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南京城并没有被彻底占领。
因为南京还有一座城中城——满城!
=====================================
第六章 建 都
四 定鼎金陵:虎踞龙盘今胜昔(11)
=====================================
所谓满城,就是满人旗兵驻扎的内城,是南京的城中之城,好比北京的故宫。清军入关后,对汉人始终不放心,满汉之间的鸿沟始终无法彻底填平,旗兵与绿营各不相属,各地旗兵除了镇守地方,还有一个不能写在文件上的任务——监视绿营!
南京满城,是朱元璋在南京做皇帝时修建的皇城,雄伟壮观,坚固华丽,易守难攻。祥厚对外城防守没有信心,知道破城是早晚的事,早就打起了弃大保小的心思,在满城囤积了大量的军资弹药粮食,把大炮密密麻麻地排满了城楼,率数千旗兵和招募的4000汉人临时兵勇,准备固守满城,垂死挣扎。
满人知道太平天国将其称为妖孽,视为禽兽,号召排满兴汉,满清旗人必杀,所以众志成城,誓与城共存亡,城中妇女儿童也自发前来助战。
太平天国志在必得,不可能容许城中城这个肉中刺的存在。一方死守以求生,一方力攻以求全。一场恶战,在所难免!
杨秀清深知此战厉害,亲临前线指挥攻城。当夜,即布置主力布置在西北两门,另在东南两面的正阳门和朝阳门进行牵制性进攻。
第二天天刚亮,杨秀清下令发动总攻!太平军利用强大的炮火掩护,从四面如潮水些杀向满城,炮声喊声远震数里。旗兵和壮年妇女,占据有利地形,向太平军猛烈开火,老人小孩扯破嗓子呐喊助威,制造声势。
往死里打拼命式的对攻,持续了三波高丨潮丨。太平军伤亡惨重,满城下堆满了上千名太平军的尸体。预备队踏着战友尸体搭成的台阶,继续杀向城楼,誓死为死难的兄弟报仇,然后又倒在战友的身上,成为下一轮攻击的台阶。
看着自己的将士一个个的倒下,杨秀清决定采用人海战术,进行车轮战,日夜不停,不间断地向满城发起猛烈攻击。
=====================================
第六章 建 都
四 定鼎金陵:虎踞龙盘今胜昔(12)
=====================================
随着时间的推移,车轮战开始发挥出巨大的威力。清兵无人可替,连吃点干粮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面对源源不断的士气高昂的天兵生力军,实在抵挡不住,有的旗兵竟然累得虚脱衰竭而死。
这种打法,估计李小龙也吃不消。随着旗兵战斗力的下降,杨秀清开始玩起了心理战,他告诉旗兵,可以允许他们投降,并暂时放缓攻势。陷于绝境中的人们,最容易受到诱惑。旗兵一看生机乍现,拼死抵抗的劲头立即削减。
但是祥厚不愿意投降,估计是担心杨秀清玩的是忽悠计,骗取内城后不讲信用,况且自己作为满清要员,更得怀疑太平军放他一马的可信度。
杨秀清下令继续攻城,并在城外居民四处放火,制造紧张气氛。太平军将士俞加士气高涨,如猛虎下山蛟龙出海,杀向城去。清兵见此阵势,惊恐溃逃。
太平军乘虚攻上城去,杀进西门,到傍晚时分,城内兵将,除几百人出朝阳门外,全军覆没。祥厚拨刀自尽,副都统霍隆武被击毙。
逃出内城的几百旗兵,基本上没逃出南京外城,就被消灭得干干净净。杨秀清下达的追杀令很简单:有擒得旗人者,赏银五两。
折算一下:一两白银当时可换一贯铜钱,一贯就是一千文。一文按RMB一块钱算,五两银子就是五千块!抓一个旗人,抵得上一个蓝领两个月的薪水,估计太平天国军民把旗人抓完后,还在嚷嚷:人咋这么少捏?咋就没人了捏?啊哈…
时至深夜,太平军基本肃清南京残敌,彻底完全地控制了南京!
3月29日,天王洪秀全自从水西门进城,入住两江总督衙门,改称天王府,改南京为天京,定为国都!
=====================================
第六章 建 都
四 定鼎金陵:虎踞龙盘今胜昔(13)
=====================================
1853年3月 8日————太平天国围攻南京
1853年3月20日————太平天国占领南京
短短十二天,太平天国就摧毁了南方古都,实现了此次战略进军的最高目标,成为江南最大城市的主人!
1851年1月11日————太平天国从金田村出发
1853年3月29日————太平天国在小天堂建都
短短两年多,太平天国就刺痛了南国心脏,旋风般从边远农村杀到中心城市,实现了从不曾奢望的梦想!
当年的落第穷书生,当年的穷困烧炭佬,可曾想过,现实离天堂到底有多远?
曾经的朝廷大命官,曾经的富贵大地主,可曾想过,天堂离地狱到底有多远?
————太平天国,将从这里书写新的历史!
————农民战争,将从这里创造新的高峰!
=====================================
第六章 建 都
五 百年追问:何不杀去北京城(1)
=====================================
打下南京的太平天国,并没有凌厉的攻势进行到底,而是一个急刹车停了下来,把江宁改成天京,定为都城。所谓天京,就是太平天国的京师,国都。
用改名的方法,把前朝的地盘过户到自己名下,这是历代新朝的惯用程序。太平天国将江宁改名,单方面剥夺了大清的所有权,宣布了所有权的转移。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向来受到众多批评,往往责问:何不杀去北京,杀了咸丰小儿,推翻清朝?
这种观点的市场很大,甚至连研究太平天国的泰斗罗尔纲,也认为太平天国太平天国应该举国杀往北京,过早建都南京,是太平天国两大重大决策错误之一。
这种观点不能说没有道理,长河在前文已经分析过,进军河南,打下北京,从政治、战略和历史角度来看,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可是,太平天国,或者说太平天国的高层决策圈,为什么否决了这一方案呢?
其实,太平天国高层决策圈并不是所有人都不主张这一方案。洪秀全就多次提出要打到河南去。
定都之争,由来已久。太平天国从桂林撤围后,杀入湖南,最迟应该在道州,就已经开始讨论建都问题;至长沙撤围前后,建都之争开始升级;打下武昌后,定都之争开始白热化。经过妥协折中,暂时取得阶段性一致意见,决定进军南京。
打下南京后,定都问题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时不我待,太平天国必须迅速做出决定,到底是定都南京,还是北上河南,这是个必答题。
按李秀成后来的回忆,这种争论主要在洪杨之间继续展开。洪秀全是教主,杨秀清是教父,一子一父。洪秀全是天王,杨秀清是东王,一君一臣。
一个间歇性地掌握教权,一个若即若离地掌握着政权。政教分离的二元首长制,决定了太平天国最有发言权的,定都之争的拍板者,必是洪杨二人。
可是大当家和二当家位置有点含糊,意见也有分歧,而且很严重。洪秀全极力主张分兵镇守南京,主力北上河南攻打北京。可是杨秀清虽然对洪秀全的北进方案有所心动,但定都南京的想法又很难摒弃,仍在小小的犹豫之中无法决断。
=====================================
第六章 建 都
五 百年追问:何不杀去北京城(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