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格林沁并没有绝望,办法总是人想出来的,他坚信。
挖墙角不行,那就挖长壕!
僧格林沁的长壕指标,堪称那个猛!
壕沟长不是一般的长,三十多里;深不是一般的深,挖到地下喷水才算。
4月18日,壕沟竣工, 清军正式完成包围阜城太平军的创意。
被长长的壕沟隔离开来的北伐军团,主力尚存,希望仍在,他们的信念只有一个,那就是——等待援军。
可北伐援军,能顺利到达阜城,接出离家快一年的北伐老兄弟们吗?
【军事辩证法——攻防转换的游戏】
按说,北伐援军打到阜城,应该问题不大。
3月31日,曾立昌、陈仕保、许宗扬,带领北伐援军兵临山东与直隶交界处的临清城,距正在阜城坚守的北伐军团,只有200多里。
按北伐军的行军速度,用不了三天,就能打到阜城。
何况,此时的北伐援军,可谓人多势众。北伐援军出发时,约一万人,渡河时留下警卫部队二千余人南归,尚有七八千之多。在安徽一带,吸收了大量捻军和义民入营,至临清时,援军已有五六万之多。
更重要的是,北伐援军的迅速突进,起初并未特别引起清军的关注。
他们的心思,都花在阜城北伐军团那儿。
可是,随着北伐援军与北伐军团的不断靠近,清军开始认识到一个致使的问题,北伐援军人数虽然不算太吓人,可一旦两军合作一股,那可就真有点吓人了。
必须阻止他们的会合!
3月31日,北伐援军兵临临清,两军会合指日可待。
同日,胜保急率带领马步7000人,从直隶出发,赶赴山东截击。
此时,尾追太平军的只有绥远将军善禄一部马队3000人。可惜绥远将军不能绥近,与北伐援军交手吃过苦头的善禄,采取远观而不近战的策略,对太平军实施武装监视。
清军尚未集结之际,若曾陈许绕过临清,率军乘虚北上,必可一举杀到阜城,与林李会合。
可是,历史的发展,总是出乎人的意料之外,表现出不可理喻的偏移。
北伐援军竟然做出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决定——停止北上,攻打临清!
北伐援军在东、南、西三个方向稳稳地驻扎下来,于4月1日,上架云梯,下埋地雷,开始攻城。
可是临清并不好打,虽然城内只有清军2000人。
但是,负责城防的官员并不好对付。北伐军团到达天津时,知州张积功便开始修缮城墙,招募和训练民兵。北伐军团南撤至阜城时,临清已经开始全城戒严。
4月2日,北伐援军炸开城南城墙,山东布政使崇恩吓得带兵赶紧打开南门,逃往夏津。知州张积功闻讯,绝望之下,一头向井中扎去,幸亏被手下救起,自尽未遂。只有参将武殿魁表现神勇,力守南门,竟然将太平军赶出城外。
临清没有被马上解决,又冒出北伐援军需要解决的新问题。
接下来的两天里,钦差大臣胜保、山东巡抚张亮基、总兵桂龄,先后率重兵赶到,与善禄合兵,驻扎临清城东、东北和西北。崇恩一看人多势众,赶紧从夏津返回临清,以全新的姿态,重新参加战斗。
胜保一看城内兵力虚弱,便先后调拨800名骑兵入城支援,并亲自入城视察和指导城防工作。
胜保的强大和卖命,不但没有吓住曾立昌陈仕保许宗扬,反而激发了他们打下临清的决心。
北伐援军一面阻击胜保,一面继续攻城,不打下临清,誓不罢休。
北伐援军再次错失北上良机。
有志者,事竟成。4月12日,北伐援军炸开临清西面和西南面两处城墙,终于攻占了临清城。
兴冲冲杀进城去的北伐援军,立马就傻了眼。
城内什么也没有,没有一粒粮食,没有一两火药。
原来,知州张积功和参将武殿魁,见城已破,将集中堆放在火药局的全城口粮和备用火药,一把火烧个精光。
没有给太平军留下一粒粮食的武殿魁,决定也不把自己留给太平军。
武殿魁纵身一跳,投入火海,与粮食和火药,一同化为乌有。
投水自尽未遂的张积功,不想再尝试这个更加刺激的死法,万一又不能如愿,岂不毁容,无脸见人?放弃自杀的张积功,与学政单为宪、副将庆顺、庆德、都司徐广勇,一同被太平军他杀。
——空城!空城!
没捞到好处的北伐援军,决定放弃刚刚到手的临清。三四几万号人,总不能窝在一座空城里面,靠啃城墙过日子吧?
急匆匆准备撤出城外的北伐援军,再次傻眼。
曾立昌惊讶地发现,刚刚还在包围别人的自己,竟然在转眼之间,已经被别人包围!
原来,北伐援军攻打临清之时,咸丰抓紧时间,调兵遣将,不到半月之内,竟然调集了一万六七千人马,其中骑兵4000,外加民兵(团练)有两三万人。
四五万清军,竟然趁着北伐援军攻入临清之机,团团将其围住。
相易相成,有无相生,攻守转换,只在旦夕之间,毫无迹象可寻。
辩证法,并不是传说。
曾立昌陈仕保许宗扬对辩证法不感兴趣,也没时间琢磨到底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他们关心的话题,从先前的杀进城来,立即变成了现在的杀出城去。
真应了钱老的那句话: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可是,杀出城去,又该去哪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