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金田集结号

洪秀全决定在金田(今广西桂平金田镇金田村)吹响集结号,原因有三。

金田村位于紫荆山的出口,水陆交通便利,进可攻,退可守,极具军事战略价值。这是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选在金田,便于指挥。紫荆山是拜上帝会的根据地,也是拜上帝会的总部所在地。最铁的会众,就是冯云山同志最早发动的三千余人,包括后来太平天国首义六王在内的核心骨干力量,都在紫荆山。

第三个原因,与韦昌辉有关。起义得有武器,农民兄弟的锄头钯头开荒种地还行,可惜登不了大雅之堂。还得打造刀枪剑戟,才能与正规军抗衡。

打造武器是违禁事项,得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隐蔽,私自打造管制刀具,弄不好把官府招惹来了,武器没打成,脑袋倒先搬了家;二得有钱有原料,不是打把菜刀,得准备成千上万件兵器,得有大财主投资。

最符合这两个条件的,是韦昌辉家。

1850年,韦昌辉家开了十二座铁炉炼铁,打造武器。叮叮当当,动静不小。为了掩人耳目,韦家养了一百多只鹅,用鹅叫声掩盖打铁声,铁炉日夜开工,加班加点。打造好的武器,就藏匿在附近犀牛潭的深水里,只等来日,机会成熟,起事取用。

机会,正在走向成熟之中!

早在1849年,江苏、浙江、安徽、湖北发生水灾,广西和湖南大旱,农民颗粒无收,日子过不下去。天地会李沅发觉得这是个机遇,于是率领天地会发动起义。

为了对付二百年来的老冤家,清政府调集湖南、广西、贵州、湖北四省兵力,重兵围剿。李沅发部寡不敌众,英勇奋斗后归于失败。天地会为了报仇雪恨,各山堂(天地会并无统一领导,山堂林立,各自为政)纷纷坚旗反清复明。清政府剿不胜剿,疲于奔命。

洪秀全赋诗明志,决定抓住机会,开始团营,准备起义:

近世烟氛大不同,知天有意启英雄。

神州被陷从难陷,上帝当崇毕竟崇。

明主敲诗曾咏菊,汉皇置酒尚歌风。

古来事业由人做,黑雾收残一鉴中。

1950年(道光三十年)6月,洪秀全派人将住在花县的家人接到金田,免去后顾之忧(要不肯定被清政府灭族)。

万事俱备,只欠号召。

1850年7月,经过几个月的忍耐,等到清政府的注意力被天地会吸引之后,洪秀全在作为临时指挥部的韦昌辉家,发出了总动员令,吹响集结号,命令各地会众,到金田村集中团营,共举大旗,会师时间定在11月4日。

近水楼台先得月。最先到达的是金田村附近的会众,约一千人。后续到达金田的部队有:紫荆山老兄弟两千余人,贵县石达开带队的四千余人,赖九率领的陆川、博白等地六千余人,秦日纲率领的龙山矿工两千余人,各地会众合计约两万余人。

少数队伍由于清军拦截,未能按时到达。最可惜的是广东信宜凌十八率领的近千人,中途贪功攻击玉林、博白不克,在折回广东的路上被清军全歼于罗定。

如何将这些拿锄头的农民兄弟,组织成舞刀弄枪具有强大战斗的军队,是洪秀全的当务之急。将善良勤劳的农民伯伯叔叔阿姨,提升成能征善战的天兵天将,不是件容易的事。

为此,拜上帝会在团营期间,由冯云山主持,实施了提升战斗力五大工程:

一号工程:男女分营。

赶赴金田的会员大多是“一家老小向前冲”,举家而来。(落在家里岂不被清军喀嚓了?)男人入男营,女人入女营,夫妻一周允许约会一次(禁欲主义,得节省体力,保证战斗力)。青壮年男女编入“牌面”,是作战部队。五十岁以上的男子和十五岁以下的儿童,编入“牌尾”,是后勤部队。能打仗的青少年单独编成“童子军”(后来的英王陈玉成,就是童子军首领)。老弱妇女编入“女馆”,搞后勤工作。另外,有技术特长的编入“诸匠营”和“绣锦营”,制作军需物资。

一号工程经过简单分类,实现专业分工。战斗部队和非战斗部队,一目了然。

二号工程:建立军制。

作战部队军制,依照周礼设计,“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军是独立的作战单位。每军设军帅一员,分前后左右中五营,每营设师帅一员;每师分前后左右中五营,由五旅帅分统;旅帅下分一二三四五五个卒长统帅,每卒长下又分东南西北四个两司马统领,两司马下分刚强、勇敢、雄猛、果毅、威武五个伍长统领,每伍长下又分冲锋、破敌、制胜、奏捷四个伍卒(士兵)。理论上算起来,一个军共一万三千一百五十五人。但据史料记载,实际上后来的太平军编制基本没有满员,一个军的人数大致相当于一个师,在岗军士人数为二千五百人。

二号工程成功地解决了编制问题,番号简单严谨,明了清晰,便于识别。

识别的方法,一是旗帜,二是腰牌,三是号衣。

先说旗帜。

旗帜就是方向。太平天国旗帜,主要有有仪卫旗和军旗两种。

欲望挣扎——太平天国那些人那些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11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月映长河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欲望挣扎——太平天国那些人那些事第11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