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

第七章 北伐

六 如此难以靠近(7)

===============================

【行百里者半九十】

被“雁翎队”----鸭排打退的太平军,没有再对天津发起新的进攻。

此时,西凌阿和善禄在胜保的督促下,已经赶到静海,胜保已经在前一天抵达,只是孤军一支,不敢贸然向太平军发动进攻。

鸭排立功的第二天,北伐军与胜保交战。

胜保部长途奔袭,军马断粮三日,畏战不敌,一触即溃,副都统维禄和明庆被击伤。

林凤祥却未乘胜重创胜保,想必连日奔袭作战,情形比胜保军也好不了多少,必是士兵饥疲交加,并非完全不知趁机歼灭有生力量。

11月4日,胜保辗转来到天津,奕纪带兵1800进驻天津。

更要命的是,一直窝在涿州的僧格林沁,同日兵驻杨村,阻挡太平军北上京师之路。

如此一来,前线形势陡然逆转。

早在北伐军攻占交河县时,给事中吴廷溥就向咸丰出过一主意。

他说,胜保从河南一路追来,师劳将疲,怕是跑得脚要抽筋,如何对付得了如狼似虎的长毛?要想全歼这帮猛人,恐怕还得僧格林沁的生力军出马,与胜保精诚合作才行。

诚然。吴廷溥的确看到了克制北伐军的要害所在!

北伐战场之上,咸丰能依靠的,的确是胜保和僧格林沁两员大将。

好汉难敌双拳。如今,两大清将,合兵一处,北伐军的日子怕是难熬了。

北伐军与清军在天津附近,展开拉锯战,一时无法取胜,便兵分两地,林凤祥率一部驻守静海,李开芳率大部坚守独流。

自此,北伐军由攻入守,开始了长达两个半月的守城对峙。

从林李吉的进军路线来看,意图在于夺取天津后,再北上攻打京师重地。

那么,太平军为何不绕过天津,直接攻打北京?

北伐军的终极目标,不是北京吗?为什么要在天津耗着?

关于这个问题,学界一直争议不断,甚至升级为北伐军的战略目标质疑。有人说北伐军的战略目标是北京,因为洪秀全曾指示北伐军“疾趋燕都”(《清史稿�6�1洪秀全传》);也有人说北伐军的战略目标是“天津扎住”(清京城巡防处档案,李开芳供词)。

对于这个争议,长河认同苏双碧先生的分析,“疾趋燕都”与“天津扎住”并不矛盾,实是同一战略目标,即打下北京,推翻清朝。

苏先生认为,这两则材料,不但不矛盾,而且可以互相参照。洪秀全的两个指示,透露的意思是,北伐军应见机行事,如果打得顺利,形势比较有利,就直接攻打北京;如果战况不利,就驻扎天津,或以天津为依托攻打北京,或固守待援,再行北上攻打北京。

这种分析,应该是看到了洪秀全事先对北伐军战略上的预想,也符合军事常识。

显然,现在北伐军面临两路强敌,沿途团练民兵又十分凶恶,咸丰还在四处调集援军,自己又是孤军深入,长途奔袭,已属强弩之末,无法穿透清军重围,一举杀到北京城下,更别说打下北京。

可是,攻打北京的战略计划又不能随便放弃,剩下来的选择,只能是固守待援,由于天津未能打下,只好坚守在天津附近的静海和独流,互为犄角,引为声援。

太平军兵分两处,胜保决定各个击破。

胜保首先向独流的李开芳部挑战,激战数日,未能致胜,转而攻打静海林凤祥部,激战十余日,互有伤亡。

急于取胜的胜保,见林凤祥部难打,又折回攻打独流李开芳部。

胜保如此来回折腾,主动与北伐军玩起了车轮战,僵持近月,仍无战果。

咸丰大为光火,命令胜保10天内拿下静海和独流,解决北伐军。

北方的冬天,比南方来得早。那一年的冬天,不比往年来得更晚些。

其时,天津一带,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咸丰在圣旨中,还不忘提醒胜保,挖断冰河,防止太平军逃脱。

咸丰的小聪明和小动作,对于北伐军来说,显得有点多余。

因为,北伐军根本就没想过要走,作为军人,没有执行完军令,是不会走下前线的。况且,从天京来到北京附近,走了半年多,行程数千里,如今目标就在前方,不到三百里,哪能说放弃就放弃?

可是,古话说得好,行百里者半九十。

奔袭千里的北伐军,坚守到1月28日,从进入静海、独流那天算起,前后已经近三个月,就是无法穿越这最后的百里路程,莫不正应了“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这句名言?

〖郁闷〗北京——为何你如此难以靠近?

〖无奈〗北京——你难以靠近难以不再想念……

处于困境中的北伐军,他们没有放弃希望,因为他们相信,天京的兄弟一定会来的,一定会来的!

=================================

第七章 北伐

七 等你等得好辛苦(1)

=================================

林李吉早在渡过黄河之前,就已经向天京方面汇报过北进的艰难,实是委婉地透露希望增援之意。

离北京越近,离天京就越远,北伐军遭遇的困难就越来越难心想象,也越来越难以克服。

路过安徽河南时,有捻军声援为应,北伐军团人数看涨,但进入山西之后,特别是进入直隶以后,后勤保障就越来越成问题。

咸丰早在太平军渡过黄河后,就严令各地坚壁清野,企图困死太平军。

而太平军的一次失误,更是加重了自身的困难程度。

这就是——平阳屠城!

【激情杀戮之平阳血案】

杀满不杀汉,杀官不杀民,一直是太平军奉行的基本原则。

正因为如此,太平军才得到非满族的社会底层劳苦大众的拥戴,从金田一路杀到天京,从两万余人扩充到数十万之众。

北伐军进军途中,一直雷打不动的奉行着排满杀官的原则。

进入山西后,太平军斩杀的朝廷命官,名单如下:河东道张锡蕃、垣曲知县晏宗望、绛县知县潘名魁、曲沃知县丁璜。

打到平阳,林凤祥强调了不得杀戮,不得扰民,不得拿群众一针一线。攻进城后,也只斩杀知县何维墀、临汾知县周春扬和守城官兵。

但是历史上的很多事情,往往因一件突发的小事而发生巨变。

关于北伐军在平阳屠城杀戮之事,主要有两种版本的说法。

版本一:北伐军进城时,守城清军试放一炮,这一炮正好打中太平军一名大旗手,(大旗手依等级不同,职位有从师帅到检点不等,属高级指挥官),林凤祥因此大怒,传令攻破平阳,杀个片甲不留。破城后,搜杀三天,随后一把火将平台化为灰烬。

版本二:太平军攻下平阳后,撤退时令平阳城百姓抬炮十余尊,四人一组,抬炮一尊。其中一小组经过商议,抬炮回轰,炸死太平军多人,其中就有穿黄绸的头领人物。此举激怒了林凤祥和太平军将士,迁怒于平阳百姓,回城大开杀戮。

这两种版本,来源不同,记载大同小异,时间有进城和出城两种,原因基本都是说太平军被炮轰打死多人,其中有一名重要头领人物。

这种记载,与南王冯云山在全州被一炮兵打死,结果太平军攻破全州,极为相似。长河以为,可信度较高,但不可全信。

长河在前言说过,太平军奉行的是有仇必报的原则,大桐伏击战和攻破全州,都是这一原则的直接产物。

太平军高级将领和若干名兵将在平阳被大炮伤亡。根据太平军有仇必报的原则,对平阳进行报复性攻打或者回攻,是合情合理的。

况且,根据后来李开芳被俘后的回忆,北伐军自进军以来,也就在州府一类级别高一点的城市遭到过一些抵抗,县城一级,基本上等于不攻自破,没什么抵抗力和杀伤力。

所以,北伐军虽然攻下许多城市,其实伤亡一直很小,除了在六合一战之外。

欲望挣扎——太平天国那些人那些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8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月映长河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欲望挣扎——太平天国那些人那些事第8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