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九月,全州破。开国公赵印选居桂林,卫国公胡一青守榕江,与宁远伯王永祚皆惧不出兵,大兵遂入严关。十月,一青、永祚入桂林分饷,榕江无戍兵,大兵益深入。十一月五日,式耜檄印选出,不肯行,再趣之,则尽室逃。一青及武陵侯杨国栋、绥宁伯蒲缨、宁武伯马养麟亦逃去。永祚迎降,城中无一兵。式耜端坐府中,家人亦散。部将戚良勋请式耜上马速走,式耜坚不听,叱退之。

上述史料可以看出,驻守榕江的胡一青、王永祚部不仅不出兵阻击清军,反而放弃榕江,以分饷为名逃到桂林,于是清军先是“遂入严关”,后又“益深入”。 瞿式耜命令驻守桂林的赵印选出兵迎敌,然而后者“不肯行”,催得急了,干脆带着家人逃走了。大敌当前,桂林守将胡一青、杨国栋、蒲缨、马养麟等部也步赵印选后尘,只有王永祚没有逃,他做得更绝,直接投降了清军。至此桂林“城中无一兵”。部将戚良勋劝瞿式耜“上马速走”,然而他拒绝撤退,决心殉国,于是他叱退了戚良勋,独自一人“端坐府中”,等待敌人的到来。

危难关头不仅有逃命者,还有送死者。据瞿式耜的《临难遗表》记载,总督张同敞赶到城内殉死。

张同敞是万历明名臣张居正的曾孙,时任督师,他在江东远望桂林城中光景,得知守军逃离,城内空无一人,只有留守瞿式耜一人还在,为了衬托众将纷纷逃离行为的可耻,他反其道而行之,毅然决定飞蛾扑火,他渡江来到瞿式耜的住所,打算和他一起殉死,瞿式耜劝张同回去,他说:“我早己决定与城同亡,今天死得其所,你不是留守,没有责任保卫桂林,没有义务受死,求你赶紧离开吧!”张同敞毅然正色说道:“我要和你一起受死,你自己杀身成仁,为什么不容许我和你一起成为君子呢?”于是两人秉烛夜饮,谈笑自若。

第二天天刚亮,清兵数骑破门而入,打算抓捕二人,瞿式耜叱道:“我们己经等你们一宿了,怎么才来?不用你们抓,我们自己走”,于是两人昂首阔步来跟随清兵来到定南王孔有德面前。

孔有德见到二人,劝他们顺应天命,归降清廷。二人不跪不降,只求一死,然而孔有德却并不想杀死他们,只是把他暂时关押起来。

在被关押的这段时间里,二人以节气相期许,吟诗作赋,瞿式耜写下了著名的《临难遗表》和《浩气吟》,在诗里,他把自己比做汉朝时身陷匈奴,冰天雪地中苦熬十九年而不屈的苏武,比做南宋末年支撑半壁江山,抗击元朝军队,终于力尽被俘、杀身成仁的文天祥。

此时瞿式耜并没有完全放弃抗清事业,他写了一封密信给他的亲信部下焦琏,让他出奇兵袭取桂林,为了打消焦琏对他安危的顾虑,瞿式耜在信中一再交待他以中兴大业为重,不要考虑他个人的生死。

不幸的是这封信被巡逻兵截获,交给孔有德,孔有德知道劝降无望,决定处死二人。闰十一月十七日上午,几个清兵到囚室来要他们出去,瞿式耜明白死期己到,他面不改色心跳,写下一首绝命诗,连同《浩气吟》诗稿放在桌上,从容走出狱门。遇到张同敞,张同敞说:“今天出去,死得痛快!死得好!”两人视死如归的尖雄气概,连清兵也感动得流下泪来,最终两人在仙鹤岩,慷既就义。

瞿式耜高贵和气节令人感佩,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他本人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在检讨这段历史的时候,我们不能绕过这些失误造成的影响。

首先,瞿式耜似乎热衷于党争,入仕以后,他的身影频现于各个时期的党争。崇祯初年,作为给事中,他参与了他的老师钱谦益暗算温体仁和周延儒的行动,并因此被罢免,终崇祯一朝未获起用。

永历朝楚党和吴党的斗争中,瞿式耜是楚党的后台之一,正是由于他的因素,“五虎”才横行于朝,楚党失势后,瞿式耜积极营救“五虎”,并保住了他们的性命。

与热衷党争相适应,在留守桂林时期,他现周边的军队矛盾重重。他似乎更偏爱自己的嫡系部队焦琏部,对其他部队有失公允。他对民军有很深的成见,这影响了后者的工作积极性,也失他失去了可以倚重的力量。

从有记载的史料看,他和官军刘承胤、赵印选部发生了矛盾,还和民军马进忠部发生了矛盾,这三者都曾洗劫过桂林及其周边。

种种迹象显示,周边的军队都痛恨瞿式耜,在历次桂林保卫战中,这些军队都作壁上观,有些干脆在清军到来之前乘火打劫,这一点在桂林的第二次保卫战中表现得及其充分,连瞿式耜本人和他的家属都受到变乱的军队的劫持或是冲击。

由此可见,桂林后来成为空城一点也不奇怪,在前一次桂林保卫战中己经初见端倪。

虽然瞿式耜曾经取得过两次桂林保卫战的胜利,似乎他有一定的军事才能和组织能力。但是仔细分析,这两次保卫战的胜利都属于侥幸取胜,有许多偶然因素,第一次桂林保卫战时期,清军李成栋由于广东三忠挠乱后方而回师,属于主动撤离。第二次桂林保卫战多亏焦琏和何腾蛟的大力支援,而此时金声桓和李成栋反正也使清军无心恋战,匆忙撤离。

除了亲军焦琏部和负总责的何腾蛟以外,无人愿意为瞿式耜的桂林而战,第三次桂林战役时,何腾蛟己死,焦琏驻守阳朔,离开了二人,桂林变成一座空成,一点也不奇怪。

在瞿式耜的《临难遗表》中,他指责了曾经洗劫过桂林的赵印选部不服从调遣,临阵脱逃,但他自并没有指责自己的亲军焦琏部,阳朔离桂林很近,为什么焦琏没有像以前一样支持桂林,是一个令人费解的事情。

热衷于党争和不能团结属下这两方面表现在思想上有一个交集——党同伐异、用人唯亲。我们推论,正是因为瞿式耜个人的因素,桂林才在历次战事中显得如此混乱和无助。

我想,瞿式耜既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和精神节气上的巨人,也是一个结党怀私和用人唯亲的小人。这也许就是传说中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吧!

从万历到永历——明末历史真相》小说在线阅读_第11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山高月阔2010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从万历到永历——明末历史真相第11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