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第六章风云突变:乾坤大挪移

一、吴三桂绝地反击

在享受胜利果实的同时,李自成也没有忘记扩大胜利,他派出小股部队四处出击,打算一统天下。

军事行动由近及远,从北京向四周辐射。借着攻占京城的余威,民军打抚结合,行动最初进展十分顺利,通州、天津等地不战而降,南下部队从容占领山东,进抵江苏北部。

然而留都南京的明朝官员们并不打算放弃抵抗,漕运总督、淮扬巡抚路振飞奋起抵抗,将各路小股民军阻挡在江苏北部,与此同时,另立新君的活动也在紧锣密鼓地展开。

虽然民军乘势而上,占领了不少地区,但军事行动略显疲软,稍遇像样的抵抗便停滞不前,这一方面是因为随着民军所占地盘的不断扩大,导致军力分散,更主要原因是民军主力大多在京城忙着分赃,李自成对形势过于乐观、对困难估计不足,兵力投入不够。

事实上,民军的形势并不容乐观。清军己在北边张开血盆大口,被斩首的明朝逐渐回过神来,积极在南方组织力量进行抵抗,作为百足之虫,明朝死而不僵,尚有不少残余势力。在人心这个战场上,李自成仍然没有改变流寇的形象,明朝仍获绝大多数民众的支持,坚守着人心这块阵地。李自成席卷全国的道路“漫漫其修远”,但是他并没有上下求索,而是上窜下跳,得意忘形。

在所有明朝的残余势力中,吴三桂所部关宁军最为强大,也离得最近。

松锦战役后,吴三桂取代投降清军的祖大寿掌握了辽军的最高指挥权,从此登上历史舞台,因为祖大寿和吴襄换妹为妻,吴三桂可以叫祖大寿舅舅,也可以叫他姑父,其实他和祖大寿一点血缘关系也没有。祖大寿和吴襄这两人不仅关系暖昧,他们还都和清军关系暖味,所以吴三桂上台后,也不能不和清军暖昧。整个辽东一直都很暖昧。

崇祯当然也知道这层暖昧关系,因此他在起用吴三桂的同时,把他的父亲吴襄和全家弄到京城当人质,李自成进京后,将吴襄一家置于自己的掌控,捏住了吴三桂的睾丸。

三月初,吴三桂接到朝廷放弃辽东入京勤王的圣旨,十六日入山海关,三月二十日抵达京东丰润,惊悉京城陷落的消息后,吴三桂收兵退回山海关,全军望南痛哭。

李自成让吴襄给吴三桂写了一封劝降信,然后让降将唐通带着这封信和四万两银子前往山海关招降吴三桂。

见面后,唐通拿出了吴襄的书信,然而此时的吴三桂心里正承受着亡国之痛,忠君思想在他心里根深缔固,因此他不仅关心自己的父亲,更关心太子的下落,他提出的投降条件只有一个:“得东宫即降”,唐通答道:“太子完善”,并谎称李自成是一个贤明的新主,对吴襄十分忧待,如果吴三桂归降,将会成为开国元勋。吴三桂信以为真,便放弃抵抗统兵入关,山海关防务交由唐通接管。

半路上,吴三桂派往北京打听消息的探子不断返回,报告了李自成祸害京城的情况,当吴三桂得知自己的家被民军查抄,父亲吴襄被拘,情人陈圆圆被抢的消息后,怒不可遏,当即拔出宝剑砍断桌子,骂道:“逆贼如此无礼,我吴三桂堂堂丈夫,岂肯降此狗子,受万世唾骂,忠孝不能两全!”于是带兵返回,全歼唐通八千兵马,重新夺回山海关。

回到山海关以后,吴三桂干了两件事:一是给他的父亲写了一封诀别信(其实是写给民军看的),在阐述了一番忠和孝的大道理后,吴三桂发出了掷地有声的誓言:你们就是把我的父亲放到锅里煮了,放到案板上剁了,我也不会动心的!二是以“钦差镇守辽东等处地方团练总兵官平西伯”的名义发布了一篇徼文,号召全国人民为帝后复仇,复辟大明。

吴三桂降而复叛的原因被人们描绘成:“痛哭三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事实上这个说法是有问题的。关于“痛哭三军俱缟素”的原因,吴三桂不仅是为大明和崇祯皇帝服孝,更是为了他父亲服孝,同时也是为了让清军在加入战斗时能够分清敌我,做了一个标识。 “冲冠一怒为红颜”更是不负责任的说法,在历史转折的关头,重要人物的爱恨情仇绝非我们看戏的人想像的那样简单。陈圆圆与吴三桂刚认识不久,之后又天各一方,吴三桂既然能够忍受与陈圆圆长期分开,说明他们的感情还到了不生死相许的地步,在封建社会姬女的地位不如正妻、正妻的地位不如父母,吴三桂绝不可能为了一个长期不在身边的姬女让自己全家遭到杀身之祸。

吴三桂是在行军途中复叛的,得知民军在京城的种种劣行是吴三桂复叛的原因。民军的劣行为什么会导致这么严重的后果呢?有三点原因:

一是吴三桂感到前途暗淡。原明的所有勋贵大臣人格被侮辱,财产被掠夺,人身自由被限制,生命也受到极大的危胁,连吴三桂家也不可避免,可以想见,回去以后,既使被受于一官半职,也只能是忍辱偷生,难逃被欺凌的命运。

二是对流寇发自内心的鄙视。民军在京城的暴行使吴三桂看清了民军的真面目,他们只是一群胸无大志的流寇,关宁军作为装备精良的王牌军队,怎么能够不战而屈兵于一群污合之众?流寇是成不了大事的,这增强了吴三桂战胜他们的信心。

三是吴三桂有一种受骗上当的感觉。吴三桂原本是不打算投降的,当他在和唐通谈叛之时,对太子下落的关心,己经表明了他难以接受明朝彻底完蛋的事实和冀图复辟的意念。只是受了唐通的蛊惑,认为李自成是一个英雄,民军是一支军纪严明,战无不胜的军队,英雄服膺英雄,吴三桂觉得自己投降一个英雄并非羞耻,加上自己的睾丸被捏在李自成手中,所以才勉强同意归降,一旦当他认清民军只是一帮匪徒,李自成只是一个氓流头子的时候,这种英雄相惜的感觉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强烈的羞耻感和受骗上当的感觉。

吴三桂在讨伐李自成的檄文清楚地表明了他复叛的原因,檄文对民军的性质和暴行作了深刻的揭批:“闯贼李自成,以魔小丑纠喝草寇长驱犯阙,荡秽神京,弑我帝后,禁我太子,刑我缙绅,淫我子女,掠后财物,戮我士民,豺狼突于宗社,犬豕踞于朝廷,赤县丘墟,黔黎涂炭,妖氛吐焰,日月无光……”。任何一个立于天地之间的人,是无法对残暴的宵小投降的,因此吴三桂坚定地表达了自己的愤怒、忠义和不惜牺牲身家性命进行对抗的决心:“桂等智不足以致谋,愤何辞以即死”“呜呼!自有乾坤,鲜兹祸乱之惨,凡为臣子,谁无忠义之心”。当然,他不想一个人战斗,他要调动全国人民一起对抗李自成:“汉德可思,周命未改,忠诚所感,明能克逆,义旗所向,一以当十。请观今日之域中,仍是朱家之天下”。吴三桂告诉大家,明朝没有死,它不仅活在我们心中,而且仍然活在现实中,以此振奋大家的精神。

然而有愤怒、有忠义就可以不知死活,以卵击石吗?就可以拿着老父亲和全家人的性命去豪赌一把吗?吴三桂当然不是那种爱冲动的人,他有绝对胜利的把握,除了几万精干的关宁军以外,他的好朋友清军可以在关键时候帮他一把,有了清军的帮助,他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击败李自成,挽救朱家王朝,这样他就可以接受全国人民的崇拜,不仅可以尊崇无比而且可以流芳百世。

总之,促成吴三桂对抗李自成的因素有很多,忠君报国无疑是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因为只有国恨才能盖过家仇,让他承担全家被杀的剧痛去做这件事,历史人物的大爱大恨,不是我等凡人能够切肤体会的。

从万历到永历——明末历史真相》小说在线阅读_第7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山高月阔2010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从万历到永历——明末历史真相第7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