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祝各位朋友端午节快乐!

曾氏练兵模式

曾国藩练兵,有一套独特的做法。与当时的绿营和八旗这样的政府军相比,曾氏练兵模式有四个突出的特色。

曾氏模式的第一个特色,是把部队从政府兵变成半私家兵。这是因为湘军的招兵和发饷,都与八旗和绿营有所不同。

先看招兵。湘军招兵工作的原则是,谁带兵,谁招兵,从上至下,层层选拔,团长(统领)选营长(营官),营长选连长(哨长),连长选排长(什长),谁招的兵,就听谁的指挥,而且只听他的指挥。小兵听什长的,什长听哨长的,哨长听营官的,营官听统领的,统领听曾国藩的,说到底,全军只听一个人的,那就是曾国藩。日后湘军还多次出现过换了营官指挥不动部队的现象,已经隐约显示出了私家兵的征兆。

再看发饷。八旗和绿营,拿的是国家统筹工资,按时下拨。湘军的工资,主要是靠曾国藩自己去想办法在地方解决。曾国藩没有掌握地方实权的时候,他的办法,先是找地方长官化缘,后来等他掌握了地方实权,就开始大面积推行厘金制度。

厘金制度是为了筹措军费,在地方临时设置的一种税收政策,也就是到处设卡征税,盘剥过往商人。这个制度的发明人是雷以諴,但用的最好的是曾国藩。为了按时发工资,曾国藩一直高度重视后勤工作,专门设了一个叫做粮台的部门来负责筹措钱粮,在曾国藩手下负责过这个事情的,都是名动一方的能人,比如郭嵩涛。

第二个特色,是书生加农民的新式组合。

曾国藩面试挑兵时,口味与寻常将官大不相同。他比较看好那些身体强壮、为人老实的农民。游手好闲的社会青年、流氓无产者,他则一概不予录取。他认为,这些人看起来有些小聪明,能在格斗中占点小便宜,其实这样的人最难控制,一打败仗,保证比领导要跑得快。

曾国藩选将也很有特色,总体来说是文武兼顾,博采众长,而且尤其喜欢用书生为将,特别是秀才这个层面的落魄不得志书生。这些书生将领当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有两个人。

一个是陆营营官罗泽南。

罗泽南生于嘉庆十二年(1807),比曾国藩大四岁,字仲岳,号罗山,湖南湘乡人,是曾国藩正的嫡亲老乡。罗泽南也是走过科举之路的读书人,从考试成绩来说,罗泽南比不上曾国藩,最好成绩是秀才,也就是生员,咸丰元年(1851)的时候,四十四岁的他,被推荐为孝廉方正,这只是一个荣誉称号,算不上官职。

学历不代表能力,更不代表学问。学历不高的罗泽南,学问却大得很。罗泽南在带兵打仗以前,职业是民办教师,也就是自己办学校,自己招生,自己教学。罗泽南不但教书,而且写书。他的著作,主要是自己钻研程朱理学的心得和体会,既是学术总结,又可以作为自编教材在教学中使用。罗泽南是一个勤奋的学者,他的专著数量相当可观,十多年时间里,先后写过《小学韵语》、《西铭讲义》、《周易附说》、《人极衍义》、《姚江学辨》、《读孟子札记》、《皇舆要览》等等,算得上是著作等身的大学问家。

罗泽南也是一个优秀的教师,他的学生遍布湖湘大地。因为当时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比较浓郁,所以他与当时湖南的一批牛人,比如曾国藩和左宗棠,都有密切的交往。

罗泽南并不是一个书呆子,更不是一个只会空谈务虚的理论家,他虽然继承了程朱理学的基本理论,却大胆吸收湖湘文化中的“经世致用”思想。在这一过程中,他的湖南老乡魏源等人的演说,对他的影响就很大。罗泽南主张做学问应该既要关注国计民生,要能解决实际问题,又要能够实现个人理想和价值,不负平生所学,所以他的涉猎范围很广,“凡天文、舆地、律历、兵法,及盐、河、漕诸务,无不探其原委”。

下面这一段话,可以看成是罗泽南对经世致用这个概念的解释:“读四书五经之法,则以体之身心为要。其穷理也,因己之所已知者穷去;其克己也,因己之所最偏者克去。敬义夹持,知行并进,则四子五经之理皆在我一身,使或徇为外人,终无益于实用也。”

太平天国的崛起,为罗泽南实践自己的学说提供了舞台。1852年,太平军攻打长沙,罗泽南门下一个叫做王珍的高才生,开始编练民兵,叫做湘勇,协助正规军守长沙城。王珍练着练着,觉得越来越不给力,他招募来的那些农民工,根本不听指挥,练不成农民军。无奈之下,王珍只好向罗老师求援,请他出山帮忙练兵。罗泽南本来就不是一个只会教书的书呆子,他一直对学生讲要学以致用,现在学生给了他机会,他当然不能也不想推辞。从此,四十五岁的罗泽南弃文从武,放下笔枪子,拿起枪杆子。

欲望挣扎——太平天国那些人那些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15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月映长河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欲望挣扎——太平天国那些人那些事第15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