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

第六章 建 都

八 守内攻外:倍受争议的战法(4)

=====================================

如果不是太平天国留下一个天大的遗憾,向荣别说收复南京,恐怕连小命都难保。

向荣初至天京时,只有一万余人,且长途行军,立足未稳,敌情未明,如果太平天国能一个天京版的大桐伏击战(参看第四章之突出重围:血淋淋的杀手锏),恐怕向荣得全军覆没,即便不能全歼,恐怕江南大营这个名词就会从太平天国史中删除了。

可是,太平天国竟然放过了一个绝佳的机会,让向荣这个老冤家继续折腾。

其实,只要往前文回顾,就不难发现,太平天国放过向荣的机会,在这儿并不是第一次。

第一次让向荣死里逃生,是在益阳。当时太平天国正规部队约有3万,向荣只带兵数千,从长沙一路尾追而来,在益阳与太平军隔江对峙。其时,如果太平军安排一支精锐,设伏于湘江以南,必可重创向荣。(参看第五章之燎原再起:洞庭湖VS岳阳楼)

在武昌,太平天国再次放过向荣。从武昌至南京途中,这样的机会随处可见。可是,太平天国一直没有打出重拳,给向荣致命一击。

不只是向荣,其实清军中的很多将领,都是太平天国下手不够狠,才能一直充当太平军的跟屁虫。

太平天国为什么会屡屡放过如此绝佳战机,多次放过生死对头?

这的确是一个难以解释的问题!

也是一个让人难以理解的问题!

长河在第六章之百年追问:何不杀去北京城一节中,曾经阐明过一个观点,也是太平天国在军事上犯的一个致命的错误——不注重歼灭战,没有把歼灭敌人有生力量放在第一位!

为什么太平天国在军事思想上,竟然长期存在这个软肋?

=====================================

第六章 建 都

八 守内攻外:倍受争议的战法(5)

=====================================

西方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给茨说过,军事上有两个最重要的问题,每一个统帅都应该牢牢记住,时刻念叨。一是集中优秀兵力,二是歼灭敌人有生力量。

道理其实很简单,集中优势兵力,就是人多力量大,人少被人杀。想想打群架的场面,就不难理解。20个打5个,谁的胜算大?你愿意加入哪一方?

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就是主张打歼灭战,不打则已,打则必亡。正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斩草不除根,来年又发生。当然,歼灭战并不一定是把对方全部消灭,也不是像项羽和白起那样,一下子把上万几十万人全部活埋。

歼灭战还有一种更加人道,更加划算的方式——收编。这种方式尤其适合内战,都是一家人,何必一定要取人家性命?人家愿意投降归顺,你还不愿意招安?

解放战争,我们说消灭了国军150多万,其实有相当一部分是投降后收编成了解放军,不愿意参军的,发路费回家,有家室友的团聚,无家室的成家。

比较起来,杀生比收编或是放生更加可取。效果都是一样,就是消灭对方军队,但不等于要把士兵全部杀掉,把部队解散,效果相同。但是有人可能会对放生这个做法产生怀疑,如果人家不回家,又回对方军队,岂不是又要打一次才能消灭?

这种担心,在红军早期大量存在过,很多人反对***的优待俘虏政策,更加反对还给俘虏发放路费。事实证明,这其实是近视眼的一种短视。

=====================================

第六章 建 都

八 守内攻外:倍受争议的战法(6)

=====================================

想一想,一般来说,被放生后主动回归原部的,不多;就算回归或是被强行再次拉入队伍,他还会卖命打仗吗?况且,这人一到部队,势必宣传对方的优待俘虏政策,实际上起到了动摇军心瓦解斗志的作用。

正因为如此,红军、八路军、解放军,尽管名号变化不定,但优待俘虏政策和给俘虏发路费的传统,始终被保留下来,成为**一把无形的克敌制胜的宝刀!

太平天国和清军都没有优待俘虏政策,所以歼灭战,基本上就是消灭战,要得把部队兵将全部咔嚓咔嚓掉才行。

太平军在集中优势兵力这一点上,定都天京之前,基本上做得比较到位。但是,在消灭清军有生力量这一点上,实在非常蹩脚。(参看第六章之百年追问:何不杀去北京城)

太平天国长期犯下这个错误,并不是偶然的,而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军事思维方式,在默默地控制着事情的走向。

接上:

太平天国的军事思维方式,可以返回开头追溯。

太平天国自金田开始,到永安突围,或者说到道州突围前,基本上处于战略防御状态。

尤其是永安突围之前,扎根农村的太平军,基本上没有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和控制权,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被清军四面围追堵截。

在生存权受到极大威胁的情况下,太平军靠着求生的本能和灵活的战术,仅广西境内,先后共6次从清军的夹缝中逃出生天。

第一次,从金田突围至武宣;第二次,从武宣突围至象州;第三次,从象州突围回马至金田;第四次,从金田突围至永安;第五次,从永安突围至桂林;第六次,从桂林突围杀进湖南。

六次突围,每一次都是在生死的边缘线上挣扎,在存亡一线上徘徊,如果不是清军的腐败和缺乏统一指挥,就算洪杨突围的本领再强,恐怕也早已灰飞烟灭了。总不能象大卫布莱恩那样,来一个类似穿越长城魔术表演吧?

这种四处逃窜的被动挨打局面,直到从道州撤围后才开始改观。自永安开始,太平军开始围绕城市做起了革命的文章。经过道州休整,太平天国初步拟定了进军方向,开始有了比较明确的进军路线,在湘南掀起了夺城第一波高丨潮丨。

从长沙撤围后,实力进一步壮大的太平军,在湘北水乡掀起了夺城的第二波高丨潮丨。从武昌出兵后,实力迅速膨胀的太平军,在长江一线上演了一出激情四射迅如闪电的夺城第三波高丨潮丨。

从广西的被动,到两湖的主动,这是一种激动人心的变化。但是,太平军的军事思想并没有与时俱进。

=====================================

第六章 建 都

八 守内攻外:倍受争议的战法(7)

=====================================

在广西境内,由于太平军处于逃命状态,首要任务是如何保住自己的性命,而不是考虑如何取了清军的性命。

况且,太平天国当时正规作战部队,也就在万人左右徘徊,难以形成绝对优势兵力给对方重创。所以,在广西太平军没有打过几次像样的歼灭战,一般满足于击溃战。

在广西,像样点的歼灭战,也就是在永安突围过程中,组织的大桐伏击战。这次会战,带有感情上冲动的因素,并不完全出于军事上的自觉行为。因为乌兰泰在龙寮岭杀了太平天国军属上千人,报仇雪恨的感情,激励着太平军完成了这次大规模的歼灭战。

这一战的效果,非常显著,清军四总兵同时战死,清兵数千被杀,太平军登时就象一个摔掉大铁锅的伙夫,得以从容进军。

欲望挣扎——太平天国那些人那些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7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月映长河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欲望挣扎——太平天国那些人那些事第7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