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广东三忠
李成栋退回广东,不仅是因为攻打桂林失利,更主要是后方广东掀起了抗清的高丨潮丨,他不得不回师救援。
由于清军进展太快,战线过长,兵力捉襟见肘,攻入广东有清军人数本来不多,李成栋率汉军进攻广西以后,留在广东的只有佟养甲部少量旗兵,这支部队勉强能够驻守广州城,但是对于广东各地蓬勃发展抗清活动力不从心,留在广东的明朝官吏看出了广东清军的虚弱,遂乘机对清军展开反攻。
其中主要有东莞的张家玉、顺德的陈邦彦和南海的陈子壮,他们自发组织起来,在没有得到南明政府任何资助的情况下,自力更生,英勇奋战,用自己的热血在明末抗清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历史上留下了“广东三忠”的美名。
事实上,英雄在成为英雄之前,也是普通人,有的甚至还犯过错误。比如说张家玉。
李自成入京的时候,张家玉是翰林院庶吉士,在李自成的淫威面前,他没能坚持操守。他尊李自成为大顺皇帝,表示愿意效法“殷人从周”的典故,效忠大顺,并建议李自成 “褒恤范景文、周凤翔等,隆礼刘宗周、黄道周,尊养史可程、魏学濂”以收取人心。
初见李自成时,张家玉作揖而不跪拜,李自成以酷刑吓唬,他不为所动,李自成又说,再不下跪就凌迟处死你的父母,张家玉连忙下跪。当时张家玉的父母都在广东老家,李自成鞭长莫及,张家玉竟因此向李自成屈服,一时传为笑谈。
李自成败逃后,张家玉被弘光政权逮捕入狱,阮大铖等人弹劾他投降贼人,并向李自成推荐刘宗周、黄道周等,以拢络人心。
弘光政权灭亡后,张家玉从监狱中逃脱,他跟随唐王来到福建,唐王称帝后将张家玉官复原职,令他到郑彩军中作监军,从此张家玉与军队打上了交道。隆武政权消亡后,张家玉回到了东莞老家。
陈邦彦没有什么科举功名,隆武朝因大学士苏观生推荐得以起用,任兵部职方主事,监军广西狼兵。
汀州事变后,陈邦彦夹在绍武和永历两个政权之间,他先是在梧州就近加入了永历政权,后来才听说苏观生在广州拥立绍武。此时陈邦彦站在永历的立场上,他一方面建议永历回肇庆正大位,抢占粤东地盘,另一方面主张留一部分地盘给绍武政权,以分担广东清军的压力(制粤东十郡之七,而委其三于唐王,代我受敌)。 永历对他的建议十分赞赏,授予他兵科给事中之职,永历还利用他和苏观生的特殊关系,让他带着敕书去广州做苏观生的工作。
陈邦彦刚走到广州,就听说永历先期派来的使者彭耀被杀,受此事惊吓,他不敢亲自去见苏观生,而是让他的随从带着永历的敕书和自己的亲笔信去见苏观生,不久绍武军在三水打败永历军,陈邦彦感到无所适从,迷失了方向,只好隐居高明地区的山中观望形势。
陈子壮在万历末年中进士第三名,进入翰林院修编,天启四年因和魏忠贤作对被辞退,崇祯年间重获起用,后来,陈子壮因为反对藩王参政议政与志在报效国家的唐王产生了矛盾,陈子壮被唐王弹劾去职,而唐王也因为表现过于积极被投入凤阳大狱。唐王称帝后,不计前嫌,召陈子壮入阁,但陈子壮心里仍有纠结,婉拒了隆武的邀请。隆武死后,苏观生欲立其弟绍武为帝,陈子壮进行了阻挠,但没有成功,于是归隐乡间。
张家玉、陈邦彦、陈子壮三人都在复明事业低谷的时候归隐乡间,但是他们并没有完全死心,而是时刻关注着局势的变化。
李成栋进军广西以后,三人都发现了清军在广东统治力量的薄弱,他们感到满清并没有看上去那么狰狞可怖,于是纷纷行动起来,张家玉率众攻东莞,陈邦彦与陈子壮谋复广州,一时广东遍地烽火。
清军统帅佟养甲见势不妙,急令李成栋回师广东,四月,李成栋就回到广州,并开始对各支义军进行镇压。
由于李成栋回师比较快,广东各支义军刚刚兴起就受到沉重的打击,遭到一连串的失败,他们的家庭也受到连累。
张家玉兵败东莞后,他的祖母、母亲、妹妹投水自杀,妻子被俘不屈被杀,敌人还挖了他的祖坟、毁了他的家庙,杀光了他的族人,将他家所在的村市变成了废墟,张家玉过家门,见此情景,哭号而去,继续投入抗战。
清军获悉陈邦彦打算攻取广州,派兵闯入他的家中,抓捕了他的小妾和两个儿子,为了招降陈邦彦,清军善待母子三人,并写了一封信给陈邦彦,劝他投降,然而陈邦彦却在来信的末尾写道:“妾辱之,子杀之。身为忠臣,义不顾妻子”。
陈子壮的长子陈上庸战死疆场,他的母亲自缢身亡。
尽管家庭遭受巨大的不幸,但是忠君爱国思想和反抗异族侵略的决心使他们战胜了失去亲人的痛苦,“广东三忠”仍旧坚持抗战,
但是精神并不能决定军事,“广东三忠”不屈不挠的精神并没有改变军事上的不利局面,他们四处收拢的乌合之众不是李成栋正规军队的对手,在战略上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三人各自为战,没形成合力,不能在野战中战胜清军,从而一举扭转局势,只能是被清军各个击破,积小败为大败。
不能聚集在一起的原因,也许是自我评估不能和清军一决雌雄,此外粮草也是一个原因,如果不能迅速取胜,聚在一起会加重后勤的负担。
在遭受挫折后,义军没有采取灵活的游击战,而是各自凭城固守,这使他失去了流动性,易于被敌人分割包围。
凭城固守也没有形成犄角之势,而是环绕着广州城展开,张家玉在广州东北的增城,陈邦彦在广州北部的清远,陈子壮在广州西南的高明。这种布局表面上看对广州形成包围之势,实际上彼此相距太远,无法互相救助。
当李成栋对其中一方开展攻势的时候,其余方面没有对广州展开进攻,来个魏围救赵,而是凭城固守,这些都为李成栋各个击破创造了条件。
九月,李成栋对距广州最近,相对孤立的陈子壮部发起攻击,陈子壮被俘杀。十月,攻击盘距清远的陈邦彦部,同时派兵在清远和增城之间的山区驻守,防止切断张家玉和陈邦彦的联系,城破之后,陈邦彦率数十人巷战,肩受三刃,最终被俘,五天后就义。
紧接着李成栋挥师增城进攻实力最强的张家玉部,张家玉居高临下,打通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但是明军孤军奋战,渐渐不支,清军将增城包围数重,最后关头,众将劝他突围,张家玉长叹道:“矢尽砲裂,欲战无具;将伤卒毙,欲战无人。乌用徘徊不决,以颈血溅敌人手哉!”说完拜别诸将,自投野塘而死,时年三十二岁。
“广东三忠”虽然失败了,但是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从1647年3月到10月,“广东三忠”及其领导的军民牵制清军半年之久,解除了广西永历政权的直接压力,从而使其摆脱腹背受敌的困境,得以度过了1647年的许多磨难而不至灭亡。
李成栋回师后,广西方面明军乘势反攻,一举收复了广西全境,正如陈邦彦在给张家玉的信中说:桂林势如累卵,我们要牵制清军,不让他们西进,广西的浔州、平乐等地就得以保全,这正是我们在这里努力,他们可以在那里收功(是我致力于此而收功于彼也)。
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斗争中所表现出的为国家舍小家的爱国精神,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无畏精神,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牺牲精神,足以照亮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