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军并不向南追赶奎绶,于6月2日撤出凤阳,从临淮渡过淮河,次日攻占怀远。
6月6日,向东北进军的太平军攻打蒙城。知县宋维屏带领几十个兵将英勇抵抗,见抵抗无效,急忙回到县衙,换上官服,敛容端坐,被太平军刀矛齐下,杀死于工作岗位。
宋维屏,以其犀利的行为艺术,诠释了一个公务员在面对生死考验的时候,该做出怎样的决择。
6月10日,兵临蒙城东北方向的亳州。此时亳州正在赶集,场面火爆,太平军随机大量溜进城内,里应外合,斩杀知州孙椿拼,夺了城池。此时,奉命来救的贵州提督善禄正在路上磨蹭,总兵玉山也见死不救,成全了太平军从容打下亳州。
亳州位于安徽和河南边界,是入豫门户。夺了城池的太平军,兵锋直指河南。
二 剑走偏锋(4)
屈指一算,太平天国北伐军团从浦口登陆,到攻下亳州,不足一月,可谓进军神速,闪电攻击。期间,纵贯安徽全省,连克州城,弃而不守,全速前进。
如果沿着地图划一条北伐军团进军路线图,就会呈现出一条自东向向西北延伸,大致与运河平行的斜线。
按理说,太平军不该走斜线,该走直线。从天京到北京,当然走纵向直线最短。现在北伐走的是斜线,换句话说,他们从天京到北京,走的不是直线而是曲线。
读过小学的,都知道直线最短,林李吉尽管没有读过多少书,可生活的常识应该会告诉他们这个朴素的道理。
而且,按照北伐的战略目标,也应该取近路,迅速北上,打到北京。天王洪秀全曾向林李吉郑重告诫:师行间道,疾趋燕京,毋贪攻城縻时日。
这意思说得够清楚,就是见缝插针,不要贪取战功,浪费时间,给我直接杀到北京就是!
临行前,杨秀清再次对洪秀全的谕旨进行补充:赶紧行事,速急统兵起行,不必悬望!这话说得比洪秀全更明确:给我马上走,千万别磨蹭!
可是,林李吉率领的北伐军团,为什么不按常理常识出牌,没有遵洪杨旨意,而要剑走偏锋、曲线进军?
二 剑走偏锋(5)
林李吉司令部,当然知道直线北上来得快,也懂得将在外君令也得受,可是,他们也有苦衷,不是想走直线,就能自由地走直线。
要说走直线,恐怕还用不着从浦口登陆。直接从扬州出发,沿运河北上,不是一条天然的进攻北京的最佳线路?
太平军只所以从浦口登陆,放弃运河北上路线,答案在咸丰那儿。
南京被太平军攻占改名后,咸丰自然心疼,但这还不是他最关心的问题。
咸丰最关心的,不是如何把部队调到江南,去消灭太平军,而是如何尽快将部队调到江北,防止太平军杀到北京消灭自己。
规避风险的心理规则,迫使咸丰把如何阻挡太平军北上,摆在了议事日程的第一位。
琦善统帅的江北大营,是咸丰布置的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咸丰放在了黄河下游。漕督杨殿邦、河督杨以增率6000余人驻守淮安和江浦,负责运河防务。山东巡抚李惠(有人旁)、刑部侍郎(副部长)奕经、兖州镇总兵百胜、陕安镇总兵赫光甲、曹州镇总兵三星保、四川总督慧成、金州副都统杭州将军瑞昌等,率万余清兵,在运河黄河下游一线,布下重兵。
咸丰既然把心思放在黄河东段,阻挡天兵北进,自然对安徽新任巡抚李嘉瑞的诉苦置若罔闻。李巡抚于5月2日到达省会庐州报到上任,发现庐州的空虚,比安徽其他地方好不到哪去。
李嘉瑞不想刚上任就被太平军杀于无人之境,更不想承担丢城失地的伟大责任,于是向咸丰哭穷,要兵要将。李嘉瑞说的也是实情,其时安徽一省,真没几个像样的兵将。工部侍郎吕贤基,在宿州办团练才开炉,上不了场面。到安徽帮忙的兵部侍郎周天爵,手里兵将不到1000,也在向咸丰要求增派人手。
北伐要想加快进军速度,就得绕过大部清军,避实就虚,间道而行,所以北伐军团弃运河,走浦口,穿越防务空虚的安徽,迅速北上。
太平军曲线进军,也是情非得已,并非故意增加过程体验,实在是咸丰逼出来的结果,并非如张一文先生所说,是为了让洪秀全顺便过一把北进说的实践瘾。
历史的发展往往出乎事先的预想。太平军这招避实击虚,却也收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
太平军经过的蒙县、涡阳和亳州一带,正是捻军的发源地。
捻,淮北方言,一股,一伙。捻军的前身叫做捻子或者捻党,大约兴起于明末清初,最初活跃在涡河和淝水一带,根据地是河南和安徽一带,原是成群结队各不想属的民间秘密组织,以农民和小手工业者为主,靠贩运私盐,破坏政府的和谐。
太平军向南京进军期间,河南和安徽的捻子纷纷起来响应。北伐军途经皖北河南,捻子闻风而动,乘势而起,开始打破各自为局面,逐步走向联合作战,被称为捻军。捻军的兴起,使安徽河南的防务雪上加霜。
至于太平军攻占凤阳后,没有直接北上徐州,是因为周天爵正好驻扎从凤阳至徐州的中途。
不管北伐军团走直线,还是走曲线,都得面临同样一个问题,北伐军只有一个目标,一个梦想
————过河!过河!过河!
三 为啥要过我的河(1)
林凤祥攻克亳州后,迅速跃过豫皖边界,不走清军防守严密的山东,折向河南进军,逼近天险黄河。
太平军的快刀攻势,急坏了河南巡抚陆应谷。河南乃四战之地,难以处处设防。陆应谷东拼西凑,外加截流路过河南的清兵,总算拉起了5000人的部队。
6月11日,陆应谷带兵赶到归德(今商丘市)南面的宋家集,阻挡太平军北上。第二天,太平军从亳州杀到。陆应谷坐镇宋家集大营,派出副将锡普常,带兵前去升家楼迎战太平军交锋。
北伐军并不想与陆应谷纠缠,继续剑走偏锋,一面与锡普常交战,一面派兵绕过宋家集,向70里开外的归德进发。
咸丰闻讯,气得再次大骂西凌阿无能误事,把太平军从安徽放进了河南。骂完之后,咸丰对太平军的战术进行了总结:这帮长毛,其实没多大本事,没打就跑,避实击虚,专门钻我们四处布防,行动迟缓的小空子。
接着,咸丰向河南诸将指出对策:你们也要学学人家,玩点出意不意的战术,突然发起会战,狠狠地灭了这帮长毛!(间道出其不意,发动会战,痛加剿洗)
为扭转各自为战造成的被动局面,咸丰命江宁将军托明阿节制各路军马,统一部署前方战事,对付神出鬼没的北伐军。咸丰还命令陆应谷坐镇省城开封,阻挡天兵北上。
咸丰谋划的开封归德一线发动会战的蓝图,由于输在执行力,结果变成了黄图一张。
三 为啥要过我的河(2)
托明阿的速度,依然赶不上北伐军。6月12日,太平军开到商邱(今商丘县),托明阿还在永城呆着。
商邱的清兵,没等太平军靠近,拨退就跑。太平军开进空荡荡的县城,把主力潜伏在归德东南城外。此时河南的清兵主力尚在宋家集与太平军另部对峙。
6月14日,正午,午餐时间,太平军不再潜伏,突然开炮猛轰城墙,城里的捻军趁势响应。太平军踏破城外清兵兵营三座,追杀清兵400余人,顺势杀进归德城内,全歼守城清兵3000余人,缴获火药两万余斤,铁炮无数,发了笔小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