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张献忠的遗产:改邪归正
第一节 张献忠称帝
桂林沦陷后,孔有德继续推进,永历五年(1651)二月,清军攻克梧州、柳州,九月,陈邦傅以浔州、南宁之地投降,南明失去了广西境内主要城池,清军遂分路略定广西郡县。与此同时,尚可喜攻克了广州,占领广东全境,永历政权在两广己没有立锥之地。
年底,正当广西全境沦陷,永历帝被孔有德追赶得走投无路的时候,盘距在云贵一带的大西军余部首领孙可望向他发出了邀请,永历帝抓住了这根救命稻草,于永历六年(1652年)二月逃到贵州安隆所。
从此,永历政权结束了以两广一带为主要控制区、并接受大顺军余部拥护而抗清时期,开始了以云贵为主要控制区,并接受大西军余部拥护而抗清的新阶段。
崇祯末年,张献忠在四川开展了一场精彩的运动战,拖垮了督师杨嗣昌,并变被动为主动,攻克襄阳城,杀明宗室襄阳王,给明朝以沉重的打击。
但是张献忠的胜利成就了李自成,他自己并没有太多收益。刚刚从四川进入湖广,张献忠就受到了左良玉部的攻击,被杀得落花流水,成了光杆司令。
实践证明,左良玉不和民军在山区纠缠,待其窜入平原再寻机歼灭的战术,要比杨嗣昌死缠烂打的战术高明得多。
但是明朝为了证明这个道理付出了太多的代价,李自成借机异军突起,不可遏制,他们扫荡中原之后,又挥师南下驱逐了左良玉,在湖广称王。
不久又放弃湖广进入陕西,张献忠混水摸鱼,进入了湖广。左良玉虽然打不过李自成,但是十分擅长收拾张献忠是,他很快就回到湖广,赶走了张献忠,于是张献忠只好带着队伍向西进入四川。
1644年春,天下大乱,李自成在明朝一系列错误政策的帮助下攻陷了北京,不久又被清军和吴三桂军赶了出来,形势如白云苍狗般变化莫测。
张献忠对外界的事情一无所知,他一头扎进四川,屁股朝外,干得如火如涂,他的目标是割踞四川,然而四川官兵在无政府状态下仍在行使职责,顽强抵抗张献忠的入侵。
1644年8月,就在清军在陕西进攻李自成的时候,张献忠也收工了,他终于从大明的尸体上割下了一块肉,在蜀王府称帝建立了大西政权。
清军面对大明庞大的遗产一时忙不过来,暂时没空搭理张献忠,而张献忠似乎也不关心外界的情况,长期走哪吃哪的流寇生涯,使他缺乏长远的眼光和负责任的想法。
但是张献忠的日子并不好过,四川军民对大西政权极为排斥,欲除之而后快,由于得不到人民的支持,虽然张献忠自封为帝王,但他仍是一个外地人。
大西政权建立初期也想结好蜀民,在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安抚百姓、发展生产、维护社会稳定方面也作为了一些政策,但这些政策只是停留在纸面上,大西政权仍习惯用暴力解决问题。
在政治上,实行高压统治,严厉打击上层社会。
在经济上虽然也制定了税收政策,但仍然保留了其长期以来的追赃助饷的传统,要求各地的富民大贾,上交数量庞大的金钱,并派军队下乡打粮,严重损害了平民群众的利益。
另一方面,由于明朝制度的完善,官僚士大夫阶层的庞大,以及正统观念深入人心,明朝的地方有很强的自治能力和受到伤害后的自我修复能力。虽然明朝己经灭亡,明朝在四川的文官武将丝毫没有懈怠,充分发挥了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的精神,自觉组织力量进行抵抗,甚至比明亡前干得还好。
大西政权成立后,抵抗的火苗就没有熄灭过,呈现星火燎原之势。参将曹勋、户部主事范文光等一批忠于明室的文武官吏绅衿奉蜀王之侄为盟主,称蜀王,形成了一个抗西的小中心。
此外川北的明松潘总兵朱化龙、嘉定叙州的参将杨展、重庆的曾英等仍在坚持与大西斗争。
其它小规模、小范围的斗争还有很多,如峨眉、夹江、中江、射洪、巴州、通江等地都发生了抗西斗争,甚至连峨眉万年寺的僧人也加入了战斗中来。
弘光政权建立以后,极大地鼓舞了四川的明朝残余势力,弘光政权委派赵光远、樊一蘅、王应熊、耿廷箓、贾登联等大批干部入蜀开展工作,与当地干部一起发动群众,建立武装力量,不断向大西政权发起反攻,抗西斗争开展的有声有色。
面对明朝的反攻,张献忠一方面对外四处用兵,一方面对内采取高压统治,大肆屠杀,以消除一切不稳定因素。
最初的屠杀只针对统治阶层,包括宗室和文武官员。为了清除明朝的象征和精神支柱王府宗室,1644年10月份,令各郡县起送王府宗室及家属数万人,全部杀害,同时对明朝的故吏、卫所世职及其家属,进行搜杀。
对文人学士实行隔离拘禁政策。张献忠认为乡绅知识分子是社会的精英,讲究伦常,忠于明朝,散布在社会上会“造言生事”,不利于统治,必须将他们集中在城里,与老百姓隔离起来,因此大西政权以科举为名,要求绅士知识分子全部报到,如有不来就进行处罚,妻子抓去当军妓,还要连坐十家。学子们被骗来之后,不能再回到乡间,全家被赶到城里居住,十人为一结,一家有事,连坐九家。
对社会面实行严格的管制,反颠覆反渗透。大西政权要求所有居住在山寨中的人务必迁出,否则视为反叛予以剿除。为了防止城中人叛乱,加强明察暗访,白天有许多士卒化装成做小贩、郎中、乞丐、江湖术士,穿行于大街小巷,听到有人说大西政权的坏话立刻抓起来。一到晚上,士卒就潜伏到百姓家的床下或是房顶上进行监听,如果有一家犯事,左右邻居一并受罚。
成都的四个城门不让随便出入,如果有人要出城,先要到兵马司登记姓名、住址、户主、家庭人员情况、担保人、左右邻居姓名、目的地、回城日期等详细情况,如果不能按时回来,先杀户主,后杀全家,邻居和相关人员也要受到惩罚。
从城外入城的,经兵马司盘问后,填给入票,办完事出城,要验缴原票。如果是当天去当天回的,比较简单一点,在左脸上盖个章,出城的时候验一下章就行,不过如果你不小心把原票弄丢了,或是因为出汗把印章冲掉,因磨擦使印章看不清楚,那么对不起,就要被抓起来,受到严厉的处罚。
上述情况表明,大西政权建立以后得不到蜀地人民的支持,犹如建立在沙砾之上,处于动荡不安之中,大西政权不得不实行战时体制以维护其统治。
大西政权无法取得蜀地人民的支持,原因是多方面的。民军形象不佳,而明朝又未完全失去人心。民军取代明朝,势必和原明朝上层社会产生矛盾,而打粮等行为又使民军和下层劳苦大众产生矛盾。矛盾出现以后,民军实行高压统治,其中一些做法大大超出了必要性而带有流寇主义,使其进一步失去民心,周而复始,形成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