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由于她拥有这样的特异功能,来攻城的敌人总是失败,各种方法都试遍了都无济于事。最后,有个敌人终于想出一条妙计,他让士兵们砍伐带有树枝和树叶的树木,然后每个骑兵都举着一颗树前进,这样慢慢地逼近城堡。于是,匝儿花惊呼道:“我看见了一桩怪事,好像有一片林子在朝我们这边移动!”她的百姓们都笑她说:“你超乎常人的敏锐视力受到损害了,不然,树木怎么可能移动呢?”守军完全没有对此引起重视。于是,敌人就这样直达城下,出其不意地发起进攻,最后一举攻克了城堡,活捉了匝儿花,最后把她杀死。

我们不知道蒙古人这样做,是不是受了这个故事的启发。不过,按照蒙古人的聪明程度,他们巧妙地把这个故事现实化了,真是牛人啊。

好了,言归正传,继续说讷儿城的情况。蒙古大军出其不意地抵达城门后,照例遣使者进城劝降。蒙古军的使者向讷儿城的居民们郑重地宣布了征服世界的皇帝——成吉思汗的御驾亲临,劝谕居民投降,停止抵抗。

讷儿城的居民心里非常矛盾,一方面,他们不愿意投降蒙古人;一方面,他们也不喜欢他们的国王摩诃末,这个摩诃末也不是个好鸟。于是他们不知道如何是好。有些人建议纳城投降;有些人主张誓死抵抗;还有些人害怕得六神无主,想不出任何办法,也不知道该听从何种建议。最后,经过使者的多次往返协商,双方终于达成了如下协议:讷儿城投降伟大的成吉思汗,讷儿城的居民为蒙古军队准备粮草,向伟大的成吉思汗进献礼物。

蒙古的前锋主将接受了这份受降协议,并且接受了讷儿人进献的少量礼物。然后马不停蹄继续前进开道。

讷儿人则按照协议遣使前去觐见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所帅主力部队此时还未到达讷儿城。使者向成吉思汗进献了厚礼,成吉思汗非常高兴,他下令把此城先交给走在前面的大将速不台。

速不台抵达讷儿城时,居民按照降约献出了城池。蒙古人也非常守约,他们没有屠杀百姓,还保留了居民日常生活及从事农耕的必需之物,如牛羊等。居民们全部到城外集中,然后任由蒙古人肆意抄掠财物。讷儿人还选出了六十人前去帮助蒙古军队攻打不花剌。

随后成吉思汗抵达讷儿城,居民们列队欢迎,呈上各种礼物及食品慰劳蒙古大军。成吉思汗因此非常高兴,他向居民询问:“你们的国王给你们定下的赋税是多少啊?|”居民们回答:“一千五百第纳尔。”成吉思汗遂下旨道:“你们现在用现金交纳完这笔赋税,就不会再遭受什么损失了。”成吉思汗的意思是,除了按照以前的惯例缴税之外,我们不会加重你们的任何负担。当地老百姓听了,非常高兴。。

之后,成吉思汗率大军离开讷儿城,继续向不花剌进军。

1220年3月,成吉思汗的大军抵达不花剌城下,于城下驻扎。

不花剌是花剌子模国的重镇,不花剌的意思就是“学术中心”,当时是伊斯兰世界的文化中心。它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是当时伊斯兰世界最大的宗教中心,它从公元十世纪起成为大食萨曼王朝的京城,在长时期中一直是中世纪经院学术中心。

不花剌也是花剌子模国的宗教、文化中心,城内建有宏伟的清真寺,城里有全国知名的学者和教长。同时,它也是军事重镇和交通要道,在它的东面,是首都撒马尔罕,在它的西面,是故都玉龙杰赤,成吉思汗首先攻占这里,是为了割断新旧两个首都之间的联系。

好啦,现在说一下不花剌的防御情况。在不花剌城,有花剌子模国的战略后备军2万人,他们由一个叫做阔克汗的将军率领,据说阔克汗是个蒙古人,以前他从蒙古叛逃到花剌子模国,被摩诃末看重,做了不花剌的将军。

防守不花剌的士兵基本上是突厥雇佣军,雇佣军就是用钱招来的士兵,只为钱卖命,更何况突厥人又不是花剌子模国人,更没有必要替别人当炮灰了。

看到成吉思汗大军来了,守城的士兵未战先怯,想要弃城逃跑,逃离蒙古人的弯刀。据说他们看到成吉思汗的军队多如蚂蚁、蝗虫,数都数不清。蒙古军队的人马一支接着一支抵达,绕城扎营,就像大海起伏,绵延不绝。

阔克汗不愿投降,但是他控制不了自己的手下了。突厥士兵跑出城池,往阿姆河方向逃跑。突厥士兵不想打仗,但是蒙古人却不能放过这批花剌子模国的军事力量,于是马不停蹄地追赶,在阿姆河畔追上了这支逃军。突厥士兵没想到自己逃跑了蒙古人还要追,没有一点心理准备,结果三下五除二,蒙古人就把这两万人消灭的干干净净。

阔克汗带着400个不愿投降的花剌子模国的士兵躲进内城,誓死抵抗!

城里的居民可不管那么多,活命要紧,决定开门投降。

于是第二天,当原野因反射日光,犹如一张盛满鲜血的盘子时,不花剌人打开了他们的城门,放弃了抵抗和战斗。该城的头面人物和乡绅,亲自来到成吉思汗的金帐,恭迎蒙古大军入城。

于是,成吉思汗在这些头面人物的陪同下视察城池。

成吉思汗和小儿子拖雷率军进入不花剌城,当他们经过不花剌的标志性建筑——礼拜五清真寺时,成吉思汗眼珠为这些异域风格的精美建筑以及它们豪华的装饰所吸引,于是问道:“这是不是你们算端摩诃末的宫殿啊?”旁边陪同视察的讹答剌人连忙答道:“不,这是真主的宅邸,是神的住所。”

成吉思汗和拖雷踏上祭坛——那是伊斯兰教徒心中最神圣的地方,凡人是不可以践踏的,但是,不信伊斯兰教的成吉思汗可不管这些。在那里成吉思汗对乡绅说:“我们的马没有粮草,把城里的仓库打开,把粮食全部搬出来喂马。”

然后,他们把装《古兰经》箱子拉出来,把箱子中的《古兰经》扔到地上,然后把箱子当马槽喂马。可怜伊斯兰教教徒心中的圣物——《古兰经》被扔得满地都是,一片狼藉。

这并不是成吉思汗要故意践踏伊斯兰教,是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些东西在伊斯兰教徒中的神圣地位,这一切都是无意识的行为。俗话说,不知者无罪嘛。其实,成吉思汗对宗教信仰还是相当开明的,实行宗教自由的政策。

其实蒙古人也是信教的,他们信奉的是萨满教,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之前, 萨满教在蒙古地区占支配地位。但成吉思汗并不反对其它任何一种宗教,他对所有的宗教都一视同仁,同时允许多种宗教并存。蒙古人特殊的宗教态度使他们没有宗教狂热。

关于最初的蒙古统治者的宗教政策, 志费尼(1226 —1283 年) 在《世界征服者

史》一书中这样评价道: “因为不信宗教, 不崇奉教义, 所以他(成吉思汗) 没有偏见, 不舍一种而取另一种, 也不尊此抑彼; 不如说, 他尊敬的是各教中有学问的虔诚的人, 认识到这样做是通往真主宫廷的途径, 他一面以礼相待穆斯林, 一面极敬重基督教徒和偶像教徒。他的子孙中, 好些已各安所好, 选择一种宗教: 有皈依伊斯兰教的, 有皈奉基督教的, 有崇拜偶像的, 也有仍然恪守父辈、祖先的旧法,不信任何宗教的, 但大多不露任何宗教狂热, 不违背成吉思汗的扎撒, 也就是说, 对各宗教一视同仁, 不分彼此。” 因此蒙古人与穆斯林的宗教抵触并不大。

战马吃饱了,就该人来享受了。不花剌人设宴款待。成吉思汗又命令找来城里的歌姬慰劳他的军队,给他们唱歌跳舞。蒙古士兵当然特别高兴,他们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不花剌的外城,还得人家热情款待——又是美酒又是美女,自然尽情享受。席间,蒙古人尽情狂欢,他们痛饮美酒,高唱蒙古民族的歌曲。

与此同时,那些不花剌的头面人物,包括城中那些伊斯兰教的教长、法师和司教等,却被命令去伺候蒙古大军的马匹,替他们喂马、饮马。

宴饮持续了一两个时辰,然后成吉思汗动身回营。于是,聚集在那里的居民也纷纷随之离开。

当蒙古人和不花剌的居民离去时,扔在地上的古兰经书页在人们的脚下和蒙古人的马蹄下被踩成烂泥。这时,不花剌城的一名学识渊博的宗教大师,哀叹说:

天哪,眼前的事,

我在梦中看见,

成吉思汗家族是如何打到欧洲的——蒙古西征纪实》小说在线阅读_第3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陈文中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成吉思汗家族是如何打到欧洲的——蒙古西征纪实第3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