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李二人决定加大威慑和骚扰力度。一部在雨花台高地架炮轰击,一部抢占钟山,压制城内旗兵。太平军还从西天寺运来罗汉五百,在雨花山摆成菩萨阵,白天插旗,晚上点灯,派几十个人呐喊咆哮,害得清兵又浪费了不少火药。
虚张了两天声势后,太平军一支游击队又来到聚宝门,扬言攻城。祁宿藻扶病登城,领导一个都没见着,又接到报告说火药打完了。祁宿藻望着城外火红一片的太平军,只道大势已去,顿时万念俱灰,一股鲜血喷薄而出,倒地身亡。
祁宿藻死后,城内人心更加惶恐不安;太平军在城外秋毫不犯,平买平卖,深得民心。太平军还向城内百姓喊话,承诺只杀官不杀民,老百姓巴不得太平军早点杀进城来。
陆建瀛和祥厚指挥下的清兵,除了抓住几个态度过激的百姓当成奸细杀掉泄愤外,基本上持续着用火药弄出声响给自己提神的老方案。
太平军主力合围南京后,不想与城内炮火发生正面冲突,决定一面在地上攻城,消耗清兵实力,疲劳守城兵将;一面挖掘地道,从地下发起进攻。
城北仪凤门一段城墙,成为太平军轰击的目标。静海寺和天后宫等处,太平军土营日夜加班,加紧施工。
陆建瀛不敢出城杀敌破坏遂道,只好抓来几个瞎子,埋下几个罐子,让他们去听。可是仪凤门依山而建,听音效果不佳,加上两天大雨,几个瞎子的听力受了严重干扰,没听出什么名堂。
=====================================
第六章 建 都
四 定鼎金陵:虎踞龙盘今胜昔(8)
=====================================
陆建瀛和祥厚消极坐战,太平军的攻城遂道很快就宣告竣工,爆破攻城的的日子定在3月19日。
攻城之前,太平军派出间谍,化装成和尚混入南京,散播明日攻城之说,制造恐怖气氛。城北仪靠近仪凤门一带的民居,墙壁上和大门上,都被划上了形形色色的暗号,有的画红圈,有的画白圈,有的写一字,有的写二字,在攻进城时,做接头之用,免得到时误伤了自己人。
南京城内人心浮动,上元知县刘同缨的直觉告诉他这里面有文章,并且预感到仪凤门外的地道正是南京的煞星,于是叫上张继庚前去前线视察调研。张继庚随即提出两个建议。
一是在仪凤门风挖濠沟,筑堡垒,打造强大的火力点,封锁太平军入城的交通线,就算太平炸开城墙,也无法展开兵力杀进城内。二是换下仪凤门守将程三光,换上大员坐镇重地。
张继庚虽是个秀才,这两条建议却说明他不是书呆子,不但很有头脑,而且极有军事谋略。刘同缨觉得应该将这两条可行性建议上报领导,找到陆建瀛,希望自己最后的挣扎能使南京起死回生。
陆建瀛认为这两条建议都不可行,全部否决。第二条被他否决,不难理解,换上大员,不就是陆建瀛?他会揽上这摊子危险活?那还大老远跑回南京干嘛?第一条被否决,只能说明陆建瀛的低能和无知。
刘同缨还不死心,第二天又去劝说陆建瀛。领导再次否则了下属的提议,刘同缨仰天长叹,掩面泪奔,因为他知道,世界末日离他已经不远了!
=====================================
第六章 建 都
四 定鼎金陵:虎踞龙盘今胜昔(9)
=====================================
就在陆建瀛打发了刘同缨的第二天,太平天国向南京发起了总攻!
南京城——将因为陆建瀛的专断和顽固,丧失苟延残喘的最后一线生机。
陆建瀛——将因为拒绝下属善意的建议,自己走到离死亡线更近的绝境。
3月19日,天还没亮,大雾笼罩着仪凤门。被太平军折腾了一天的清军,正在梦乡之中。陆建瀛和祥厚,都在自己的府中美美地享受早觉。
突然,轰—轰—轰,几声巨响震醒了他们的美梦。太平军找准时间,引爆了城北仪凤门段地道里的集束丨炸丨药,同时架起大炮对准城墙猛烈轰击,上下双管齐下,效果明显加强,厚实的城墙,登时被炸开一段7米左右的口子!
前敌指挥长林凤祥,速令敢死队冲进缺口。缺口处的清兵,早已吓死得不见踪影。三四百人的敢死队分成两路,一边招呼百姓关门避险,一边吹响螺号,挥舞杏黄色的军旗,迅速向市区杀进,分别抢城北制高点鸡笼山和鼓楼岗。
鼓楼岗的太平军作为预备队策应,鸡笼山的太平军再分成两路,一路杀向小营,准备攻击满城;一路攻击前进,试图攻占太平门。
陆建瀛被炮声惊醒,得知太平军杀进城来,面无人色,急忙坐上四人抬轿,由数十名清兵开路,逃往满城。驻守在满城的祥厚,不愿打开城门接待陆建瀛,而且教育批评钦差,不该跑到旗人的地盘,应该组织百姓抗击太平军,守住外城,好自为之。
陆建瀛别无良策,只好命令轿夫抬着他四处逃窜。逃到小营,正好碰上太平军敢死队。护驾的清兵一哄而散,轿夫也把轿子一丢,扔下陆建瀛走人。幸亏还有一名巡捕,准备背起陆建瀛逃走,太平军抢上前去,结果了南京城最高长官的性命。
陆建瀛跑了上千里路,最终还是死在太平军之手,而且是第一个亲自死在太平军手中的钦差大臣。如此命运,岂非天意?
杀了钦差兼总督的这支小分队,听到鸡笼山上同伴的集结号,一边回撤,一边纳闷,隐约有一丝不祥的感觉。这种预感是正确的,通知停止进攻,肯定是出了意外。
原来,各门清兵得知北门被破后,急忙起来增援。进攻太平门的那支敢死队,遇到了上一支八旗火枪队,只好退往鸡笼山,与杀陆钦差一支敢死队汇合后,撤出鸡笼山,会同鼓楼岗的敢死队,等待后续攻势部队支援,发起反击。
可是,城外林凤祥把希望寄托在敢死队,没有派出预备队接应。敢死队迫于敌众我寡,援军又迟迟不来,只好从缺口退出城外。
好不容易打开的缺口,被清兵迅速堵上。太平军杀了陆建瀛,但攻城计划却功亏一篑,重新被拦在了城外。
=====================================
第六章 建 都
四 定鼎金陵:虎踞龙盘今胜昔(10)
=====================================
东边不亮西边亮。城北的攻势虽然受到巨大挫折,但却为城南和城西的攻城创造了机会。
城南的李开芳,城西的黄益芸,乘着城上清兵被抽调去北门的空档,借着“督死城破”传言带来的恐慌气氛,吸取围攻长沙时的单点突破的教训,实行多点开花的策略,带兵广架云梯,杀上城墙。清兵顾此失彼,被太平军分割斩杀。
杀进城去的太平军,发动城中居民,搬开堵塞城门的土袋,打下城南的聚宝门、水西门和城西的汉西门,大队兵马随即杀进南城,向城区推进。
城北的林凤祥,并不知道城南的好消息,仍在捕捉战机,准备梅开二度。
机会说来就来。敢死队从缺口外撤时,并没有撤得干净,来不及撤回的敢死队员分散躲了起来,潜伏下来,准备接应下次攻城。
邹鸣鹤觉得筹防局建功立业的机会来了,下令凡肃清“长毛”残敌者,可得巨赏。北城守军一看发财的机会到了,弃城不守,纷纷搜索太平军残部。
林凤祥和吉文元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重新组织兵力,用云梯登上刚刚修好城墙,击毙从汉西门前来增援的南京守协署副将蒋鼐。守城防军丢盔弃甲,四散而逃。正率旗兵督战的江宁将军祥厚,急忙抛弃外城,退入满城。
激战一天,太平军基本肃清城内清兵,控制南京街区。
死于此役的清军文武官员又是一大串:前广西巡抚南京筹防局局长邹鸣鹤,江南提督福珠洪阿,代理布政使江南监巡道深文钧,江安督粮道陈克仁,总兵程三光,副将佛尔国春和沈鼐,上元知县刘同缨,江宁知县张行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