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第三节 史可法有点乱

弘光政权的内外政策,与他们的军事统帅史可法的名字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以史为鉴。我们不知道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但是史可法的表现确实令人失望,作为内阁成员和军事统帅,他在政治和军事政策上对弘光政权的覆灭负有一定责任。

史可法是藩镇战略的首倡者,也是最大的受益人。在把所有的责任和工作量交给镇将后,督师的位置十分舒坦,于是史可法自请督师江北,坐上了这个舒服的位置。不少人认为史可法督师江北是马士英挤兑的结果,并认为史可法曾经主张立潞王,这让马士英抓住了把柄并以此要胁他,迫使他离朝(以可法七不可书奏之王),但这只是一面之词。在党争最高丨潮丨的明末,屡劾不去的大有人在,马士英有什么本事能把拥有众多东林粉丝的史可法挤出朝廷?在拥立潞王这件事上跳得最欢的钱谦益从一介废臣被弘光提拔为内阁大臣,可见弘光并不是一个心胸狭隘的人,史可法不仅没有因为拥立潞王受到惩罚,反而因为后来转为拥立福王受到封赏(可法初以定策功加少保兼太子太保),因此,他去江北督师,只能是出于自己的意愿,目的就是要撑控军事大权。

史可法是联清灭顺这一错误政策的积极倡导者。李自成被打回陕西老家以后,史可法上了一篇《请颁讨贼诏书》,疏中抱怨“复仇之师不闻及关、陕,讨贼之诏不闻达燕、齐。君父之仇,置诸膜外”,他请求“陛下速发讨贼之诏,责臣与诸镇悉简精锐,直指秦关”。事实上,联清灭顺只能让满清各个击破。弘光政权也没有按照史可法的要求发兵,而是采取了观望的态度。

强烈主张灭顺的同时,史可法还主张联清,他是左懋第出使清朝和谈行动的积极支持者之一,而他本人也是清廷积极争取的对象,早在崇祯十七年七月,多尔衮就令投降清朝的复社领袖李雯写信给史可法,劝其投降。

在行动上史可法踯蹰不前,无所作为。虽然《明史》中记载了史可法与将士同甘共苦的优良作风,但我们却没有看到他的实际行动。明代的督师大多在前线指挥战斗,傅宗龙、汪乔年、孙传庭等人都死于战场,杨嗣昌作为内阁大臣督师也随军行动,死于自杀,同样是阁臣督师的史可法,却一直在大后方呆着,他的督师幕府扬州距离南京很近,几乎是另一个老巢。

当时,河北、河南以及山东的民间武装蓬勃发展,急需可加以利用,进行号召和统一管理,刘宗周、陈子龙等人提出御驾亲征,就是打算以皇帝的最高权威去吸收这些民间武装,御驾亲征的观点失败后,还可以由中央派军政大员前往,最合适的人选莫过于督师江北的军事负责人史可法。因此,以阎尔梅为代表的一些有识之士不断建议史可法率军前往北方。

阎尔梅是史可法的幕僚,作为一个隐逸的诗人,他加入史可法礼贤馆的唯一目的,就是要说服史可法接受他的主张,积极有为地收复北方,他在1645年2月15日与史可法的谈话中,力请史可法派遣一支部队进入河南鼓励那里的抵抗运动,这样他才答应入幕。

阎尔梅还给史可法写了一封措辞率直的信件,信中不仅细述了采取战略进攻的各种原因,还用大量篇幅讲述人伦道德和忠君爱国思想,劝说史可法北伐。他说,“河北皆本朝赤子,忠义未忘”,但是“天下豪杰少而庸众多”,需要有人“为之倡导”,这些人才会闻风而动。如果史可法不派军前往,拯救那些面临异族侵略的民众,就如同抛弃了一个落水待毙的人,国家的生存也就毫无指望了。

在讲了一番礼义的大道理后,阎尔梅在信件末尾狂傲地说,像他这样的人,史可法如果不能采用他们的建议,还不如把他们都杀了(用其所不得不用,斯杀其所不得不杀)。

虽然阎尔梅不惜身家性命逼迫史可法就范,但是一心指望镇将的史可法仍婉拒了他的要求。史可法让高杰北上,同时让阎尔梅随高杰的军队北上,以发挥他的北伐热情。但是不久之后高杰被杀,一介文人阎而梅无能为力,只好返回了南方,由于史可法的踯踌不前,丧失了号召北方民间武装共同抗清的最佳时机。

在政治上,作为东林元首,史可法的基地成了失意党员的避难所,但是他没有发挥他作为党主席的影响力,很好地调节他的党与中央政府的矛盾,南渡三疑案最终给弘光政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史可法为人们所称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在城破后英勇就义的壮举。有些史料记载史可法死于乱军之中,如《明史》记载:可法自刎不殊,一参将拥可法出小东门,遂被执。可法大呼曰:“我史督师也。”遂杀之。

另一部分史料则认为史可法先被俘,后因不屈被杀。如《清世祖实录》记载:“获其阁部史可法,斩于军前。”全祖望的《梅花岭记》、温睿临的《南疆绎史》以及史得威的《维扬殉节纪略》都记载史可法先被俘后被杀。

还有一些人认为史可法没有死,只是隐居起来。从史可法曾经与多尔衮通信,在乱军之中大呼“我是史可法!”的举动,以及清营中有不少东林党人的情况看,这种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

但我个人更倾向于认为史可法先被俘后被处死的看法。

同样是督师,洪承畴被俘后矜持了一段时间投降,但是史可法矜持只能被杀,因为形势己经变化,清朝统治者没有宽容和争取史可法的必要。

洪承畴被俘时,大明仍然健在,满清仍视大明为天朝上国,依然奉行求和的外交路线,松锦战役后主动请求议和。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很看重洪承畴这样的重臣,因此他们会很有耐心地争取洪承畴。

史可法被俘的时候,不仅大明己经灭亡,南明也己经成为囊中之物,满清统治者身边有一大批明朝的重臣,史可法的价值不大,满清统治者没有耐心争取史可法,况且此时清军己经决策要对扬州进行大屠杀,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们不可能给史可法太多的时间,因以当史可法表现出矜持的态度时,多铎很快就失去了耐心,下令将其处死。

从万历到永历——明末历史真相》小说在线阅读_第10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山高月阔2010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从万历到永历——明末历史真相第10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