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必隆刀无杀气
洪秀全在永安的封赏和显摆,搞得轰轰烈烈,有声有色。
随着太平天国在全国人尽皆知,咸丰帝气得七窍生烟,龙颜大怒。
皇帝发飙,奴才发抖。
愤怒的皇帝朱批严令:“逆匪被困(永安),正可聚而歼旃,勿令一人兔脱。……若首逆未能擒获,只杀余匪以塞责,朕唯知将赛尚阿重惩不贷。懔之。”(《赛尚阿奏•附朱批》)
咸丰不知是受了蒙骗还是自我安慰,竟然将太平军主动攻占永安,说成被困永安,好象太平军是被清军赶羊赶进永安城似的。
赛尚阿没心思去细究皇帝的措辞是否妥贴,他接收到的信息是:我只找你赛尚阿的麻烦,拿你治罪!狠狠地治你的罪(唯知将赛尚阿重惩不贷)!你给我小心点(懔之)!而且要把太平军包饺子,千万别耍花招,一定要把洪秀全等人活捉(擒获首逆)。
咸丰对赛尚阿的肝火如此旺盛,是有原因的。
常言道,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
赛尚阿还真应了这句话。
赛尚阿,蒙古正蓝旗人,举人出身(蒙古八旗能考中举人,这个不容易)。道光时即被擢为军机大臣(皇帝贴身秘书),咸丰上台后,器重有加,任他为文华殿大学士(正一品),管理户部,实为首辅,人称赛中堂。
李星沅在广西工作不力,咸丰便想到了赛尚阿,希望这位位高权重的亲信,能够替他排忧解难。为了达到预期效果,咸丰帝不遗余力。
一是人手给足:乌兰泰打前站,先行入桂帮办军务;副都统巴德清、老将达洪阿带领京兵随行,姚莹、严正基担任军事参谋,丁守存等十余人负责文案秘书工作。同时还加派六千兵力,供其调遣。
二是银子拨足:一次性拨付三百六十万两。而李星沅,咸丰前后拖拖拉拉总共只给了一百三十万两。
三是权力授足:特赐遏必隆刀,以壮军威。
遏必隆腰刀,是一把杀气腾腾的宝刀。此刀乃尚方宝刀,不听调遣者,可先斩后奏。
此刀最早的持有者,是康熙初年辅政四大臣之一的遏必隆,刀因人而得名。鞘长九十四厘米,刀长六十厘米,刀鞘木质,外蒙绿鲨鱼皮,紫呢刀套。刀把上系一咸丰年制象牙牌,一面镌“遏必隆玲珑刀一,乾隆十三年赐经略大学士公傅恒平定金川用过”;另一面刻“咸丰”印一方,以及“神锋握胜”四个字。
遏必隆死后,刀入宫中。此后,此刀只用过两次,第一次是乾隆,第二次便是咸丰。
咸丰对赛尚阿的器重与期望之高,由此可见一斑。
可惜遏必隆宝刀,并没有给赛中堂带来好运气。
咸丰元年(1851)四月初九,赛尚阿从北京出发,开始了充满传奇色彩的南征之旅,行走将近两月,六月初四(公历7月2日)到达桂林。
就在他到达桂林的这一天,太平军从象州突围,杀回武宣和紫荆山区。经过两个月的艰苦奋斗,眼看就要攻破太平军新圩阵地,却不料太平军突围北进,攻占永安。这时,赛尚阿才把指挥部搬到阳朔,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就近指挥。
咸丰帝当然要生气了:赛尚阿,我把生杀大权都交给你了,你这个钦差大臣是干什么吃的?拿着把遏必隆刀,怎么就不晓得它的威力呢?你以为是把菜刀啊?
一把遏必隆刀,放在赛中堂手里,着实浪费,不但军威不壮,甚至连壮胆的作用都没有起到。
其实,遏必隆刀还是有杀气的,关键是赛中堂没有杀气。不信,放在曾国藩手里瞧瞧?(以后便知)
咸丰一怒之下,不但狠狠地训斥了赛中堂,还捎带处罚了几个:向荣摘去顶戴、花翎,带罪自效。乌兰泰因为追击得还算卖力,免于处罚。
其实,赛中堂的失败,咸丰也是负有责任的——知人不明。
赛尚阿担当广西平乱事宜,是不合适的。
其一,专业不对口。赛尚阿文官出身,不懂军事,外行管内行,没有说服力。
其二,能力有欠缺。赛尚阿长于审案,弱于驭人,品德示范有余,政治手腕不足。据幕僚丁守存《从军日记》记载,“各营将帅互相推诿,赛帅仁厚有余,动多掣肘,昼夜焦劳,形神疲瘁”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看来领导也不例外。属下将帅必是看赛帅好欺,这才相互推诿,动多掣肘啊。赛中堂累是累了,效果却不甚理想,算得上劳模,算不得能人。
其三,性格有缺陷。丁守存记载,“予知事不济,泣恳揆帅以差回京省母,揆帅知不可留,亦泣下曰,我亦有母,将若何?然断不忍误汝。”(《从军日记》)丁守存一看建功立业没指望,申请走人,赛中堂一面表示理解,一面哭哭啼啼,这成何体统,哪有统帅千军万马的英雄气概?
这样一位不懂专业、没有手段、性情慈祥、哭哭啼啼的老妈妈形象的领导,如何做得出拨遏必隆刀,斩杀不服军令之人?如何能驾驭向荣、乌兰泰这些久经沙场、诡谲狡诈的悍将?的确难为这位老人家了。他自己后来也承认,要我拿刀杀人,下不了手啊!
可咸丰却认识不到用人不当,他在批评赛中堂后,仍然严令他务必聚歼永安太平军。
赛尚阿只得督促各路人马,迅速向永安集结,一举歼灭太平军。
最早到达永安的是乌兰泰、秦定三和经文岱一路共计六千余人马,驻扎于永安南大门水窦西北面的佛子村,伺机从南面攻击永安。向荣、巴德清部五千余人徘徊于太平圩和蒙江一带,离永安尚远。刘长清、李能臣等约七千余人,陆续开赴到永安城北的荔浦新圩一带。参谋姚莹,随行参赞军务。张敬修、刘继祖和平南等地团练约八千余人,分散在蒙江一带,短期还不能集结。
算起来,赛尚阿能够调遣的兵力,大约在两万六千余人,数字还是比较可观的,战将阵容也相当豪华,但是真正能打仗的,还只有乌兰泰和向荣二人。
乌兰泰领兵在南,北路空虚,桂林危险。
能担此重任的,只有向荣。赛中堂催促向荣尽快向北路集结,防止太平军北窜省城桂林。
谁知向荣自官村一战惨败后,心有余悸,士气不高,竟然多方推诿抗命,迟迟不到北路前线,不愿与乌兰泰合围州城。后来干脆称病不干了,躲到桂林疗养休息。
咸丰闻知,大怒,革去向荣提督之职。
赛尚阿在咸丰的帮衬下,勉强调配各路军马到齐,对永安形成合围之势。从1851年10月初到1852年2月中旬(2月15日赛中堂亲赴永安前线督促战事),部署督促各路将领,多次发起对永安的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