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永安突围后,太平天国开始尝试攻坚战和运动战,在桂林、蓑衣渡和永州连续三次受挫,经过道州休整,开始在湘南发起新一轮运动战,进而攻夺长沙,失败后再次掀起运动战和攻坚战的高丨潮丨,过两湖,越六省,夺取南京,以为根本。
======================================
第六章 建 都
五 百年追问:何不杀去北京城(11)
=====================================
太平天国的军事斗争,与历次农民运动相比,取得的成果不可谓不巨大,发展的势头不可谓不迅速。但是,太平天国在军事上,始终忽略了两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一是缺乏根据地意识。有人批评太平天国形同“流寇”,是有道理的。太平军往往打一个地方,丢一个地方,尤其在千里长江上,更是表演得淋漓尽致,那时在他们眼中,只有金陵,没有其他。所以,太平天国打下的城市,往往又主动放弃,清军一边丢城,一边捡城。
当然,弃而不守,有时是为了集中兵力,保证实力。但是,打金陵时,犯不着再走老路,用不着十几万人,去打一座只有万人防守的城市,完全可以分出兵力,在外围打援。
二是缺乏歼灭战意识。太平天国满足于击溃战,清军坐战或逃跑,太平天国很少在兵力占优的情况下,主动组织过大规模的歼灭战。
除了大桐伏击战、长沙橘子洲伏击战外,太平军放弃了太多类似的大好机会。比如在全州没有出击消灭余万清部,在郴州没有消灭李瑞部。
打金陵时,完全可以分兵设下圈套,消灭向荣一部,解决这个从金田就一直跟着粘着的老对手,也可分兵占领安徽,开辟根据地,以为后计。
由于尝到了运动战的甜头,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还是没有克服上述两个弱点,根据地建设始问题,终没有被高度重视起来,除石达开外,其他将领基本上还是满足于攻城略地,说明太平天国上层没有在全军范围内明确提出这一思想。
北伐和西征,从本质上来看,都是运动战的延续。在后续军事斗争中,太平天国始终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上来,以致清军总能卷土重来,死而复生。
如此看来,太平天国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犯的错误,与定都天京并无直接关联。这些错误,有其更深层的原因,这个以后再说。可以这样说,上述两个弱点和缺点,如果得不到克服和改正,就算打下北京,也难免以失败告终,以悲剧收场。
百年之后,可以从容探讨定都正误得失,深入追问天兵何不杀去北京。但在当年,太平天国打下南京后,不会也没有时间让他们去做如此详细深入的分析,历史的发展的结果只有一种,就是它真实地发生的那一种。
太平天国既然选择了南京,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要以南京为基地,实现天国的梦想。
梦想让人心醉,天国让人渴望;梦中天国,天国之梦,离人间到底有多远?
======================================
第六章 建 都
六 独家经营:千年不倒孔家店(1)
=====================================
太平天国既然看中了南京,而且改跟天国姓了天京,好歹实现了“我想有个家”的梦想,可是这个家与天堂比起来,实在显得太小,那就叫小天堂吧!
既然与天堂扯上了关系,就得与地狱,或者是与人间,总得有所区别吧。最起码得有天国特色,清“妖”那套,该晾的晾,该删的删;天国特色,该补的补,该造的造。
太平天国打下南京十天内的城市建设,基本上就是武昌城市建设演习的升级和扩充。
在杨秀清的主持下,太平天国首先组织搜妖队,将清兵满人清洗干净,朝服官服、顶戴花翎也未能幸免于难。
“肃反”之后,便是“安民”。杨秀清严令天兵,不得私闯民宅,不能拿群众一针一线。当然,大清政府搜刮来的民脂民膏,太平天国一点也不客气,自行接管,并入圣库。
太平天国在“讲道理”之前,清查户口,将南京城内百姓点名入册,按性别分类,各占半边天。男的叫新兄弟,女的叫新姊妹。有点小手艺的,编入“匠作营”,收编为国营手工业的职员。
除了大规模的讲道理外,杨秀清还以东王名义,下了两道命令,努力将天京彻底打造成天国的示范性城市。
杨秀清先讲道理:天王是奉天父和天兄的指示,来世间拯救你们,你们每个人,都要认得天王,紧跟天王,一起赶走鞑子,打下江山,同享天国之福!
杨秀清此时还算厚道,把洪秀全摆在第一位,承认其“帝王”独尊的地位。可是,仔细一想,抬高洪秀全,神化洪秀全,更是抬高自己,神化自己。天王不是按天父和天兄的旨意么?天兄倒是真的成了“天”兄,就剩下天父俺了,呵呵。
讲完道理,杨秀清开始恐吓:如果你们不敬天,不拜上帝,别怪天父一生气,马上就不客气!第一次客气点,呼风唤雨闹点洪灾就是了;重犯么,就麻烦了,什么狗精啊蛇精啊,都会找上门来。(吓小屁孩儿啊?)
道理讲完,威胁使完,剩下该是造舆论造声势了。太平军在南京各家各户门上,都写上“人人拜上帝,个个上天堂,快来快来拜上帝”等宣传标语。
宣传讲究的就是铺天盖地,时时刻刻映入眼帘,分分秒秒刻入脑海,最终形成心理认同。当年,希特勒就是靠这个起家的。
======================================
第六章 建 都
六 独家经营:千年不倒孔家店(2)
=====================================
杨秀清打理完城内,迎接天王入城,定都安顿下来后,开始打理城外。
城外的形势,与城内相比,并不乐观。咸丰得知江宁失守,震惊之下,急忙开始新一轮的调兵遣将,希望能够把自己的财产从太平天国手里拿回来。
长江一线,咸丰能用,也还中用的将领,算来也就向荣和琦善两位钦差。
在咸丰的催促之下,原被琦善派往河南驻防的直隶提督陈金绶,偕同候补四品京堂胜保带兵4000,于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的第一天(30日),抵达江北江浦。
所谓候补,就是排队等官,替补上场。先挂个号,哪个病床上的人挂了,后面的就轮着进去。首发受伤,替补也有机会。南京一战,大清官员挂了一片,该替补队员上场了。
陆建瀛的两江总督空缺,由怡良顶上,怡良赶路热身期间,由杨文定先顶着。福珠洪阿的江南提督空缺,由邓绍良补上。
邓绍良是员猛将,长沙保卫战中,曾立过大功。太平军炸塌城墙时,就是他及时赶到,在太平军背后下刀,救了长沙。
至于祥厚的江宁将军这个空缺,因为江宁已经落入太平天国之手,也就无需太补,连候补也免了,那不是明摆拿别人寻开心——等到实授,估计凳子都坐烂了!
——3月31日,建都后的第二天。
向荣率1万余人,赶到南京,后在城东孝陵卫扎营,称为江南大营。
杨秀清掌握了城外要塞,将防御战略线向东延伸,出击南京以东军事重镇。
向荣到达南京的同一天,杨秀清命指挥罗大纲、吴如孝占领镇江。江苏巡抚杨文定,这次没有单干,带上总兵叶常春(水师),沿长江向东,跑到江阴。副都统文艺沿运河向南,跑到丹阳。
——4月1日,打下镇江的第二天,建都后的第三天。
杨秀清再次下达攻城令,天官副丞相林凤祥、地官正丞相李开芳、指挥曾立昌,占领扬州。春官副丞相吉文元,自天京北渡,攻占六合,巩固天京北面。
镇江和扬州,是天京东面的两座雄关。镇江位于长江和运河的交汇处,在长江南岸。扬州在长江北岸,紧靠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