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第三阶段从湖北到江苏,太平军打下的城市有:临湘、蒲圻(赤壁)、汉口、汉阳、武昌、武昌(县)、黄州(黄冈)、蕲水(浠水)、广济(武穴)、九江、湖口、鼓泽、安庆、望江、铜陵、芜湖、太平(当涂)、和州(和县)、江宁(南京)、浦口,这是成熟阶段。

从攻城来看,主要是三类。一是奇袭,闪攻,如永安。这种攻城方法打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打的是时间差。二是空取,坐收,如道州。清方守将不战而逃,不战自退,留下空城,纯属人情。

这种情况要求来势要猛,人数要多,首先从心理上击溃敌人,在兵法上要不战而屈人之兵。三是围攻,地攻,如武昌和南京。这种方法要求有足够的兵力切断城内外交通线,外围阻援,内线攻城。还要求有足够的火药,能炸开坚固的城墙。

接下来,可以分析一下太平天国的攻坚水平和能力的成长轨迹。清军主动唱空城计的,可以略去不讲,主要看看奇袭常规攻城和围攻爆破攻城这两种。

太平天国从永安开始,对城市就开始欲罢不能,想必对攻城肯定花过不少心思,开过不少经验总结交流会。打下永安后,太平军又想通过闪电战攻下桂林,结果被向荣抢先进城,破坏了太平军的如意算盘。

省城桂林比永安大,也更坚固,太平天国一方面没有足够的兵力进行合围,彻底切断内外联系;另一方面没有使用火药爆破城墙;再加上城内向荣有能力有办法,结果围攻了33天,大小24战,仍打不下桂林,最后只好弃城而去。这是太平天国第一次攻打省城,也是在攻打永安得手后遭遇的第一个比较大的挫折。

太平军在桂林为什么没有采用火药进行爆破呢?桂林的山水之所以甲天下,原因在于其独特的喀斯特地形,也就是石灰岩,桂林城墙地基,别说手工挖掘,就是用丨炸丨药炸,也够呛。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挖掘作业的土营,此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太平天国根本就没想到这个办法。

打全州时,太平天国开始使用老祖宗留下的四大发明之一,尝到了发展是硬道理的甜头,报了南王一箭之仇。在道州,特别是在郴州,太平天国吸收了一批矿工,成立了土营,从此,爆破攻城成为太平天国攻城的独门秘诀。

打永州主要是受了潇水的阻隔,太平天国船只在蓑衣渡被江忠源摧毁,无法渡河。所以,新发明的攻势方法也就没有机会派上用场。

可是在长沙,爆破作业攻城法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虽然炸开了几次,却没办法杀进城去,看来,这个办法也不是万能的,围攻了81天,太平军最后只好走人,西王的仇也只能记在帐上,无法追究。

=====================================

第六章 建 都

五 百年追问:何不杀去北京城(9)

=====================================

太平天国打不下长沙,原因有很多。太平军因为蓑衣渡之败,绕道湘南,错失攻城最佳时机;清军借此做好一定准备,加强了城防和兵力配备。太平天国由于兵力限制,仍无法对长沙全面合围,加上有罗绕典、向荣和江忠源等一批能人,太平军攻城的难度较桂林有增无减。

由于清军防守严密,截堵及时,尽管太平军几度炸开城墙,却仍无法从缺口冲进城去。仔细推究,太平军在实施爆破攻城时,战术操作上仍不成熟。比如过分依赖爆破,常规攻势单一,只在缺口处布置突击队,没有在其他城门和城墙多点开花,广架云梯,没有进行经常的有效的战术骚扰,疲惫清兵等等。

长沙长期的消耗战,逐渐使太平天国面临巨大的压力,太平军只好留下二打省城不下的遗憾,杀到武昌实现打破省城难攻的神话。

太平军杀到武昌,已经有足够的兵力实施包围。城内的清军兵将,也不如长沙善战敢打。加上太平军在武昌的爆破更加隐蔽生猛,三管齐下,炸开20多米,并在爆破点之外,又广架云梯,结果一举攻破省城。

攻打南京时,战术更加成熟,除继续了武昌一战的成功经验外,还加大了战术骚扰力度,极大地消耗了敌军的火力和体力,除爆破点缺口攻击外,还在其他薄弱城段,进行爬围墙的常规技术攻城,结果打下了外城。

进至满城,杨秀清凭借人数优势,实施车轮战和心理战,将传统爬围墙攻城法运用到了极致,打下了坚固的内城,彻底控制南京。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发现,太平天国随着合围城池能力的增强,攻城技术也逐渐实现了从传统到创新的转变,即从地面爬墙为主转变为地下掘洞爆破为主。同时在配套战术上增加了多点开花、战术骚扰等新的内容,使攻城战术日臻完善,威力明显加强。

从太平军打下的城市级别来看,大体可以分成三类:县城(县治),州(府)城(市治),省城(省治)。清朝地方分省府州县四级,州府一级,相当于现在的地市级别,江宁的级别比省城要高半级,可视为京城。

永安(县)——全州(州)——武昌(省),正是太平天国在攻城技术上,不断成长成熟的三个里程碑。可以说,打下南京,已经说明太平天国具有了相当强大的攻坚实力和技战术,达到攻势艺术的最高水准!

由上可知,太平天国如果迅速北上,不但能够打到北京,而且一定能够打下北京!

=====================================

第六章 建 都

五 百年追问:何不杀去北京城(10)

=====================================

接下来,分析第二个问题——太平天国的失败是不是定都天京导致的?

认为定都天京是导致太平天国走向灭亡的元凶,这种观点立论的依据主要有两点:一是政治上,由于都城已定,胜利小有,所以享乐思想、等级观念滋长,进取之心、革命斗志日益削减。二是军事上,由于守卫都城,不能全军北上,而是分兵三处,保天京,打北京,夺长江,犯了兵家大忌。

先从政治上来看。太平天国上层的享乐主义,在定都天京之前,就早已经悄悄抬头。洪秀全在武宣东奔西突时,即称天王纳王妃;太平天国在永安被四面合围时,就大封诸王职官;在武昌,洪秀全和诸王再次在后宫推行扩招政策,壮大美女队伍,开始享受特权,穿金戴银,按级别坐上相应大小的抬轿。

前面已经分析过,定都天京不但是杨秀清个人主张,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从这个角度来说,定都天京,并不是腐朽享乐思想直接肇因;恰恰相反,正是天国普遍存在享乐心理,从根本上导致了定都天京。

但是,有人会说,即便如此,定都天京强化了享乐主义总没错吧?的确,定都带来的成就感,可能会消灭一些人的进取心,新生一些享乐主义。

但是,我们可以把眼光看得更长远一些,即便现在不定都,将来总要定都吧?享乐主义不是迟早要抬头?失败不是早晚的事?李自成的部下刘宗敏抢了陈圆圆,逼反了吴三桂,不也是定都以后的事吗?

况且,分析问题不能总朝一个方向去想,这样容易走极端,看问题就容易武断。定都的影响,除了这些,从群众心理上来讲,也有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比如提振信心,吸引人气等等,这些也是不容抹杀的积极面。

再从军事上来看,太平天国的失败与天京定都之间,并无必然联系。

太平天国定都前的军事斗争,以攻占永安为分界线,基本上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单纯的消极的防御战和阵地战,被清军赶得四处逃窜,先后在金田、东乡、中坪、新圩等地艰难求生,打下永安后也是坚守不出,这一守,前后486天,近一年半的时间,最大的成果就是保存了有生力量,赢得了生存权。

欲望挣扎——太平天国那些人那些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6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月映长河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欲望挣扎——太平天国那些人那些事第6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