真相第11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