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凤祥那颗敏感的同情心,让他做出了一个仁慈的决策,凡是捉回的太奸,不但不杀头,林凤祥还当着众人自责无能,怪连累大伙,随后再给太奸发放银两,任其再投清营。
林凤祥的慈悲和宽容,并没有收拢军心,反而助长叛逃之风一如春之野草,疯狂滋长。
僧格林沁将收编的两千余名太奸,编成“义勇”。
“义”勇不义。1855年2月,僧格林沁和西凌阿等率清军和“义勇”,分两路进攻东西连镇。此时,连镇已经宣告断粮,进入战争饥荒期。
林凤祥为集中力量,放弃西边镇,率领意志坚定的两千多名铁杆太平军兄弟,弃守西连镇,集中力量坚守东连镇。
尽管,此时,他们已不再相信坚持就是胜利。
可是,他们依然要坚持下去。
许多时候,坚持,或许并不只是为了最后的胜利。
坚持,有时是为了一种理想,也许是一种不能实现的理想。
但是,此刻,也许只需坚持,就已足矣!
僧格林沁也在坚持,他在坚持包围和歼灭,这是他的职责。
清军迅速将包围圈缩小,拆毁浮桥,在西连镇尚沿岸架设炮台,封锁水路,隔河放炮,猛击东连镇。
林凤祥既然已成瓮中之鳖,僧格林沁觉得“义勇”已经没有存在的价值。萧凤山、钟有年等九十一名太奸,成为僧格林沁第一批“正法”的对象。随后,又有六百余名太奸陆续成为他的刀下之鬼。
该走的都走了,该降的也降了,剩下来的,都是铁了心与僧格林沁对着干的,僧格林沁也就懒得再费心思开展招降诱降事业。
林凤祥剩下的两千余名老兄弟,成为僧格林沁欲灭之后领赏的猎物。
两万多粮草弹药充足的清军,围攻两千多弹尽粮绝的太平军,一场没有悬念的胜利!
可是,令僧格林沁感到意外的是,这两千名太平军,虽然身陷绝境,突围无路,却仍镇定自若,凭借木城,或战或守,章法森然,毫无溃乱之象。
没有粮食,他们吃刀鞘,吃树皮,吃打死的清军尸体,然后拼尽最后一丝力气,与清军厮杀。
士可杀,士气不可灭!
1855年2月25日,北伐军团与清军展开激战,斩杀清军六七十余人。
该是彻底了断的时候了!
1855年3月7日,僧格林沁决定发动最后的总攻,结束连镇战事。
参赞大臣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都统西凌阿,侍郎瑞麟,将军瑞昌,总兵庆祺、经文岱,副都统绵洵、伊勒东阿、珠勒享巴扬阿、穆隆阿、玉明、双成,侍卫都兴阿、穆胜阿、达崇阿等,组成豪华阵容,率两万余清兵,向东连镇两千余太平军猛扑过去。
北伐军团拼死抵御,殊死搏斗,无奈寡不敌众,营垒被破,木城被烧。太平军将士战斗到最后一刻,终于全军覆没,一半死于清军刀枪之中,一半投入运河自绝身亡。
林凤祥身中两枪,无力行走,率将军、总制、检点等高级将领三十余人,藏匿于遂道之中。
有一种信念叫做坚持
僧格林沁立志血洗连镇,找不到林凤祥,岂肯善罢甘休?!
最可怕的敌人,是叛徒,是内鬼。
太奸施绍恒带领清军搜寻三天三夜,终于找到林凤祥。大喜过望的僧格林沁,发现林凤祥不但受了枪伤,而且已服毒药,尚未发作身亡。
僧格林沁觉得不能让林凤祥就这么死了,赶紧送至大营,叫来军医,替其医治。
僧格林沁并非怜惜林凤祥,让他说句心理话,恐怕只想立马杀了这个折腾了他一年多的老对手,老长毛。
可是,这胜利来之不易,而且来得圆满,为什么不让它来得更辉煌些呢?
万骨枯而一人顶红。连镇陷落两天后,连镇捷报送抵北京。咸丰喜不自胜,对僧格林沁等人大加封赏:郡王僧格林沁晋升为博多勒噶台亲王,察哈尔都统西凌阿赏加伊精阿巴图鲁名号及轻车都尉世职。其余各将,均有封赏。
奖赏是胜利者的结局,杀戮是失败者的前途。
1855年3月11日,清将伊勒东阿和玉明,将林凤祥部将汪一中、江玉遵、萧在人、李开兰、吉金祥、杨吉金、杨文清等三十四位北伐高级将领,用囚车押至沧州,杀害于红孩口。
林凤祥等六人,由侍郎瑞麟、总兵经文岱亲自押送到京城巡防处献俘,经亲王绵愉审讯后,在北京西市被凌迟处死。
凌迟,堪称中国古代最残酷的刑罚之一,俗称千刀万剐,按专业规定,从第一刀起,到数千刀的最后一刀,人需是活的,直到最后一刀下去,人才咽气。
此法效果虽与砍头相同,但由于其过程之血腥和残忍,别说观众,就连听众也是心有余悸,不堪想象其中痛苦。
这种刑罚,因为血腥味特殊浓,威慑力特别大,所以历来受到统治者的青睐,作为惩罚反对派尤其是造反派的首选。
太平天国的主要领导人,被俘后,基本上都是死于凌迟之刑,由此亦可推想清政府对太平天国恨之深,恶之切。
林凤祥不愧为天国第一号猛男,行刑之时,神色自若,丝毫不见畏惧之色,不吐乞怜求活之语。
他的目光随着刽子手的刀锋行走,没有离开过一眼,直到皮肉割尽,鲜血流干,始终没有呻吟过一声。
痛苦,对于他来说,似乎只是一种传说。
在他的字典里,没有这两个字。
刽子手被林凤祥神勇表现所惊呆,暗暗赞叹:似乎只有在三国演义中关公才有如此神勇的表现!
莫非他吃了麻丨醉丨药不成?或是神经麻木了不成?
林凤祥作为大清俘虏,日夜被严加看管,自然没有麻药可吃,目光如炬的他,似乎麻木的可能性也不大。
剩下来只有一种解释,林凤祥的确吃了麻药,只不过这是一种特殊的麻药——精神麻丨醉丨剂!
这种精神麻丨醉丨剂,就是林凤祥对生死的淡忘和轻视,对痛苦和折磨的蔑视,对天国之理想的执着与坚毅。
也许,天国的理想,本身就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理想。
但是,坚持理想,比没有要强上千倍万倍。
只有坚持理想的人,才能淡忘一切困苦与烦恼。只有充满信仰的人,才能如此蔑视加诸于的极端痛苦,淡定如天神!
作为北伐统帅的林凤祥,毫无疑问地失败了;但作为坚持理想的林凤祥,则幻化成一句话——精神的力量,不可战胜!
尽管,有时坚持不一定是胜利。
坚持可贵。明知失败还要坚持,尤其可贵!
连镇陷落,凤祥被擒,标志着连镇的北伐军分团,在坚守了十个月之后,终于全军覆没。
接下来,咸丰要解决的,是北伐军团的另一位统帅——李开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