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杨载福就是杨岳斌,湖南善化(今长沙)人,生于1822年,比他的老乡曾国藩小十一岁。

杨载福从小就喜欢舞枪弄棒,很早就从军打仗,经过艰苦打拼,终于做到千总这个六品武官。如果不是曾国藩的出现,以当时的官场习气,凭杨载福的才能,也不知要多少年才能慢慢熬出头来。

自从被曾国藩选中当了营官后,杨载福的军事才能开始得到充分的施展,与彭玉麟一起成为曾国藩手下最能打的水师将领,屡立战功,后来做到提督和总督的高级干部。

特别值得一提,而且让人寻味的是,曾国藩手下的书生派和武生派的这些代表,虽然都特别能打仗,但是陆师和水师的将领,后来的结局却大不相同。

比如塔齐布、罗泽南、罗泽南的学生李续宾,就都死在太平军的手下,代之而起的是曾国荃、李续宜和鲍超等几个猛人。后起的这几个人也相当的牛,后来打安庆打天京他们几个都是主力队员。水师的情况则完全相反,早早成名的水师将领彭玉麟和杨载福却安然无恙,消灭了太平天国后,他们还在晚清的政坛上活跃了很多年,而且官还越做越大。这大概也算是一个不得不让人感喟嘘唏的非规律性历史现象吧。

更值得一提,也更有意思的是,曾国藩的湘军,与绿营和八旗比起来,倒是泾渭分明,特色鲜明,但是与太平军比起来,却有几分相似。

套用一下曾氏练兵模式,太平军倒也可以算得上半个书生加农民的模式。太平军的主要来源,是两广农民,将领嘛,也有书生,比如洪秀全、冯云山等人。

细究起来,只不过太平军的书生比例较小,水平不高,往往连个秀才都没考上,而湘军将领中的书生,一般都还能考个秀才玩玩,相对太平军而言,比例大些,水平高点。

这样似乎可以得出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那就是太平军与湘军的作战,指挥员是低年级书生对高年级书生,士兵是广西农民对湖南农民,或者说是一批高年级书生带着湖南农民,去PK低年级书生带领的广东农民,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历史现象,也是一个含金量很大的历史话题,后面我们再来细说。

话说曾氏练兵模式的第三个特色,是政治洗脑与人身控制软硬兼施。

曾国藩在练兵时,除了军事训练和实战训练外,还开设了文化课,授课内容为三纲五常、忠义勇武的老牌孔家店套餐。

在曾国藩为湘军写的军歌里,就有“规矩要肃静,有礼、有法、有号令”这样的规定。他对军队首先强调的最高原则,就是服从,而且是绝对的服从。为了灌输这些大道理,曾国藩是下了一番苦功夫的,每次会操的时候,他都会亲自来到现场,发表演说,大讲特讲,风雨无阻,从不间断。为了让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军记住这些道理,曾国藩还专门进行了通俗化加工,撰写了诸如《陆军得歌胜》、《水师得胜歌》、《爱民歌》、《解散歌》此类顺口溜式的军歌,来强化部队军纪。

湘军强调服从上级,一切行动听指挥,从招兵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明确了。除此之外,湘军士兵不但非常“听话”,而且逃跑、开小差、投敌叛变之类的现象非常之少,还与曾国藩制定的“军属连坐制”有关系。

为了控制这些士兵,曾国藩在招兵的时候,会做一个士兵家庭档案袋,里面把这个士兵的地址、家庭成员名单都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来便于管理和与军属取得必要联系(比如为阵亡的士兵发放家属慰问金等等),二来也起到了约束和控制士兵的作用。

湘军士兵要是胆敢投降叛变,或是犯上作乱,跑得和尚跑不了庙,你不是还有妻儿老小么?这招还真是厉害,湘军有了这个紧箍咒,加上曾国藩一天到晚用程朱理学来先脑,自然就跳不出曾国藩的手心,只能乖乖听话,认真打仗,除此之外,别无选择。自从湘军出道以来,除了靖港集体逃跑事件之外,类似现象一直很少发生,这也正是绿营不及的地方。

欲望挣扎——太平天国那些人那些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15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月映长河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欲望挣扎——太平天国那些人那些事第15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