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求和
与藩镇这一防守战略相适应的是议和,在建立藩镇后,弘光政权紧接着就打出了议和牌。
小明的父亲大明被仇家大顺打死了,这时大清出来替他报了杀父之仇,虽然大清和大明也有仇,但是小明此时只能对大清说声谢谢,而不能向他寻仇,弘光政权派出使者议和属于人之常情,因此马士英、史可法等人在此问题上取得高度的一致。
但是大清给大明报仇并非出于路见不平一声吼,而是以霸占他的家产为目的,所以小明的感激只是一厢情愿,大清非常不愿意看到小明的出现。
小明也不是单纯的孩童,他议和的真实目的,是想把大清从他家的堂屋请出去,自己好从简陋狭小的南房搬回去,或许他还想继续利用大清去收拾他的仇家。他也知道要想让大清把吃到嘴里的肉吐出来不是一件容易是事,为此他给大清准备了一块骨头。
这块骨头是割让山海关以外的土地,并每年给大清十万两银子,大清撤到关外去。这块骨头上几乎没什么肉,小明拿这块骨头跟大清谈简直就是欺侮大清的智商。
如果大清不接受这块骨头,小明也准备退而求其次,忍痛割下一大块肉,把淮河以北的土地割让给大清,以求保持半壁江山。这也许才是小明议和真正的价码。
8月7日,南京巡抚左懋弟、太仆寺少卿马绍愉、左都督陈洪范带大量礼品,打着为崇祯帝督办祭品及安排葬礼的名义出使北方,开始了他们的劝退之旅。
虽然小明想用一块骨头打发大清,但是大清连一块骨头也不想留给小明,他要全盘鲸吞。
谈判的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不过这一次完全反过来了。
原先一直是清朝方面主动求和,明朝不予理睬,不承认清朝的存在。现在明朝方面主动求和,清朝方面不予理睬,也不予承认。
唯一不变的是,挨打受气的总是明朝。原先明朝不同意议和,清朝出手打击,理由是,你不同意议和,我就打你。现在清朝方面不同意议和,挨打的仍然是明朝。理由是,你怎么还没死?我揍死你。
10月份,左懋第等人到达北直隶,此时清军正在陕西攻打李自成,暂时无法腾出手来收拾南明,但是他们充分展示了要置南明于死地的狰狞面目。
直隶督抚骆养性将使团阻留,并将其卫队由3000人减少到100人,然后把他们送到会同四夷馆,那里是明朝用来接待外国进贡使团的地方。左懋第提出严重抗议,清廷退让一步,将其安置在鸿胪寺。左懋第欲将弘光帝的敕书交给清廷,但是满人却让他们送交礼部转呈,不得直接递交朝廷。这也是按受番国文书的程序,左懋第再次提出抗议,可是这次他的抗议没有效果,清廷干脆拒绝接受这份敕书。
10月14日,清廷内院的刚陵出面接见使团,然而刚陵根本没有谈判的诚意,他只是想借此机会羞辱南明,谈判变成了一方对另一方的责骂,过程相当屈辱。
左懋第向刚陵阐述了议和的条件,但是刚陵粗暴地打断了他的讲话,反而质问他为什么不设法救援北京,而是在南京拥立福王?左懋第又提出祭奠崇祯帝的要求,刚陵断然拒绝,并讽刺道:“我朝己替你们哭过了,祭过了,葬过了,先帝活着的时候,贼来不发兵,先帝死后,拥兵不讨贼。先帝不受你们江南不忠之臣的祭。”左懋第还想解释,然而刚陵并不想听他解释,他用一句狠话结束了这次谈判:“毋多言,我们己发大兵下江南!”
刚陵的驳斥很有针对性,抓住了要害,显然是经过清廷君臣包括许多汉人降臣共同商讨确定的,他们的逻辑是:南明是不孝之子,因为他没有救援先皇崇祯,也没有替崇祯报仇,所以他没有资格祭奠崇祯,也没有继承崇祯财产的权利,清廷替南明做了他们该做的事,他们才有资格继承崇祯的财产。
这个逻辑似乎有点道理,实际上是不折不扣的强盗逻辑。南明孝与不孝,属于大明的家务事,应由人自家处理,轮不到一个外人来判罚。不孝也未必不能继承遗产,更不一定就得由清朝继承,此说没有任何依据。况且南明也并非不孝之子,北京灭亡之时弘光政权还未成立,谈不上救援不救援的问题,弘光政权也不能对部分弱小的军队拥兵不救援北京负责。北京沦陷的原因是复杂的,与弘光政权没有什么关系,反而与清军的几次入寇关系密切,清廷方面绝口不提以前对大明的伤害,以及他们对明朝灭亡的责任,反而以孝子贤孙的面目出现,将大明的灭亡归咎于他的遗腹子弘光政权,完全是没有道理的。
强盗甲谋财害命,入室劫杀了一个财主并对其家人灭门,当他正准备接收财主家的财产时,强盗乙赶来了,他打跑了强盗甲,埋葬了财主,安抚了死者的亲属,并准备成为这个无主之家的户主,全盘接收他的遗产和家仆。正在这时,财主的遗腹子从南房出来了,他对强盗乙表示感谢,他拿出一根金条作为酬谢,想换回他父亲的财产,然而强盗乙以他没有救他的父亲,也没有为他的父亲报仇为由,将其判为不孝之子,并以此为借口拒绝承认他的合法身份和继承权,遗腹子还想辩解,可是强盗乙不但不听,反而将其杀死。
大清对南明做的,有类于强盗乙对遗腹子做的。
弱国无外交,虽然左懋第为了维护南明作了许多努力,但他不可能完成使命,不仅不能完成使命,他自身难保。
刚陵一方面拒绝了南明的和谈条件,表示清朝己得天命,不会退出东北,另一方面对左懋第等人进行劝降,他转达了多尔衮邀请他们到新政府中任职的愿望,后者还派出了许多汉族降人对使团劝降,其中包括阮大铖的对手陈名夏,左懋第均予严辞拒绝,并打算结束谈判,返回江南。
10月25日,清兵护送使团出城,但是11月29日,多尔衮又派出骑兵在沧州将使团截回,此后左懋第被滞留在北方,终因拒绝投降被处死,他的两名副手陈洪范和马绍愉当了汉奸,前者又被派回江南,充当清军进攻南明的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