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保的胜出智慧】
咸丰看中的是,是历史剧改编组的成员之一——胜保。
9月23日,咸丰削去讷尔经额的钦差头衔,命胜保取而代之,恩华和托明阿等剧组成员,续任前职,协助胜保。看来,咸丰执行的是“首恶必办,从犯不问”的政策。
被革职的讷尔经额,不久被押到刑部治罪。已经沦为囚徒的讷尔经额,此时对自己改编的历史剧依然充满无限流连,坚持自己的剧本,不做改动:
怀庆被围日久,势恐不支,随与胜保、托明阿、恩华等密行商定,会合攻击。讷尔经额亲督各路官军于七月二十八日夜,四面逼攻,斩获二千余名,余匪溃逃,城围立解。不期怀庆西面之天檀山口,晋省守兵堵御未严,该逆遂由天檀山窜入山西垣曲一路,到处裹胁,余烬复炽。
仔细分析讷尔经额前后文字,还是可以发现一些细微的差异。他在刑部说的这番话,比怀庆捷报多了两个内容:一是将责任推卸给了山西防兵,怪他们防守不严。二是对太平军前后人数基本相等这一情况做了说明,他的意思是,我是打死了不少太平军,可是太平军在山西沿途又招了不少新兵,所以维持了部队的规模。
第一个内容站不住脚,没有说服力。作为钦差大臣,就算是山西布防不严,也是他的责任,何况太平军是从怀庆跑出去的。
第二个内容还算有点马后炮的作用,勉强可以说得过去,充其量也还可以理解为自圆其说。只可惜,这话他说晚了一点。
不幸的是,他说的这层意思,胜保早就已经对咸丰说过。
事实上,胜保之所以能够胜出,除了姓名比较吉利(保胜)之外,与他的个人努力也分不开。
比较起来,胜保似乎比讷尔经额更具政治智慧,更懂得如何在领导面前充分地表现自己,为自己的升迁创造机会。
太平军弃怀庆西奔而出,胜保跃马直追,同时上奏咸丰,作为怀庆捷报的补充:
自温县至怀庆时,(长毛—作者注)尚有三四万人。因奴才等官军与之接仗四十余次,剿杀约及万余人,每日逃走伤病,以及出示解散,又万余人,现在所存不过数千,实在长发不满千余人。
胜保补充的这个附奏,通过数据盘点,统计出太平军大概被杀万余人,开小差和投降的万余人,论证了“西窜”的不过数千人,确系“余匪”,没有全歼。
胜保承认了太平军没有被全歼后,又对进入山西连下城池的大队军团,做了说明,系“沿途裹胁,又已过万。”
胜保在承认了部分的谎言后,又巧妙地圆谎。更重要的是,太平军西撤进入山西后,胜保表现得勇猛异常,一路奋进,追入山西,越过平阳、洪洞,赶超太平军,当头拦堵。
一马当先的胜保,以其神通而孤傲的形象,抓住了咸丰的眼球。咸丰往北方战场一望,只看到孤胆英雄胜保矫健的身姿,已经决定了钦差大臣非他莫属。
胜保圆谎在先,行动靠前,已经博得了咸丰的青睐,作为怀庆大捷历史剧改编的参与者,已经得到了咸丰的原谅。
况且,此事也不宜深究下去,讷尔经额死不改口,更要命的是,这幕改编大剧已经过军机处的润色,公演天下,世人尽知,难道要将历史的真相,告诉天下老百姓?
这显然是给自己抹黑,给朝廷丢脸,扫大家的兴,兴官军的威风,长“粤匪”的志气!
咸丰决定,将真相收在心中,任他人揣测吧!
可是,真实的历史痕迹,总是难以磨灭。
怀庆保卫战事件,在当地仍有民间剧本流传下来:老长毛,打木圈,羊敲鼓,驴拉碾,不声不响到济源,吓得清兵三天不露面。
【神雀刀】
现在,怀庆诳报,已经不再那么重要。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眼睛长在脑袋前方,是让人往前看的,而不是死死咬住过去纠缠不休。
要解决现在的问题,咸丰没有御驾亲征的打算,只得依靠新任钦差胜保。
新任钦差胜保上任,并没有遏制太平军的兵锋。就在胜保上任的第二天,太平军从屯留继续向东攻击,攻占潞城。
出潞城向东,很快就能打到直隶。咸丰大惊,觉得该拿点看家法宝出来镇一镇局面才行。9月26日,咸丰特赐胜保神雀刀,副将以下,如不服从调遣,贻误军情,可先斩后奏。
每到危急关头,为扭转乾坤,赐大臣尚方宝剑,是历代帝王的惯习手法。大臣拥有了尚方宝剑,就有了生杀大权,也就有了行政力和执行力。
咸丰一般喜欢赐刀,刀与剑外形有点区别,但是在此效果相同。早在广西时,他就赐过赛尚阿遏必隆刀,可是赛中堂没有举刀的魄力,也没有先斩后奏的勇气,白白浪费了一把宝刀。
神雀刀,乃清朝康熙年间安亲王岳乐佩戴的名刀,威力自然非凡,此时已经是咸丰的化身,虽不能逢人就杀,但副将以上文武将官,须得乖乖听话小心才行。
副将是绿营武官,为一镇副职,实为副总兵,又称协镇,协台,从二品。能擅杀副将,这神雀刀的威力,确实非同小可。
可从遏必隆刀的历史来看,刀的威力如何,还得看使刀之人如何。
手握神雀刀的胜保,能不辜负咸丰期望和信任,用神雀刀锋利的刀锋,削平北方战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