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三、最豪华的刑场

压垮周延儒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吴昌时的案子。

吴昌时虽然出自江南书香门弟,但是出净水而污染,濯清涟十分妖。他人品卑劣,手段毒辣,致力于经营各种关系,醉心于升官发财,坏事做尽,屁股上全是屎。

在结党方面,他不仅操控首辅,而且 “通珰(珰,指太监)”,不仅通珰,而且“通内(内,指皇帝老婆)”,大臣路线,太监路线,夫人路线齐头并进,宫中府中,尽在掌握,时人称之为“事权在手,呼吸通天”。

在营私方面,他的黑手伸向各个领域:科场舞弊,买官卖官,窃卖国家机密,操控全国官员的升降大权,无恶不作,极其嚣张,堪称是古代贪腐的集大成者。

御史蒋拱宸弹劾吴昌时作为周延儒的幕僚,与董廷献表里为奸,无所不至,赃私巨万,罪证累累,万目共见。

蒋拱宸的奏疏内容详实,不仅揭发了吴昌时为周延儒运作,买通考官,使周延儒的弟弟周肖儒、儿子周奕封金榜题名,还揭发了吴昌时勾通太监,刺探并出卖机密,奏疏末尾还揭发了吴昌时通内的情况。

崇祯对此十分重视,他最恨大臣植党,而吴昌时竟然把触角伸到了他的身边,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彻查此事,严肃处理。为了保密,他亲自写了谕旨(御票),并把奏章随身携带,以免太监泄密。

让皇帝心里不安全,就是让自己的脑袋不安稳,吴昌时的末日到了。

七月二十五日,崇祯率太子与另外一个儿子来到中左门,亲自审讯吴昌时,内阁、五府、六部、九卿、科道官员全都奉命来到中左门参与审讯,这是一个月内崇祯第二次在皇宫中亲自审讯臣子。

崇祯声色俱厉地喝令吴昌时上前,诘问其“通内”之事,吴昌时不承认,崇祯命蒋拱宸与其当面对质,没想到蒋拱宸很不争气,他被这种森严的场面吓得浑身哆嗦,匍匐在地,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吴昌时见此情景,立刻硬了起来,百般抵赖,崇祯怎肯认输,下令太监大刑侍侯。

内阁大臣蒋德景、魏藻德见状立即出班劝阻,他们认为殿陛之间没有对嫌犯用刑的先例,这样做有辱大殿圣洁,请求皇上将吴昌时付司法部门处理。

崇祯不同意将吴昌时交付三法司审讯,他认为吴昌时神通彻天,如果离开此地三尺,没人敢依法从公勘问。蒋、魏二人退一步请求崇祯在审讯时不要用刑,说道:“殿陛用刑,实三百年未有之事。”崇祯不听劝阻,反驳道:“吴昌时这厮,也是三百年未有之人”,说完之后命内侍对吴昌时用刑。

吴昌时两腿被夹断,血流如注,惨叫声响彻殿宇之间,朝臣见此情景,都有一种不祥之感,有人叹道:“嗟乎,国家元气尽矣!”

十二月,崇祯以“把持朝政,奸狡百端”的罪名,将吴昌时处斩。

崇祯深恨范志完和吴昌时,当然也不会让他们的后台周延儒逍遥法外,他派锦衣卫到宜兴将周延儒押解回京,等候处分,周延儒得知消息后赶紧销赃,把平生搜括来的金银财宝付之一炬。

在进京的路上,周延儒听说皇上召旧辅王应熊入阁,他和王应熊关系不错,于是“宿留道中”,等候王应熊先进京,希望他能为自己说情。然而此举不仅没有救了自己,反而连累了王应熊,皇帝看穿了周延儒的小心思,王应熊刚到京,崇祯又命他回去,不给他说话的机会。

周延儒到京后,被安置在正阳门关一座古庙里,周围由锦衣卫看守,周延儒才想到了薛国观,惊惧不己,上疏乞哀,遭到拒绝。

十二月二日,崇祯下旨限三法司议罪并于三日内上报。刑部、督察院、大理寺为此召开紧急会议,审议周延儒罪状,三家的意见不太一致:

刑部李邦华是周延儒起用的,为报当年情,他认为周延儒的罪名要比失误封疆低一等次,并搬出崇祯有关“曾居首辅,宽其拿解”的明旨,请求从宽发落,这个旨意是周延儒的问题刚被揭露,群臣要求严惩周延儒时,崇祯为其辩护时所说的,李邦华用崇祯的话来堵他的嘴,用心良苦。

大理寺卿凌义渠的意见正好相反,他指出周延儒品格奸邪,有谋身之私智,无体国这公忠,精神惯用于揣摸,伎俩总归于闪烁,擅用人行政之权柄,供其市恩修怨之图。他认为法律虽有“议贵”(当大官的从轻发落)的条文,但也不能宽恕周延儒。

刑部尚书张忻是中间派,他痛批了周延儒的罪过,认为他的罪过比丘山还大,但是又请求皇帝按照“议贵”的条款,留他一条命。

三方经过合议,给出了最终判断:周延儒发烟瘴地面充军终身。

事实上,三法司没有必要争论不休,崇祯只是让他们走走程序,他的心里早有判罚,他要让周延儒自杀以谢天下。虽然不少大臣出面替周延儒求情,但是崇祯执意要处死他,在他看来,没有把周延儒拉出去砍头,让他留个全尸,己经是“议贵”了。

十二月初九日深夜,太监来到周延儒的住处宣读圣旨,周延儒跪在地上惶恐不己,当念到“姑念一品首辅大臣”一句时,太监故意停顿了一下,周延儒以为皇帝尚念旧情,饶他不死,连忙磕头谢恩,没想到太监下一句是“于寓所勒令自裁”,周延儒顿时瘫倒在地。

周延儒还不死心,拖延时间,幻想着皇帝还有后旨,饶他不死,因此他在屋里来回绕圈子,迟迟不肯上吊,东厂太监骆养性等得不耐烦了,派两名士卒“帮助”周延儒自缢。

周延儒平时养生有道,死后面不改色,四肢温润,看上去和活人没什么两样,骆养性不放心,命人用铁钉钉入周延儒的脑门。

周延儒死后,民间有歌谣唱到:“周延儒,字玉绳;先赐玉,后赐绳。绳系延儒之颈,一同狐狗之头。”一如周延儒生平。

从万历到永历——明末历史真相》小说在线阅读_第7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山高月阔2010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从万历到永历——明末历史真相第7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