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第三节生不逢地

黄道周的死使隆武失去了左膀右臂,他变得更加孤立,但是他并没有失去对北伐的热忱,年底他进驻福建和江西边境的建宁,宣布亲征,然而由于军力不足,对前方的局势的不了解,使他不敢冒然前进,后来又不得不返回延平。

隆武帝深知,如果没有充足的准备和必胜的实力,御驾亲征将会变成自投罗网,一旦自己被俘或是被杀,对士气是一个极大的打击,这样就与御驾亲征的初衷相违备了,因此,他一直在徘徊往返。

郑芝龙靠不住,隆武就把目光投向江浙一带,那里的人民正在风起云涌地进行抵抗,那里还残存一部分官军,他想利用那里的官军,接应那里的人民。

由于消息闭塞,起初他并不知道鲁王在浙江建立了一个朝廷,直到1645年10月,他才得知这一情况,为统一抗战旗帜,他希望鲁王放弃监国地位,接受他的统一领导,于是他在10月下旬派一名使臣带着诏书到绍兴去做鲁王的工作,然而鲁王君臣经过商议拒绝了隆武的“好意”。

第二年2月,隆武又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派人带给鲁王,在这封信里,隆武苦口婆心地向鲁王说明自己要求最高统治权并不是出于私心,而是为了恢复祖宗大业,出于战略上的原因,他不能不在鲁武的地区开展军事行动,为统一指挥,他也不得不借助鲁王手下的军队,他肯求鲁王为了中兴大局进行合作,并发誓不会同室操戈。隆武的辈份高于鲁王,又膝下无子,为了表明自己的诚意,他甚至承诺以鲁王为太子,将来传位给鲁王,然而这封信并没有得到鲁王的响应。

这年春末,隆武派陆清源带着许多银子去浙江犒师,结果被方国安的军队杀掉,夏初,鲁王为了给自己找后路,派陈谦出使福建,以更改郑芝龙的封号为名,暗中拉拢郑氏,隆武将陈谦监禁并处死,从此两个政权势如水火。

对于鲁王的隆武政权的矛盾,一般的看法是权力之争,并对此嗤之以鼻,事实上这种看法并不全面。

隆武立志要复兴祖业,蓬勃发展的浙东抗清形势,很符合他的心境和御驾亲征的战略意图。为了统一行动,他势必要提出统一旗帜的问题。他个人极富责任感,勇于承担,出于对形势和自我的判断,他认为,在这个危难关头,只有他才是挽救朱家王朝的最合适人选。在这种情况下,不宜将隆武提出的最高统治权的要求视作是争权,他在信中对鲁王所说的话,是可信的。

鲁王的反应也不能简单看作是权力之争,事实上,鲁王最初是打算接受隆武的领导,但是他的一批大臣坚决反对这样做。他们认为,一旦鲁王放弃监国的地位,他的号召力将会荡然无存,他的团队和既得利益者工作的积极性将会大打折扣,前线将士的士气也会受到影响,而此时隆武政权远离浙江前线,对浙江的形势鞭长莫及,他本人是一个光杆司令,难以对浙江的抗战提供军事支持,因此,鲁王放弃监国,接受隆武的领导,不利于浙江抗清斗争。在紧急的形势下,必须快速排除隆武政权和干扰,因此,隆武不请自来的使者受到了攻击。

背靠大海的鲁王政权还需要扩大自己的战略纵深,与之接壤的福建是唯一的候选地,因此他派人到福建寻求郑芝龙的支持。这种做法,在隆武看来是在拆自己的台,因此他斩杀来使以制止这种行为。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隆武和鲁王的作为,都不是其个人的意见,而是整个团队作出的决定,这些决定站在其角度看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主要是出于对大局而不是出于个人进退得失的考虑作出的。

虽然朱元璋的子孙没有能够完成复兴明朝的大业,但是我们不能对他们为这一理想所做的努力视而不见,更没有必要将其失败简单归咎于其人品而贬低之、诟病之,那样有成王败寇之嫌。

鲁王和隆武的执政风格炯异,代表了不同的模式,隆武是亲力亲为,不辞辛苦,鲁王笃信活着就是胜利,他放手让那些忠于大明的臣民去发挥他们的积极,完成救亡图存的大业,自己作为他们的一杆大旗和精神支柱而存在。

不同的风格招致不同的结局,鲁王明哲保身,在清兵大举进攻的情况下逃到海上,继续坚持抗清十余年,最后病死在台湾。

隆武过于勇武,对危险不太敏感,由于逃亡的步伐太慢,他被小股清军追上,成了俘虏并被杀害于福州,成了壮志未酬身先死的又一典型。

1646年夏,清军发起了对这两个政权的“斩首”行动,6月,由贝勒博洛率领的八旗军从钱塘江上游水浅处过江,鲁王的军队望风披靡,纷纷投降,鲁王害怕自己会被叛军作为投降礼物献给清廷,迅速逃跑,在水师提督张名振的保护下,他辗转来到舟山群岛,从此开始了水陆两栖生活。

7月末,隆武听说清军渡过钱塘江的消息,仍试图支援那里的战争,直到9月危险临近时,他才离开驻地延平去往江西南部的赣州,两天后清军占领了延平并派轻骑追赶隆武,隆武带着少量侍卫急行,不幸在汀州被清军赶上,隆武被俘后被押往福州,在那里,他和他唯一的妻子被清军杀死。

鲁王和隆武政权的失败缘于军事上无法抵御清军的进攻,失败再所难免,但是如果我们给两者换个位置,情况或许会有不同。

隆武英勇敢战,急于御驾亲征掀起抗清高丨潮丨,但是他得不到福建军人的支持;他有许多机会逃生,可以进行战略转移,但是他的英勇影响了他的政权和他本人的生存。

鲁王善于明哲保身,机警过人,做到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但这也使他没有很好地利用浙江人民的抗清热情,进行御驾亲征;虽然他得到了军队和人民的支持,但是浙江没有战略纵深,无法进行战略转移,因此他辗转于海上,无法和湖广云贵的军队取得联系,影响了政权的可持续性。

如果把鲁王和隆武换个位置,隆武在浙江,鲁王在福建,那么他们将会扬长避短,隆武的英勇将会使明军在浙江有更大的进展,鲁王的明哲保身将会使他及时从福建转移到湖广,这样两个政权可以存活更长时间,会给清廷造成更大的麻烦。

当然,这只是一种假设,历史是无情的,它从不为某个人调整时空。

从万历到永历——明末历史真相》小说在线阅读_第10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山高月阔2010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从万历到永历——明末历史真相第10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