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第二节 卫所之弊

除了崇祯个人原因以外,明朝在军事制度上也有严重的问题,表现在皇帝手里无兵,地方部队逐渐军阀化,这是战事不利的一个主要原因,而战事不利又加速了军队向军阀化发展,形成恶性循环。

军队向军阀化发展与卫所制度密切相关。

明代军力分为边防军和地方部队,其中边军是国字号部队,负责对外战争,地方部队力量较小,主要负责对内镇压。但是边军分驻在长城沿线各要地,固定在卫所和军镇里,因其远离中央实际上也成了地方驻军,这样中央就没有可以直接操控的部队,京营虽由皇帝掌控,但是只负责保卫京城,人数不多,不足以抵御大的风浪。

与卫所相应的是世兵制,世兵制天然就有一种强烈的军阀化的趋势。兵户以当兵为职业,世代为兵,时间一长就会在官兵中形成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和人身依附关系,总兵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并确保在战争中的安全,都会按照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规律,将部队打造成忠于自己的私人武装。虽然总兵有时会轮岗,但是随着总兵培植自己势力的周期越来越短,轮岗也很难阻止其向军阀化发展。由于战争对稳定性的需要,这种轮岗变得越越来困难。

另一方面,在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思想指导下,军官大都提携自己的子弟和家仆,从而出现了一人升天,仙及鸡犬的局面。如李成梁、祖大寿、吴襄等人都有众多亲属在军中任职,这种状况在明末是一个普遍现象。这些都加剧了部队军阀化的倾向。

军队军阀化以后就会造成军事指挥调动的失灵,严重影响战斗力。当敌弱我强的时候,军阀不急于从根本上消灭敌人,而是养敌自重,以便邀功请赏,谋取私利。当敌强我弱时,军阀明哲保身,胆小畏战,一遇困难就抛下督师逃离战场,从而引起连锁反应,造成战事惨败。有些军阀甚至私下与敌人达成默契,使战争变得诡谲而奇怪。因此无论战争双方力量对比如何,明朝都没有取胜的可能。

也许有人会问,满清实行八旗制,八旗的旗主个个都手握重兵,实力强劲,为什么没有向军阀化发展呢?

这正是我想说的下一个问题,也就是中央军队的问题。虽然八旗旗主手握重兵,但是汗王手里握着更重的兵,汗王还可以采取打一个拉一个的策略,从而对个别旗主形成绝对的军事优势,使他们不敢反抗。

明朝的问题正是缺少中央直属的部队,皇帝和兵部完全被架空,没有强大的中央直属部队,就没有凝聚各军的核心力量,也不能对边军和地方部队进行监督胁迫,造成了军阀化无法控制。

明军中只有一个人看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这个人就是吴甡。

吴甡是东林党人中少有的实干家,与许多东林党人一样,他擅长政治斗争,从天启年间就深度参与党争,不仅与魏忠贤过招,后来还于温体仁及其朋友王永光掐架。在党争方面,他最大的手笔就是崇祯初年首倡“饮定阉党逆案”,正是由于他的建议,崇祯皇帝才对魏忠贤集团大开杀戒,他也因此获得了“杀气吴甡”的“美誉”,名列“二十四节气”之首。

与那些光说不练的东林党人不同,吴甡不仅说得好,练得也不错,他不仅擅于指挥笔杆子,而且擅于指挥枪杆子,不仅擅于在朝堂上文斗,也擅于在地方上武斗。《明史》记载,在巡按河南期间,有“妖人聚徒劫村落,甡遍捕贼魁诛之”,陕西民变狂燥之时,他带着圣旨和内帑到延绥一带赈灾,此后留任陕西巡按,期间“数为民请命,奏无不允”,崇祯七年九月,吴甡被提拔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当时民军在陕西和河南之间上窜下跳,与官军躲猫猫,把洪承畴等人折腾得四脚朝天,然而夹在陕西和河南这两个重灾区之间山西却歌舞升平,十分安宁,不仅没有本地强盗,连路过的也没有,这主因为吴甡治“每岁暮扼河防秦、豫贼,连三岁,无一贼潜渡”。

十五年六月,吴甡因治行卓著超擢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进入权力中心,入朝后很快又从武斗转为文斗,从战争转为党争。首辅周延儒为他的朋友,“阉党”成员冯铨、张捷等人复出奔忙,他提携拉拢吴甡,希望获得他的支持,然而吴甡表面含糊其辞,暗中却进行阻挠,两人的关系渐渐不和谐起来,后来他们各自拉扰同乡,成立了两大门户(甡居江北,延儒居江南,各树党)。

十六年三月,李自成在中原一带肆虐并跑到湖广割踞称王的时候,山穷水尽的崇祯哭着对吴甡说:“你有地方和军事的经历,到湖广督师去吧。”

这是一个靠谱的任命,但是来得有点晚。吴甡吸取了傅综龙和汪乔年手中无兵的惨痛教训,坚持要从宣大抽取精兵三万归自己直辖才能上任,而且要从南京向武昌方向发展,以便阻断敌人南下之路。

在当时的形势下,吴甡坚持拥有自己控制的部队,然后挟制拥有众多人马的左良玉部的思路可以解决明军总督无兵,将领军阀化的难题,而他巩固南方的策略有助于积累力量,使李自成不敢轻举妄动。然而由于北方局势紧张、以及军饷难筹等原因,崇祯不可能把希缺的军队和粮草投入到南方,他没有接受吴甡的请求,吴甡也一直拒绝赴任,争论持续了半年,崇祯一气之下将吴甡罢免,后又罚他遣戍金齿卫,不久明朝灭亡,吴甡重获自由。

否定了吴甡的主张后,崇祯将宝押在孙传庭的身上,操切地催促他出征,最终招致惨败。

赞曰:关于明朝灭亡的原因,不要再从天气、财政、制度等方面寻找了,这些原因貌似深刻,其实舍本逐末、混淆重点。仗打赢了,一切都能转好,仗总打不赢,什么都好不了。李自成和满清行军打仗经常没有后勤,然而他们不仅打赢了,而且队伍越来越壮大。制度没有十全十美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该变的时候不变,造成了损失,不能说原先的制度就是不好的。总而言之,军事上的事情还得从军事上找原因,明军在决策上的失误己经够大明死一百次了,而崇祯作为决策人应该承担绝大部分责任。舍弃军事和崇祯的原因不谈,大谈其他方面和其他人,岂不怠哉!

从万历到永历——明末历史真相》小说在线阅读_第7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山高月阔2010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从万历到永历——明末历史真相第7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