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第一章西征
石达开临危受命
1855年1月2日,正是北伐军团坚守天津独流和静海,与僧格林沁和胜保对峙的紧要关头,石达开从安庆来到湖口。
湖口在鄱阳湖入江口的东岸,是连接长江与鄱阳湖的咽喉。就在石达开抵达湖口的这一天,曾国藩也来到了湖口上游不远的九江。
石达开来到湖口的时候,正是西征最危急的紧要关头。他这次前来,就是专门来对付曾国藩的。
石达开正式接到担任西征军团总司令任命通知的时间,大约在一个月之前。交给他这个任务的,是东王杨秀清。
杨秀清告诉石达开说,曾妖头太会作怪了,兄弟们已经顶不住了,你去给我灭了他!
杨秀清所言非虚,西征军团的确已经被曾国藩折腾得够呛。如果不是曾国藩太过生猛,杨秀清也不会让石达开前来担任前敌总指挥的。
曾国藩带领湘军开始与太平军交手的时间,是在1854年3月。经过十个月来的较量,到1855年1月,曾国藩已经从湖南打到湖北,再从湖北打到江西九江。连战连捷的曾国藩非常嚣张,一再扬言要打下九江,再下安庆,破了天京,灭了洪秀全,还有杨秀清。
杨秀清已经找不到能够与曾国藩交手的选手,该上场的和能上场的,都已经成了曾国藩的手下败将。
能够担任西征统帅的,在领导班子里,按能力和资历来算,只有杨秀清自己、韦昌辉和石达开。
天王洪秀全御驾亲征,这个基本上用不着考虑。一来洪秀全没有统兵打仗的能力,上阵上敌不是他的强项;二来天王“乃是山寨之主”,自然“不可轻动”;三来情况还没有严重到需要他老人家御驾亲征的时候。
对于还算有些领导才能的韦昌辉,杨秀清也曾经轻轻的动过两次念头,准备让他率兵统帅西征。可是韦昌辉两次都没能成行,第一次还没出发就被换下场,第二次刚刚出发又被杨秀清叫了回来。杨秀清自己也说不太明白为什么总是这样出尔反尔,只是感觉这个人一来跟天王关系走得太近,二来感觉这个人似乎不大地道,为人比较深沉阴郁,不如石达开通透爽朗。
杨秀清自己也不可能挂帅出征。
一来是他走不开。杨秀清兼任的职务太多,身上的担子太重,既是军师,又是天父,手握党、政、军大权,既要军国大事,又要表演天父下凡,实在是忙得不可开交。就拿军事上的事情来说,他的摊子铺得很大,对手很多,既要关心北伐军团的进展,又要对付江北的琦善,照顾扬州和镇江的状况,还要对付城外的向荣,照顾天京大本营的安全。太平天国几十万人的吃喝拉撒,十几万军队的部署指挥,都得靠他撑着,他的顶头上司洪秀全,基本上足不出户,凡事都得他杨秀清来拍板,然后再到天王宫汇报一下,弄个签发仪式就行。
二来杨秀清不想走。作为太平天国的二把手,杨秀清虽然很辛苦,但他乐意享受这种疯狂的工作状态。他不是一个既想要权力,又想图个轻松的CEO。杨秀清不可能放着总经理不干,跑到江西去弄个分公司经理。
在曾国藩打到九江之前,杨秀清并没有派石达开前去统帅西征军团。推测起来,原因大概有两点。
其一,他需要石达开在天京给他分忧。就算杨秀清是超人,也承受不了这种类似于苦力的高强度工作。战事紧张的时候,他常常一干就是几个通宵不合眼。虽说杨秀清的智商很高,但毕竟难免智者千虑难免一失,找一个能干的助手来帮忙,也是非常必要的。石达开显然是一个非常理想的人选。定都天京后,石达开就开始帮忙杨秀清处理军国大事,接到下面的公文后,石达开就会送到东王的办公室,东王也会找他商量对策,然后写好请示报告,一起到天王那儿让他签字,再下发执行。不久,杨秀清还让石达开接管了韦昌辉天京城防总司令这个岗位,负责对付城外的向荣,确保小天堂的安全指数。
其二,杨秀清不想让石达开外出带兵。石达开这个小兄弟的才干,杨秀清当然是非常清楚的。石达开参加拜上帝会时,还是个不满二十岁的小青年,但却已经是贵县鼎鼎大名的风云人物。在金田团营时,二十岁的石达开竟然带来四千人的大部队,几乎占了起义部队的三分之一,这让杨秀清吃惊不了。如果不是具有崇高的群众威望,非凡的组织才华,过人的胆识谋略,怎么可能有这么好的成绩?少年老成的石达开,他那阳光的气质,魁梧的身材,英武的外表,想必当时一定让杨秀清十分欣赏和看好。
接下来的事实,证明石达开不只是“外貌男”,而是一个英俊神武的“实力哥”。早在长沙战役中,他就独立开辟西岸战场,击败向荣;萧朝贵死后他就开始担任前锋,从长沙出发,统帅大军一路过关斩将,下岳州,占武昌,夺金陵,都是他的杰作。
对于比自己小了八岁的石达开,杨秀清的感受,无疑是复杂的。石达开的年轻、才华、魅力、魄力,都与杨秀清好有一比,除了他不会表演天父下凡以外,其他的似乎都有潜力可以望其项背,甚至有青出于蓝之势。杨秀清感觉到自己的威望有着一种潜在的威胁:如此青年才俊,既是天国的希望,也是自己的隐患!
自从定都天京以后,领导班子不带兵出征,就是杨秀清一贯坚持的原则。萧朝贵和冯云山死了以后,他他重点防范的就是韦昌辉和石达开,为了保证自己牢牢控制兵权,他一直把他们留在自己身边。这也是在第一部中提到的北伐军团,为什么会出现有将无帅的的重要原因。
要想让杨秀清派出领导班子统帅西征军团,唯一可能的人选,只会是已经升天的西王萧朝贵,或许他有机会挂帅北伐,或者西征。当然,冯云山作为洪秀全的同盟,是不可能享受到这一待遇的。
可是天意弄人,勇猛善战而且关系很铁的天兄,竟然在长沙抛下天父一个人早早升了天!
为了将来,杨秀清当然不愿意让这支潜力股,有机会从假想敌成长为真正的对手。
封杀潜力股!
杨秀清自己去不了,又不甘心让石达开成为真正的地方实力派,这个事儿怎么办?
摇控!
杨秀清决定,西征这事儿,就这么办。
遥控对抗赛
从1853年6月3日西征军团出发,到1854年12月田家镇被湘军攻占,杨秀清遥控西征军团在天京上游厮杀,为期整整十八个月之久。
杨秀清的遥控,大致可以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853年6月,到1853年9月。
第二阶段,从1853年9月,到1854年1月。
第三阶段,从1854年1月,到1854年4月。
第四阶段,从1854年5月,到1854年12月。
第一阶段,杨秀清的遥控区在安徽和江西,他遥控的将领,是春官正丞相胡以晃、夏官副丞相赖汉英和检点曾天养。
1853年6月3日,北伐军团出发不到一个月的时候,杨秀清就打出第二记重拳,派出以上述三人为司令部的西征军团,开始争夺天京上游。这三位将领,与北伐军团吉祥三宝司令部比较起来,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武秀才出身的胡以晃和武艺高强的曾天养,比较能打,也算靠谱。赖汉英原来是个敲着拨浪鼓走乡窜户做点小生意的小货郎,凭着是洪秀全小舅子的身份,还有副部级干部的资历,这才成了西征军团副总指挥。
有将无帅的西征军团,不但司令部与北伐军团没法相提并论,而且兵力配备也要逊色很多,全军只有一万多人,里面还有很多是刚刚参军的新兄弟。
杨秀清只所以没有强力武装西征军团,原因有两点:一是他根据从武昌杀到金陵的经验,认为长江上游的清军不堪一击,杀鸡用不着牛刀,打蚊子用不着大炮。二是他手头的兵力也很紧张,北伐军团弄去了差不多一半精锐,剩下的防守扬州、镇江和天京,能派到西征战场的,只有这个规模。
西征开局,进军比较神速。天京上游,的确没什么有战斗力的清军,胡以晃杀到安庆,只用了短短六天。胡以晃镇守安庆后,赖汉英带着西征军团主力,一直打到南昌城下,也只用了半个月的时间。说起来倒并不是这两个人有多么能打,而是清军实在太不经打。
举三个比较搞笑的例子,就能充分说明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