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汉武帝被这个说法弄得自己不能彻底地为所欲为,很不是滋味,将国家折腾得差不多的时候,他也不得不做出书面检讨,历史上叫做“罪己诏”,就是写检查自我批评,历代皇帝每到关键时刻,都会学习这个假摔,骗取观众的同情心。

第四道菜,叫做“三纲五常”。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人际关系开始出现阶梯,君臣、父子、夫妻,通过辩明上下、长幼和男女关系,将杂乱无章的人际关系,变成了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变成了命令与无条件服从的单向行驶。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倡导全民遵守,共建和谐家园。

汉武帝吃过这四道菜,很是爽口,从此专营儒家店面,并且编成教材,设立公办学校,统一使用儒家教科书,集中全国精英,从娃娃开始就全面洗脑,培养儒家人才,选用儒家官员。从此,孔家店脱颖而出,一支独秀。

=====================================

第六章 建 都

六 独家经营:千年不倒孔家店(7)

=====================================

汉武帝改用儒家独唱后,中国古代就再也没有组建过春秋战国时期的合唱团了,中华大地,飘荡在广袤神奇的神州上空,霸道地飘荡单调的思想音符。

中途有几个唱家,眼红儒家演独角戏,先后冲锋陷阵,试图夺取舞台,结果都铩羽而归,黯然退到角落,比如国产道教和进口佛教。

儒家为了保证自己东方不败的地位,中途自我手术整容,变调演出,始终稳坐钓鱼台,直到新文化运动那场暴风雨洗礼后,才日渐失宠。宋明朝代整容后的儒家店,有几个新名字,比如理学、心学。

大清国虽是满族,打入中原,却也接管了这个独家店,支撑着自己在异乡的艰难经营。营业之初,虽然有几位大师,如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曾经折腾了一番,但最终还是顺利营业。

儒家店从开张算起,到太平天国时代,已经2000余年;从汉武帝将其变成垄断公司后,也有1000多年来的长期积累。如此大店长期坐大,大家也都习惯了吃儒家店饭菜;外来店铺,比如说基督教,很难占领到市场份额。

孔家店做的是山珍海味,主要是供官僚系统消费。老百姓除了被填鸭灌入一些外,自己也种点五谷杂粮,补帖家用,权作零食充饥。比如观音菩萨、如来佛祖、土地老爷、关公大叔等等,虽然是个杂货铺,但是老百姓也自得其乐,也在犄角旮旯里拥有着孔家店渗到不到民间市场。

太平天国的崛起,大清国的儒家店受到致命一击。洪秀全试图用拜上帝教,统一会众,挑战挤垮儒家店。从头几年经营的结果来看,的确抢占了不少市场,给儒家店造成了不少的压力。

外国人始终都没搞清楚,为什么自己的基督教,打进中国文化市场进度比蜗牛还慢。但是,他们依然没有放弃将天主教传播到世界的宏伟目标。如今,洪秀全的上帝竟然取得如此辉煌的战果,岂不振奋其心?

=====================================

第六章 建 都

七 东方上帝:洋兄弟雾里看花(1)

=====================================

其实,太平天国早在打下南京之前,就已经吸引了洋人的眼球。

基督教早在唐朝时候开始,就已经零星地试探到中国开辟市场。鸦片战争之后,西方传教士随同他们的商品一起,不远万里成群结队来到中国,开始大规模地传播福音,可是经营结果十分惨淡。

结果,中国的事情,还得中国人来办,洪秀全完成了他们的夙愿,这简直中了他们欠揍的下怀。金田起义掀起的气浪,波及了各国在华传教士敏感的神经。

传教士们都觉得把基督教在中国做大做强的机会终于来了,除了极少数表示怀疑和反对外,绝大多数都表示支持和鼓励。

英国传教士觉士(Josiah Cox)对自己的喜悦毫不掩饰:当我来到中国时,我发现一切都笼罩着午夜黑暗的阴郁,现在乌云被冲破了。虽然我不和道未来岁月如何,我欢呼出现的曙光。

英国圣公会香港维多利亚主教斯密斯(Rev.George Smith)则毫不掩饰对洪秀全的喜爱:洪秀全的文学才能、道德修养、行政才干、精神智力、领导气魄,为众人所拥戴……成为起义军的首领。

接着,他又用充满钦佩的笔墨,对太平军执行五条军规大加赞赏:太平军在一千五百英里的长途进军中,经过了人烟稠密的富饶地区。在亚洲战争中所常见的奸杀掳掠,太平军是用死刑来严加禁止的。

太平天国十款天条的颁布和施行,也博得了斯密斯的喝彩,觉得太平天国的禁欲主义简直太不可思议了:丢邪眼,唱邪歌,以及一般激起淫佚放纵的事物,都被禁止和铲除。饮酒、吸烟、赌博、说谎、咒骂,尤其吸食鸦片,都是以一种丝毫不苟的道德决心予以禁止的。

=====================================

第六章 建 都

七 东方上帝:洋兄弟雾里看花(2)

=====================================

斯密斯对洪秀全的评语,更多的是印象分,他的消息渠道,无非是报纸新闻和道听途说。对洪秀全有过直接印象,并且对金田起义最为欢呼雀跃的,恐怕莫过于罗孝全。

罗孝全是美国人,生于1802年,比洪秀全大12岁。

罗教全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他创造了太多的第一:第一个到香港传教的洋教士,第一个在香港建造教堂的洋教士,中国基督教浸信会的创始人, “罗教全基金与中国教传会”第一代掌门人,第一个见到洪秀全的外籍传教士。

罗教全的敬业执着和声望,成全了自己在华的一段传奇经历。

1847年,洪秀全完成革命理论创作以后,觉得自己宗教专业底子还是有点薄,毕竟自己从二手贩子梁发那儿,获得的基督教知识实在有限的可怜,不但不系统,而且还经过了梁发的即兴发挥。

就在洪秀全专业发展欲望勃张的时候,周道行给他送来了专业进修的宝贵机会。经周道行引荐,洪秀全携洪仁吹焦阒荩グ菁暗焦阒荽痰穆藿倘笕』秸婢�

此时的洪秀全,刚刚遭遇到贵县传教的巨大挫折(参看第二章),正处在创业初始阶段的低谷期,想来神情极其苦闷而抑郁。人倒霉时狗都赚。内心极痛苦表情不舒展的洪秀全,让罗孝全很不待见。

人与人相处,能不能投缘,讲究的是第一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首因效应。给人第一印象并不乐观的洪秀全,满怀期待提出的洗礼申请,请罗孝全不假思索冷冰冰地拒绝。

拒罗孝全自己后来回忆,拒绝的理由,除了印象分不高这个原因,还有两个重要的原因。

(2)刚发得快了,有几个字误打,重发一遍:

=====================================

第六章 建 都

七 东方上帝:洋兄弟雾里看花(2)

=====================================

斯密斯对洪秀全的评语,更多的是感情分,他的消息渠道,无非是报纸新闻和道听途说。对洪秀全有过直接印象,并且对金田起义最为欢呼雀跃的,恐怕莫过于罗孝全。

罗孝全是美国人,生于1802年,比洪秀全大12岁。

罗孝全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他创造了太多的第一:第一个到香港传教的洋教士,第一个在香港建造教堂的洋教士,中国基督教浸信会的创始人,“罗孝全基金与中国教传会”第一代掌门人,第一个见到洪秀全的外籍传教士。

罗孝全的敬业执着和声望,成全了自己在华的一段传奇经历。

欲望挣扎——太平天国那些人那些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7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月映长河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欲望挣扎——太平天国那些人那些事第7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