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虽然刘兴祚最终免于处罚,但是努尔哈赤对他己经起了疑心,因此他命李永芳代替刘兴祚主管金、复、海、盖四州,两个月之后,努尔哈赤将刘兴祚由副将降为参将,同时命令代善对刘兴祚的家属严加看管。

此后,刘兴祚不得不暂时蜇伏起来。

从万历到永历(下册)

第一章 党争新篇:阉党入土东林靠边

一、钱谦益偷鸡不成蚀把米

崇祯临死前抱怨道:“群臣误朕”,并发出了“文臣人人可杀”的诅咒。他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崇祯朝的文臣表现如何?他们对于明朝的灭亡应该承担什么责任?这个问题值得深入了解一下。

事情还得从崇祯初年说起。对“阉党”进行清洗后,东林党人布列朝堂,韩鑛、刘鸿训、李标、钱龙锡等一批老党员进入内阁掌握实权,伴随东林崛起的,是人事斗争的兴起。

东林党人当政后,非党人士就靠边站了,阉党成员自不必说,一批新生代无党派人士也遭到排斥和挤兑,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温体仁和周延儒。

很快,双方就发生了冲突,明争暗斗持续不断,谱写了明末党争的新篇章。双方交锋的第一个回合是“钱谦益案”。

十一月,大学士刘鸿训罢官,皇帝命吏部会推接替人选。

这块大骨头相当有味,许多人跃跃欲试,由此引发了一场争斗,主角是三位江南才子,分别是代表东林党出场的钱谦益和代表非东林党新生代出场的温体仁、周延儒。

我们先对双方选手的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钱谦益,江苏常熟人,万历三十八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钱谦益年轻时小有文名,二十九岁点中探花后,名声更著,随后加入东林党,与叶向高、孙承宗、高攀龙、杨涟、左光斗、周顺昌、黄道周、文震孟等老一辈东林党社会名流私交甚厚。

天启清理东林党之时,钱谦益也被罢官回乡,崇祯初年平反复出,任礼部侍郎。老一辈东林党人被天启摧残得落英缤纷,复出后的钱谦益俨然成为东林党的领袖人物,夹袋中人物众多。

周延儒是江苏宜兴人,和钱谦益一样,少时聪明,文章很有名气,万历四十一年,刚满20岁的周延儒参加京城会试、殿试均中第一,集会元、状元于一身。

明代连中三元者仅洪武年间的黄观和正统年间的商辂二人,周延儒连中二元,可以排名第三,科举成绩不是一般的辉煌。

在科举场上独占鳌头,在官场上,周延儒也是一帆风顺,先入翰林院为修撰,天启年间,升为右中允,掌司经局事,不久又以少詹事之职掌南京翰林院事。

崇祯帝即位不久,便召周延儒回北京,授以礼部右侍郎的官位,成为部级大员,此时周延儒还只有35岁,却已有了14年官宦生涯。

温体仁是浙江乌程人,比周延儒大二十岁,也是学而优则仕,虽然没有周延儒名头大,但工龄比较长,在仕途上稳步上升,天启七年升任南京礼部尚书,崇祯初年迁任礼部尚书,是周延儒和钱谦益的顶头上司。

崇祯帝锐意刷新政治,温体仁、周延儒二人才华横溢,政治清白,没有党派背景,这是他们从南京调往北京任职的原因。

就名望、才学、资历而言,钱谦益进入会推名单没有问题,问题是他不仅要确保自己进入名单,还要确保他的竞争者不能进入名单。

温体仁资历比钱谦益老,职务比钱谦益高,是阁臣的有力竞争者。

周延儒虽然资望有些嫩,但他机智敏慧,分析问题透彻,近日因召对称旨颇受皇帝的青睐,他才是钱谦益的主要对手。

不久前,驻守在锦州的士兵哗变,督师袁崇焕请发军饷。崇祯皇帝在文华殿召集大臣商议。

大臣都请求动用内帑,唯独周延儒发表了独到的看法。

周延儒认为士兵闹饷就发饷,容易引起各地军镇模仿学习,这样下去会造成更多的闹饷。

同时他还认为,山海关虽缺银子,但不缺粮食,不至于引起士兵闹事,士兵闹事必有内情,很可能是骄横的武官煽动闹事来威胁袁崇焕(我个人赞同这个观点,士兵闹饷可能是袁崇焕的对手抵制袁崇焕上任而煽动的兵变)。

周延儒的看法深刻而且联系实际,皇帝听了以后,认为十分中肯,对周延儒颇为欣赏。

对于钱谦益来说,要想成为阁臣,必须将温体仁和周延儒这两个强劲对手扼杀在萌芽状态,将其排除在会推候选人名单之外。

作为党主席,钱谦益人力资源丰富,这点事不难办。

在钱谦益的同乡、门生、户科给事中瞿式耜的运作下,成基命、钱谦益、郑以伟等11人进入会推名单,钱谦益位列第二。

在这份名单中,礼部有三位侍郎入选,而作为礼部尚书的温体仁却没有入选,同样是礼部侍郎,被皇帝眷注的周延儒也没有入选。

这不仅引起了温体仁和周延儒的不满,也引起了崇祯对大臣结党的怀疑,这是崇祯最为痛恨和恐惧的事情。

温体仁和周延儒挨了一闷棍,当然不会善罢甘休,两人联起手来,利用崇祯的怀疑,乘机对钱谦益及其同党展开反击。

周延儒到处散布流言蜚语,指责钱谦益及其同党操作此次会推。温体仁动作更大,呈上一本《直发盖世神奸疏》,攻击钱谦益在天启元年以翰林院编修之职主试浙江时,接受考生钱千秋贿赂,不适合当阁臣。

崇祯决定召温体仁和钱谦益当面对质,钱谦益听说皇上要在文华殿召见自己,还以为是要任命他为内阁大学士,于是穿戴整齐,踌躇满志地来到文华殿。

没想到刚一进门,皇帝就劈头盖脸地质问他科场舞弊收贿一事,拉开了一场对质的大戏。

温体仁有备而来,上演了一出舌战群儒的好戏,周延儒则旁敲侧击,钱谦益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在二人的夹攻下,钱谦益及其同党理屈词穷,在口水仗中处于下风。

对质从白天持续到深夜,中间数次中场休息,最终以钱谦益被革职听勘,钱千秋重新提审,会推结果作废宣告结束。

事后,钱谦益的同党房可壮、瞿式耜和梁子璠分别受到处分。

斯役,温体仁、周延儒虽然取得胜利,但他们从此与东林党结下了梁子,东林党员的报复接踵而至。

不久,御史毛九华、任赞化等人捏造各种下三滥的罪名对温体仁和周延儒进行攻击,并用“阉党”这个当时最臭的大粪沷向二人。温体仁被指责写过赞颂魏忠贤的诗作,而周延儒则被指与阉党成员冯铨关系密切。

崇祯让温体仁与毛九华、任赞化当面对质,结果富有辩才的温体仁将二人驳得体无完肤、张口结舌。

温体仁不仅咬了一嘴的毛,而且借机树立了自己“孤臣”的良好形象,指责毛九华、任赞化是钱谦益的同党,为了给钱谦益报仇才对他发起了攻击。

痛恨结党的崇祯认为,弹劾温体仁和周延儒的人越多,越说明二人没有结党营私,否则不会这么孤立,因此他更加信任和器重二人。

作为明末风云重臣,温体仁和周延儒在历史舞台初试啼声就干掉了东林党的领袖人物,让拥有众多洪钟大吕的东林党人集体失声,显示了不凡的身手和功力。

二、温体仁独斗东林党

部下如果抱团,领导就会倍感孤独,任何一个领导都不会允许出现这种情况。

虽然崇祯引用东林党人打击魏忠贤集团,但他真正厌恶的是大臣植党,而不仅仅是“阉党”,因此,铲除魏忠贤集团以后,东林党的问题就渐渐突出,引起了崇祯的注意,他把目光投向那些无党派背景的“孤臣”身上。

崇祯二年三月,崇祯帝在文华殿单独召对周延儒,君臣二人密谈了一晚,会谈的内容旁人不得而知。

不难想像,与领导的关系达到私聊的地步,提升是指日可待的,一些大臣得知此事,心生嫉妒,上疏弹劾周延儒,试图阻止这种可能转变为现实,周延儒也上疏力辨,得到皇帝的“优诏褒答”。

从万历到永历——明末历史真相》小说在线阅读_第6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山高月阔2010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从万历到永历——明末历史真相第6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