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他不仅可以左右他上级和他上级的上级的意志,还可以任免他的上级,甚至还屡次与皇帝对着干。如果不是史书记载,我不敢相信有这样的事情。

这是什么人呀?他吃了熊心豹子胆了?

亲东林的《明史》不会为我们剖析顾宪成皮袍下面藏着的小,但是我们可以自己去分析。

思前想后,我认为只能有一个原因:他有自己的组织,因此有恃无恐。

有组织做靠山,一切都不在话下。

即使有危险,组织会出面保他;即使跌倒,组织会让他东山再起;即使爬不起来,组织仍能保障他的利益。

顾宪成冒进的行为方式,也为他找来了麻烦。

不久,首辅王锡爵年老引退,便命吏部根据品望推选六七位能够胜任首辅之职的官员听候点用。顾宪成等人违背皇帝的意思,几次提名的人,都是万历所厌恶的,万历认为吏部在“徇私”,在吏部的奏疏上批了“司官降杂职”五个字,矛头直指顾宪顾,给顾宪成降职处分。

关键时候,组织的作用显现了,许多大臣上疏申救,奏疏上百封,这使万历更加恼火,他显然己经感觉出了顾宪成和他的组织对他的挑衅。

万历一定在心里想,我就不信,我这个皇帝连个吏部郎中都办不了,我要办不了你,我这个皇帝就不当了!

于是,他以“忤旨”之罪将顾宪成革职为民,那些上疏申救的官员也都受到外放、降调、削职等处分。

皇帝真的恼了,顾宪成只好暂时服贴一下。

回到家乡以后,顾宪成并没有养望林下,短暂休整之后,顾宪成就开始以讲学为名,广交朋友,四处活动,他请进来,走出去,在自己住宅南边造了几十间书舍专供来人居住,还经常与苏州、松江、常熟、太仓、嘉兴、宜兴等吴中学者聚会。

随着活动量的增加,顾宪成迫切感到必须具备一个固定的讲学场所,从而将分散的讲学活动变成一个有协调组织的统一活动,从而增强社会影响力。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经顾宪成等人的努力,官府终于批准在无锡城东门内的东林书院遗址重建东林书院。九月工程告竣,共用了1200多两银子。作为首倡发起人之一的顾宪成捐银最多,又去策动吴地官员和缙绅捐资助修,出了很大力。

顾宪成亲自为书院讲会审订了宗旨及具体会约仪式,这年十月,顾宪成会同顾允成、高攀龙、安希范、刘元珍、钱一本、薛敷教、叶茂才(时称东林八君子)等人发起东林大会,制定了《东林会约》,它规定每年一大会,每月一小会,除了严寒盛暑外,定期会讲。

东林书院从成立之初就不是一个单纯的学术团体,而是一个政治意图明显的在野人士俱乐部,它由一批心有不甘的在野人士发起成立,主要活动是学术搭台、政治唱戏。

明代官场各种复杂关系不断在东林书院交汇凝结。东林书院很快就发展成为各种关系的总部基地,编织成一个隐秘而庞大的关系网,每年一次的大会有时多达千人,积聚了很大的政治能量,从而吸引了众多在职官员参与其中,小官加入其中可相互取暖,大臣也愿意引以为后盾,形成了势力庞大的东林党。东林党是明朝党争的始作俑者,对明代政治影响深远。

东林党虽然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以气节道义相号召,以君子自居,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结党必定营私,结党必破坏平衡,无论古今中外,结党都不是一个好现象。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个漂亮的对联,也不能掩盖结党的消极方面。

事实上这幅对联是有毛病的,一个人要知所进退,尤其是在工作中要守“本分”,不该听的不要听,不该关心的事不要关心,不能“声声入耳”、“事事关心”。

“本分”二个字,可不是说着玩的,它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修养,在一部分廷臣看来,顾宪成等人的问题,就在于太不守“本分”。

由于东林党人对政治生态平衡的破坏,威胁到其它非东林党人的利益,许多非东林党的官员为自保也纷纷以地域为单位,以高官为领袖,结成帮派,一时朝中宣党、浙党、楚党、齐党林立,他们联合起来打击东林党人,而万历皇帝也逐渐对东林党感到厌恶,因此,在万历期间,东林党使终在党争中处于下风。

一开始双方尚未在朝堂上公开交手,而是利用京察互放冷箭。

明代“京察”和“外察”是对官吏进行考核的两种制度。“京察”是考察在京任职的官员,每6年一次;“外察”是考核在地方上任职的官吏,每3年一次。一般是趁外官来京师朝见皇帝时给以考察。“京察”是根据官员的政绩、品行,来决定升迁、降调或罢官等奖惩。若是“京察”中被罢了官,就将终身不再起用,政治生命就此结束。

由于“京察”的致命性,常常成为官僚间互相斗争的一个重要场合,东林党和非东林党人开战以后,京察更是成为双方的主战场。

万历三十三年,主持“京察大计”的是东林党人都御史温纯和吏部侍郎杨时乔,他们借机把浙党官员钱梦皋、钟兆斗等人贬谪了。但南京的“京察大计”主持者则是齐、楚、浙党主持,他们也斥逐东林党的官员。

第六章 托塔天王李三才

万历三十七年,东林党人和非东林党人的斗争从幕后走上台前,从暗斗发展到明争,双方开始在朝堂上展开恶斗。

这年二月,御史郑继芳弹劾户部给事中工科右给事中王元翰侵占公私财产,“奷赃数十万”。王元翰曾上疏要求起用顾宪成等被罢免的十多名人士,被认为是东林党人,这是他被攻击的真实原因。

郑继芳在上疏的同时,暗中派人对王元翰家进行监视,主要观察哪些东林党人与王元翰往来并防止转移财产。王元翰悲愤不己,把家里的箱子、柜子全部抬到朝廷门口,让士兵搜查,然后恸哭辞朝而去。

非东林党人小试牛刀,干掉了王元翰这个小虾米,于是乘胜追击,屠刀举向了东林党的大鱼淮抚李三才。在东林党的反对者后来编写的《东林点将录》中,李三才名列第一,超过老资阁的首辅叶向高,对应的是托塔李天王,可见他是一个不同凡响的人物。

李三才比较有政治手腕,好玩弄权术,擅长拉关系。史书上说他“才大而好机权,善笼络朝士,抚淮十三年,结交遍天下。”共同的兴趣爱好使顾宪成与李三才走到了一起,两人私交甚厚。

万历三十二年八月,顾宪成专程赴淮安找李三才“商议国事”。李三才也为了顾宪成复出奔忙。万历三十五年七月,他上疏建议启用被废弃的官员,其实就是为顾宪成跑官要官。

李三才干着漕运总督的肥差,兜里向来“不差钱”,生活很奢侈,但在生人面前却装得很朴素,以示清廉。有一次他宴请顾宪成,开始双方还不是很熟,饭桌上只有三四个青菜。经过一天畅谈“国事”,双方很投机,引为同志。第二天,李三才再次宴请顾宪成,山珍海味上了一大桌子。顾宪成很奇怪,问道:“昨天就几样青菜,今天怎么这么丰盛呀”,李三才笑着说:“昨天没东西,就上得少,今天偶然有点东西,所以就上得多”。

内阁首辅朱赓退休以后,一直找不到合适的继任人选,万历想让王锡爵复出任首辅,于是派人请他出山,同时给他出了一道考题,题目是:如何对付强悍的言官。年己七十四岁的王锡爵不想再出来招惹是非,十分犹豫,但是对于皇上出的考题,他还是作出了答复,他的答案是:一概留中不发,就当是禽鸟之音。为了防止泄密,王锡爵派自己的家人将信送到朝廷,并交待家人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任何人见到这封信。

从万历到永历——明末历史真相》小说在线阅读_第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山高月阔2010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从万历到永历——明末历史真相第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