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加城内有一座方形的克尔伯古庙,“克尔伯”的意思是立方体形状的房屋,中国伊斯兰教徒亦称其为“天房”。在克尔伯古庙东南面墙壁上,镶嵌着一块带微红的褐色石块,亦称玄石或黑陨石,直径约30厘米,离地面高约1.5米。阿拉伯人认为这块黑陨石是天降神品,它的每个凹痕都是天降圣书,因此,麦加城周围的居民经常来朝拜克尔伯古庙。
在这个麦加城里,出现了一个伟大的人物,他就是穆罕默德,世界著名宗教伊斯兰教的创始人。
穆罕默德也是苦出身,在他出世前两个月,父亲客死他乡,仅留下5头骆驼、几只母羊及一个女奴。6年以后,他又失去母亲,靠祖父抚养。8岁时,祖父谢世,伯父收养了他。穆罕默德从12岁起就跟随伯父经商,到过叙利亚和也门等地。穆罕默德25岁时与比他大15岁的富孀结婚。
大凡伟大人物,出生总是很坎坷的。这正应了孟子的那句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基本上是一个规律了。
伊斯兰教产生以前,阿拉伯人的信仰极不统一,相当混乱。穆罕默德受到犹太教、基督教的影响,宣称阿拉伯人是亚伯拉罕的长子——以斯玛利的后代。认为“安拉”是唯一的真神,自称自己是安拉的使者,从而创立了伊斯兰教。
这个“伊斯兰”是什么意思呢?它的意思就是“顺服”、“皈依”,指服从安拉和使者的旨意。伊斯兰教徒被称为“穆斯林”,意为信仰安拉的人。《古兰经》是伊斯兰教最重要的经典。
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之后,就开始在麦加传教,起初,他的信徒仅有他的妻子、堂弟、女婿、岳父和不多几个密友,后来才渐渐多起来。但是麦加贵族却迫害他们,迫使他们出走麦地那。穆罕默德在麦地拿建立一个政教合一的新国家,630年,穆罕默德统率大军,兵临麦加城下,迫使麦加贵族接受伊斯兰教,承认穆罕默德的宗教权威。从此,麦加成为阿拉伯国家的宗教中心,麦地拿作为首都。
征服麦加后,半岛上的其他人不是穆罕默德的对手,纷纷派代表团来朝,承认穆罕默德的独尊地位,于是,阿拉伯半岛上出现了统一的阿拉伯国家。
632年6月8日,穆罕默德病逝。
穆罕默德只有一个女儿,女人是无法继承王位的。穆罕默德生前有没有指定继承人,于是一场争夺继承权的斗争开始了,最后,穆罕默德的岳父阿布•伯克尔被推举为阿拉伯国家第一任哈里发(632—634年)。
“哈里发”阿拉伯语的意思是先知的代理人或继承人,是集宗教、军事和行政大权于一身的阿拉伯国家元首。
阿布•伯克尔在位时,开始向外扩张,先后进攻伊拉克、伊朗和叙利亚等地,攻占了巴士拉和大马士革等地。
第二任哈里发奥马尔(634—644年),把扩张政策发扬光大,继续进行大规模的对外征服,取得了一系列赫赫战功。
636年,阿拉伯人大败拜占廷二十万大军,占领叙利亚。638年,阿拉伯军队占领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全部巴勒斯坦。
西边占领了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东边也不含糊,向伊朗进军。636年,阿拉伯人在两河流域大败伊朗主力,次年占领其首都,并于642年迫使伊朗投降。
占领了伊朗、伊拉克、叙利亚之后,阿拉伯人又开始向非洲进军,在639—646年间征服整个埃及,645年又攻占了利比亚。
你要说,阿拉伯人怎么这么威猛,一下子就征服了这么多国家和地区呢?除了阿拉伯人英勇善战之外,还和他们制定的政策有关。
哈里发下令,战争中占领的土地归国家所有,但是,战争中缴获的财物按照《古兰经》的规定进行分配:五分之一归真主、使者、至亲、孤儿、赤贫、旅客;五分之四分给战士(步兵得1/5,骑兵得3/5)。
你看看,这样的战争士兵还是很有油水的,缴获的财物大部分归自己,每次打胜仗都有油水可捞,大家还不放肆发狠去打仗。
想当年秦国在统一六国的时候,也规定,凡是立有战功的人一律可以升官发财。当官不再世袭,一个普通老百姓只要打仗立功,一样可以当大官。这个政策给了秦国士兵极大的激励,他们在战争中一个个浴血奋战,人人想立功当官。结果,把六国军队打得落花流水。
反观六国,当官的都是些关系户,老百姓没有关系永远只能当兵给别人卖命,于是在打仗的时候,看到敌人就逃跑,凭什么要我送命,我送了命有什么好处?结果,六国军队不打自败。
可见,好的制度可以激发人奋斗,坏的制度只能让人消极怠工。
倭马亚家族出身的奥斯曼当选为第三任哈里发(646—656年),在他的统治下,他任人唯亲,大官都是他家的亲戚和朋友,这引起了大家的不满。好歹你也是大家选出来的首领,怎么能够这么做呢?
我们要弄明白的是,这个时期的哈里发不是世袭的,而是贵族们选举出来的,虽然不是西方国家现在的全民选举,好歹也是官员代表选出来的,你这样做,怎么能够对得起大家呢?
这时,穆罕默德的堂弟和女婿阿里,利用大家的不满,反对奥斯曼。阿里说,你奥斯曼所在的倭马亚家族,曾是先知穆罕默德的政敌,无资格当哈里发,自己才是先知的近亲,理所当然地应该当哈里发。
656年,奥斯曼在麦加被不满的穆斯林杀死,阿里(656—661年)利用他的影响力,顺利登上哈里发的宝座。
你阿里心满意足地当上了哈里发,我奥斯曼家族又怎么能够咽下这口气呢?于是,两派发生了激励的权利争夺。站在阿里一边的主要有利比亚、埃及和伊拉克各部落和民族的军队,而站在倭马亚家族一派的则是叙利亚人。
斗争进行得很激烈,661年,阿里被倭马派的刺客刺死,叙利亚总督摩阿维亚被推为第5任哈里发(661—680年)。从此哈里发不再经过选举产生,而是世袭继位。摩阿维亚开创倭马亚王朝(661—750年),迁都大马士革。倭马亚王朝旗帜是白色的旗帜,中国的历史书称他们为“白衣大食”。
倭马亚王朝建立后,还是很有成就的,他们继续扩张,真的是拳打南山猛虎,脚踢北海蛟龙,东西南北,到处出击。
在西边,他们从利比亚出兵,侵入突尼斯,打到了和西班牙隔海相望的直布罗陀海峡边,这还不算完,他们干脆越过地中海,打到了海峡那边的西班牙,攻入了欧洲。呵呵,这还真牛皮。别看近现代尽是欧洲人欺负我们亚洲人,想当年,我们亚洲人还不是长驱直入,打到了欧洲腹地。匈奴人、阿拉伯人、蒙古人、突厥人轮番进攻,让欧洲人喘不过气来。
公元711年,阿拉伯人占领了西班牙,然后乘胜向法国进军,但是732年被法国军队击退。退就退吧,那就往东方打去,于是,阿拉伯人的转而进攻中亚和印度河流域。
东线大军于 664 年占领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然后挥师北上,侵入中亚。先后征服中亚名城布哈拉、撒马尔罕和花剌子模等广大地区。
经过倭马亚王朝的两次大规模征服运动,为阿拉伯帝国奠定了疆域基础。到8世纪前半叶,阿拉伯帝国基本形成。它的版图,东起印度河和帕米尔高原,西至大西洋,南自尼罗河下游,北达里海和咸海南缘,横跨亚、欧、 非三大洲的土地,是当时世界上领域最大的帝国。
国家发展了,强大了,统治阶级就开始腐化堕落了。
我们知道,大凡一个王朝开始的时候,还是很清明和公平的,领导人也是励精图治,想有一番作为,一般不会沉迷于享受。
明朝刚刚建立的时候,不仅皇帝朱元璋生活节俭,马皇后在宫内也倡导俭朴。做为皇后,她的日常服装不但毫无绣饰,质料也仅是粗丝所织,而且直穿到破旧时还不舍得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