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七章 北伐
六 如此难以靠近(1)
===============================
可是,咸丰高兴的太早了。
讷尔经额奏折中所称“穷蹙西窜”的“余匪”, 掠过济源,越过豫晋边界,突入山西。9月4日(八月初二),北伐军攻占垣曲。此时讷尔经额的奏折才刚刚发往北京,咸丰还没来得及欣赏。
太平军趁着怀庆清军还陶醉在改编历史剧的兴奋的空闲,兵锋迅速向北挥进。9月7日,就在咸丰御批讷尔经额奏折独自陶醉的那一天,太平军攻占绛县。
北伐军不想再浪费时间,进入山西之后,兵锋凌厉不减,继续向北奔袭,击溃总兵赫光甲所部2000余人,再下晋西南重镇平阳府(今临汾),前锋抵达洪桐。
一方大员,镇守一方。太平军出河南入山西,河南巡抚陆应谷终于松了口气,山西巡抚哈芬却感到空前的压力。
太平军攻打怀庆时,哈芬在山西泽州府(今晋城)驻扎。泽州靠近河南边界,在怀庆的正北面不远。哈芬驻扎泽州,一是作为外围声援,二是阻挡太平军北上进入山西。
可是,太平军为避开清军主力,向西折入山西,将哈芬丢在远远的东面。
哈芬听说太平军已到垣曲,进了自己的地盘,慌了手脚,奏报“贼匪窜入晋境” 。
为避免承担丢城失地的重大责任,哈芬在向咸丰报告太平军动向的同时,觉得有必要将事实真相加以说明。
要揭示历史真相,就得拿谎言开刀。
这样一来,讷尔经额的新编历史剧,就无可避免地成为哈芬说话的引子。
===============================
第七章 北伐
六 如此难以靠近(2)
===============================
【我有话说——关于新编历史剧】
哈芬在分开奏报了太平军进入山西后,利用朝廷的密奏制度,私下里向咸丰打了秘密报告:
再,奴才探闻及太原镇总兵乌勒欣泰均称:原定于二十九日卯时出队进兵,该逆匪已于二十八日全行逃窜,二十九日始行知觉,俱系已空木城,查讷尔经额等所奏攻破木栅,贼匪逃窜无多,未免不实不尽。可否请旨派员密查,庶免贻误。谨将奴才探闻问及各缘由密行具奏,伏乞皇上圣鉴,谨密附片奏闻。
哈芬把讷尔经额的新编历史剧的虚构情节,无情地撕开,把真相赤裸裸地展示在还在沉浸在巨大喜悦中的咸丰眼前。
咸丰接到密奏,感觉如同一盆冷水当头倒下,又似被一记闷棍狠狠地打得回不过神来。咸丰虽然有过被赛尚阿忽悠的经历,长了记性,知道看奏折要脱水,可没想到讷尔经额竟然是注水专业户,写的奏折竟然是湿漉漉的灌水版!
咸丰把哈芬的奏折寄给讷尔经额,命令他就此事加以说明,速速回复:
本日据哈芬奏,七月二十八日贼匪由怀庆全行逃窜,二十九日大营始行知觉,俱系已空木城。等语,著讷尔经额查明覆奏,不准回护,将此由六万里谕令知之。
讷尔经额的回复,让咸丰感觉到一丝温暖,也更为迷惑。
讷尔经额说,9月1日“夜亲督兵勇,四路攻剿,歼毙贼匪二千余名”等等,这是“远近绅民所共见”的,是人民群众有目共睹的。并且以反问的语气论证,如果太平军“于二十八日夜全行逃窜”,那么他们在这天夜里所歼毙的这“二千余名,系属何处匪徒?”守城遥遥望见的“余匪往西逃窜,又系何处余匪耶?”
为了坚定咸丰的信心,让他站到自己这边来,讷尔经额特别指出,哈芬早已“虑及溃窜,是以节次咨会哈芬严防,屡准咨覆,不期徒托空言”,使山西“有险可守之地,而不能守,实非意料所及。兹蒙垂询,谨据实陈明,仰祈圣鉴”。
讷尔经额与哈芬的较量,暂时以哈芬的失败而告终。哈芬对新编历史剧的点评,并没有换得咸丰对他的理解和宽恕。9月18日,北伐军退出平阳,杀进洪桐。同日,哈芬被咸丰以“调度无方”和“畏葸无能”的名义,革职拿问。
哈芬倒台如此之快,倒不是因为说不过讷尔经额,而是他的小聪明让咸丰大为光火。驻扎在泽州的哈芬,并不向西与太平军一决生死,而是继续北行,与太平军平行而进,取道潞安府(今长治市),转入远在晋北的平遥县(今四大名城之一),遥遥挡在太平军北面。哈芬的积极北进、实则避敌的技俩,没有象改编的历史剧那样,骗过咸丰的眼睛。
哈芬被革职,按游戏规则,他也就丧失了再上密奏,揭发领导辩护自己的权力和机会。但这并不能改变讷尔经额的命运。
打下洪桐后,太平军没有继续向北进军,而是向东攻击,于19日占领屯留,设伏击伤托明阿,逼近直隶(大致与今天河北省境相同)省界,离北京又靠近了一步。
太平军在山西长驱直入,哈芬是直接责任人,可作为钦差大臣的讷尔经额,却负有第一领导责任。咸丰觉得,再与讷尔经额在奏折问题上纠缠,已经没有多大意义。
眼下要紧的是找一个能干的人,挡住太平军的剽悍攻势。
===============================
第七章 北伐
六 如此难以靠近(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