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前仆后继
虽然李自成给了大明封喉一剑,满清又来了一连串的黑虎掏心,但是明朝仍没有死。除了鲁王在海上阴魂不散,不时登陆反扑以外,广东又出现了两个政权。
隆武的胞弟朱聿粤在广州称帝,建元绍武,桂王朱由榔在肇庆称帝,建元永历。
一山不容二虎,虽然大明这个山头己经摇摇欲坠,但是绍武和永历却为这个山头争得不可开交,双方各执一词。
广州方面认为绍武按照兄终弟及的原则从隆武手中继承皇位名正言顺。肇庆方面则认为隆武称帝本身就不合法,按照明代的继位顺序,弘光死后,应由血缘关系最近的藩王接班,桂王之子永明王朱由榔是万历唯一在世的孙子,他才是皇位的合法继承人,隆武称帝破坏了按次序继位的原则。
另一方面,在大敌当前,国破家亡的危难关头,一些大臣不以国事为重,只想着拥立一个王子皇孙,以从而一步登天,成为佐命元辅,从而使矛盾变得不可调和。
两广总督丁魁楚、广西巡抚瞿式耜主张拥立朱由榔,如果朱由榔继位,他们都将以拥戴之功位极人臣,但这样一来,原隆武帝的旧臣将会失去他们原有的位置。曾经因拥立隆武成为内阁大学士之位的苏观生就是其中之一,他主张接受即成事实,将错就错,由隆武之弟继位。
隆武死后,他的胞弟朱聿粤(前面有金)从福建经海路逃往广州,苏观生从赣州赶往广州,联合当地的士绅,拥立朱聿粤称帝。为了抢在广西方面之前,他们仓促举行典礼,衣冠道具来不及预备,他们就穿上唱戏用的服装粉墨登场。
广西方面的丁魁楚、瞿式耜对此置之不理,仍按原计划在肇庆拥立永明王朱由榔称帝,年号永历,其中“永”字来源于“永明王”,“历”字意在标榜自己是万历的直系亲孙。
永历称帝以后,派人到广州方面宣诏,绍武认为这是对自己的侮辱,立刻把来使推出斩首。永历闻讯大怒,派兵前去问罪,双方在三水大打出手,上演了一出同室操戈的好戏,结果永历的军队被打得大败而回。
不过永历也不必太生气,用不了多久,清军就会替他出这口恶气。
清军进入福建后,郑芝龙先是抛弃隆武帝,任其自生自灭,后又不听郑成功等人的劝说,带着五百名亲兵到清营投降,献印剃发。
清廷虽然对郑芝龙的投降表示欢迎,以礼相待,实质上想铲除他这个福建军阀,从而将福建置于自己的掌控下。博洛贝勒连哄带骗将郑芝龙送到北京,但是清廷并没有授予他闽粤总督的职位,只是给了他一个同安侯的封号,令他长住北京,这实际上是剥夺了他的军权,并软禁起来,同时把他作为人质,用来制约福建的郑氏集团,后来,清廷利用郑芝龙招降郑氏集团的幻想破灭后,郑芝龙没有了利用价值,为了不留后患,清廷将郑芝龙一家十几口全部杀掉。
郑芝龙的投降清军使清军很快控制了福建的局势,可以放心大胆地西进广东,北进江西,对全国抗清形势破坏巨大。
绍武政权成立后,清军闻风而动,在汉奸李成栋的带领下,悄然从福州出发,打算突袭广州,对绍武政权实施斩首。
此时绍武政权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对付永历政权,暂时淡忘了清朝这个最大的敌人,绍武朝廷为庆祝他们对永历军队的胜利,在1647年1月4日举行了阅兵活动,就在这时,清军包围了广州并发动了突袭。
绍武君臣成了瓮中之鳖,被清军一网打尽,绍武帝和苏观生被杀,大多数官员投降。清军纵兵虏掠三日,名曰“放赏”,广州城遭受了一场劫难,流落广州的明宗室藩王周王、辽王、益王等全部被杀。
这支神速侵入广州的清军人数并不多,由两部分组成:李成栋率领的汉军占绝大多数,佟养甲率领的八旗兵只占一小部分,但是由于南明政权的虚弱,整个广东和半个广西在这支小股杂牌清军面前以惊人的速度沦陷。
隆武、绍武两兄弟被“斩首”的不幸经历震憾了永历,他对清军行动的迅速有了深刻的认识,从此他就成了惊弓之鸟,只要一有风吹草动,他拔腿就跑,永历时南明最后一位帝王,也是最善于明哲保身的帝王,当然这并不完全是缺点,这使他的政权坚持了很长时间。
1月下旬,永历勿忙离开肇庆去梧州,使自己离清军的枪口远一点,不久他继续西行到桂林,那里是广西巡抚瞿式耜的衙门所在地。
清军佟养甲部留守广州,李成栋部继续追击永历,经肇庆、过梧州,逼近桂林,为了躲避如影随形的李成栋,3月中旬,永历来到桂林东北方向的全州,并打算从那里北上,投入湖广明军的怀抱。
此时的湖广安定团结,由于清军主力投入到东南和中南,忙于平定各地此起彼伏的起义,暂时无暇顾及湖广,湖广的环境相对安定,弘光朝任命的总督何腾蛟手下尚存不少官军,而李自成余部也在湖广表示“拥明抗清”,大大增强了湖广的抗清力量。
隆武朝的时候,何腾蛟等人己经和隆武帝取得了联系,并准备将隆武迎到湖广,隆武朝内部也出现了北进湖广的声音,兵科给事中很激切地劝说隆武进驻湖广,他在疏说:“中兴之国,须马上成功,湖南有新抚诸营,……今日之势,诚能直走湖南,用何腾蛟之锐,竟捣荆襄,传檄中原,北方闻之,以为陛下从天而降,此上策也。移跸赣州,此中策也。并兵出关,背城一战,败不徒死,此下策也。若往来延、建,观望经时,轻骑叩城,避不暇出,为无策矣。”
金堡的话说得很有道理,隆武如果北上湖广,以何腾蛟所部及大顺余部“新抚之营”顺江而下直捣荆襄,出其不意,会收到天降神兵的奇效。但是隆武的战略重点仍在支援浙江和江西的抗战,不忍弃之不管,加上对郑芝龙仍抱有幻想、对李自成余部仍心存芥蒂,结果“往来延、荆”观望犹豫,结果被清军“轻骑叩城”,他本人“避不暇出”,被敌俘杀,正如金堡的“无策”所预见的那样,十分可悲。
永历不像隆武那样优柔寡断,他逃跑起来从不迟疑,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他准备投奔湖广,人穷志短,他打算接受任何人的援助,而不在乎他以前做过什么,这使他能够与大顺余部建立互信并取得他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