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指挥全局,充其量就是在攻打长沙,西王死后,东王未到,这段时间,林李还是当过一段时间的家,不过也就是指挥攻城,还不是大规模大范围的军事拍板。
显然,林李虽有长途奔袭的经历,但并无独当一面指挥长途奔袭的指挥经历。可以明确地说,林李在北伐之前,还不具备统帅的履历。有过这一经历的,当属西王萧朝贵。
可遗憾的是,西王已经在小北伐中提前向天父报到。尽管历史不能假设,但是,仍然可以通过假设,来分析出不经过假设分析不出来的问题。
------如果西王萧朝贵还在,会不会挂帅北伐?
第七章 北伐
一 有将无帅(6)
如果通过回答这个假设的问题,可以回答不经假设就无法回答的问题,那么,这个假设,仍是有假设价值的。
答案无非两种:
————A:西王挂帅
西王作为天国三号,如若挂帅北伐,说明太平天国对北伐的重视值,已经不需要有任何的怀疑。从西王指挥小北伐来看,此人不但威猛,而且有头脑,有统筹全局的能力,再说了,凭那一手天兄下凡的绝活,也能锦上添花,产生一些如同不可预测的下凡好样的不预测的战斗效果。
到此,这个假设就发挥作用了。西王没了,可还有四个王啊。天王是一国之主,不可轻动;东王是一国军师,统筹全局,不宜离家太远;可不还有北王和翼王吗?北王的情况,行文到此,暂时看不出其人是否有统帅之才。可是翼王的帅才,在武昌到南京途中,已经接受过战争的检验,担任北伐统帅,应该才智堪任。
——为什么洪杨不安排翼王统帅北伐呢?
——有人会说,翼王不是统帅西征嘛?
答:那是西征被湘军打得没有还有之力的时候,才派翼王出山。
——这是一个谜!
————B:西王不挂帅。
西王如果不挂帅,干什么?会不会统帅西征?西征陷入困境时,西王会不会取代翼王,被派往西征战场扭转败局?
——这也是一个谜!
这些谜的谜底,现在还没有充分的事实,可以完整的解开,只有等到天京事变后,这些问题的答案,才会一一水落石出!
现在,假设与揭秘,都不是天国最急于解决的问题。
当前,最激动人心最吸引兴趣的问题是:
————林李吉到底具不具备统帅的潜质?
————如果具备这个潜质,在北伐中能不能充分的展示出来?
————如果不具备这个潜质,在北伐战火的考验中,能不能磨砺出来?林李吉在战争的烽火中,能不能在冲锋陷阵的同时,还能出神入化地运筹帷幄,实现从将到帅的涅磐?
二 剑走偏锋(1)
经过五天的逆江行驶,5月13日,北伐军前锋向浦口发起进攻,揭开了北伐的序幕。
浦口位于天京江北,此时驻守浦口的察哈尔都统(驻防地方八旗最高司令官,从一品)西凌阿,巴黄旗蒙古副都统(蒙古八旗一旗之副司令长官,正二品)明庆,率2000马队,快马加鞭,向西北方向急驰,跑到安徽的滁洲。
两天后,北伐主力开进浦口,轻松拿下北伐的第一座城池。
太平军马不停蹄,沿着西凌阿的轨迹,杀入安徽,兵临滁洲。西凌阿扔下知州潘忠耿(下有衣底),继续向西北急驰,逃到定远。5月16日,太平军占领空城滁州。
西凌阿的逃跑行为,作为旗人的典范,被钦差大臣琦善详细报告给了咸丰。这勾起了咸丰对余万清和陆建瀛等人的回忆,气得大骂:近来带兵大员,贼来不击,贼走不追,几成固习,犹复于败退之后借词诿过他人,昧良取巧,实堪痛恨。
咸丰以总结的方式,含沙射影地骂完之后,果断将西陵阿革职,以防他继续损害政府形象。
其实,大清官员中,也并非都如余万清和西凌阿之流,比如六合知县温绍原。
殿前左三检点朱锡琨、殿前左七指挥许宗扬、殿右十六指挥黄益芸,率领北伐军团一部,于攻占浦口的同日,杀到东北方向的六合县城。这个朱锡琨,就是在永安拒绝大太奸周锡能反水诱惑的那们军帅,此时做到检点之位,已经是仅次于丞相的高级将领。
七品知县温绍原并没有效仿一品都统西凌阿,仓促之间,大胆率部出城迎战。千总徐琳和近百清兵被天兵杀死,寡不敌众的温绍原,只得退守城中。
失败了的温绍原,并没有坐以待毙,也没有被太平军的强大所吓倒,而是在酝酿阴谋和布置陷阱。
二 剑走偏锋(2)
夜幕降临,太平军兵临六合城下。这时,突然从背后杀出一队清兵,鸟铳火炮扑面而来,太平军卒不及防,急忙回身应战。定睛一看,竟是知县温绍原!
原来,温绍原白天败入城中后,趁着夜色又溜出城来,迂回到太平军的背后,突然用暗器伤人。温绍原自知来明的不是太平军对手,于第二次败退六合城内。
太平军追至城南,发现打了一天,肚子已经开始造反,便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散入民宅造饭。民房空无一人,但是粮食充足,灶台炊具一应俱全,柴火也很充足。百姓为了逃避战火,临时性地离开家园,太平军见得多了,并不在意,开始自己动手,生火造饭。
点燃火石,放进柴火,望着跳跃升腾的火焰,太平军将士的饥饿感又平添了几分,禁不住遐想晚餐的快感。
突然,这种惬意的场面,被连续响起的爆炸声无情地打断,太平军生火造饭的灶膛、灶膛上的铁锅和刚下锅的米饭,被里面的丨炸丨药炸得四处溅落。四散的火星引燃了旁边的柴火,这些柴火沾火就着,窜着火舌,迅速将民房点燃。
太平军肚子没填饱,肚皮被烧伤烫伤的倒不少。被突如其来的火灾吓坏了的太平军,来不及多想其中的蹊跷,扔下没到口的晚餐,夺路逃命。
还没从惊吓中回过神来的太平军,又被温绍原吓了一跳。这个知县,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事故出现时候出现。温绍原当然喜欢这种场面,混乱中,他率领清兵斩杀了不少的太平军将士。首先是截杀,后来变成追杀。
不退溃退的太平军,不少还在纳闷突发的火灾和三次现面的温知县。其实,这些都是温绍原安排好的。城南的居民,并非个人自发避战,而是有组织的离家出走。
温绍原情知硬拼不敌,便将城南居民全部撤入城中,并且把生火造饭的原料工具准备妥贴,并在灶中埋下丨炸丨药,给柴火浇上油,然后从背后掩杀,驱赶太平军来到城南,只等他们自己做饭时引爆丨炸丨药,制造火灾。
温绍原,观其胆识谋略,实在是人中龙凤,此等人物,仅官居七品,治一小县,实在是屈才!屈才!
经此一战,被温绍原算计了的太平军,损失惨重,各部建制基本被打残,只有炎四总制林绍章一部保存的较为完整。表现突出的林绍章,得到东王杨秀清的赏识,后来在西征中被委以重任。太平军余部一部被许宗扬带回天京,黄益芸被火烧死,朱锡琨率领余部,仍去追赶北伐主力军团。
二 剑走偏锋(3)
北伐军团主力,在林李吉的率领下,放弃滁州,继续沿着西凌阿前进的方向,于5月17日攻占东北方向的定远城。第二天,继续北上,打下临淮关。
临淮关太平军停下前进的脚步,暂时没有渡过淮河,等待朱锡琨部的到来。久等不至,北伐主力军团又返回滁州,接应余部。结果与从江北大营追上来的胜保遭遇,激战之后,北伐军团重新回到临淮,继续坐等朱锡琨部。
5月28日,北伐军团合二为一,声势一振,杀出临淮,杀向凤阳。
此时负责防守凤阳的是安徽布政使司(又称藩司,主管民政的省长)奎绶,在混战中自称受伤,跑到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