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第百一十回

二战爆发绝非偶然,加国上下忐忑不安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历史上最深刻、破坏性最大的一次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它对世界各国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以及国际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西方各国受不同国情的制约,寻找不同的道路来摆脱危机。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渡过了经济危机,德意日法西斯势力则利用经济危机建立起法西斯专政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以英国张伯伦政府为主要代表的西方国家采取了牺牲他国利益,苟且偷安,姑息纵容德意日法西斯侵略扩张的绥靖政策,慕尼黑会议把绥靖政策推到了顶峰,加速了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再来看加拿大。一战付出的惨痛代价–巨大的伤亡数字、沉重的债务负担和征兵政策对国家统一造成的紧张局势–使得加拿大人,特别是各党派的政治领袖们,极不愿意再玩一次这样的战争游戏。因此,当英国首相张伯伦在1938年的慕尼黑危机中,牺牲了捷克斯洛伐克,对德国实行绥靖政策时,加拿大总理麦肯齐.金还公开表示支持,普通加拿大人也肯定十分赞同。然而,随着德意日邪恶轴心国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侵略不断升级,这种害怕战争的思绪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加拿大这个自认为向来捍卫正义的国家,决心再次参与到另一场大战中。对于麦肯齐.金来说,当英国卷入了战争,他本人毫无疑问是不能袖手旁观的。

既然战争无法避免,就要极早地做好准备。纵容和逃避往往就会引火烧身,这一点在当时的中国得到了很好的验证,且看看东亚特别是中国是如何纵容和逃避日本这个战争狂徒的。其实对于中国来说,一战和二战都可以说是日本对中国发动的全面侵略战争。从1894年“甲午战争”开始,日本开始不断挑衅滋事,逐渐实施着他们妄图占领中国大陆的幻想。1931年9月18日,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明目张胆地入侵中国,到1937年时,日本军国主义者已经是疯狂至极,全线侵入中国,残杀中国人民。真是“神欲其亡,必先使其疯狂”。面对日寇的残暴侵略,当时所谓的“国军”为保存实力,欲依靠“国际联盟”予以外交斡旋,放弃正面抵抗,结果东三省沦陷,热河失守,置整个华北于日寇的铁骑之下。接着,日寇攻陷上海,制造南京大屠杀惨案,迫使党国政府三迁其都。

说到这里,不得不点评一下蒋介石的党国从一开始应当如何处理入侵日军和所谓内乱。蒋介石被视作中华民族的罪人一点都不冤枉。即使在以往的明清两朝,都有把日寇拒之于国门之外的决心和行动(不论后果如何,明朝三大征一败二胜终逐日寇于朝鲜半岛,清朝甲午海战完败纯属在软体实力上先进与落后之间的较量,骨气尚存),而听命于蒋介石的东北军却放弃正面抵抗,退回关中,关内也无任何兵力开赴东北,一开始区区一万多的日军很快登陆攻占多处重镇,继而更多的日军鼓噪而进,白山黑水的大好河山随即沦陷。这是为什么?是共产党作乱吗?国军没实力吗?战略战术吗?都不是,原因只有一个,蒋介石就从来没有作为全国统帅的眼光,在他身上根本不存在什么民族之魂,在民族危亡之秋,幻想依靠当时本身就四分五裂的“国际联盟”给其说话,却不知国家间丛林法则的深浅。他置国家民族的最高利益于不顾,却紧盯着闹革命的一些“共匪”,生怕这些土匪会抢了他的饭碗似的,其见识和能力不过就是一个省主席的档次,却委以民国“委座”重任,奈何中山先生之后中华无人之故。倘若蒋在当时亲提一旅之师,乘日寇还处于贼眉鼠眼之时,阻日寇于国门之外不成问题,即使东北战事吃紧,全凭国人之一腔热血,在民族危亡关头,全军全民的注意力必然会聚集到国军抗日的壮举上,壮士豪杰们定然会扼腕涌向抗日战场,若此,何有三千万东北同胞遭受日寇蹂躏,何愁日寇不能驱除,何以民心大失,何用费力劳神五次“剿匪”而不绝,何有共匪流串几万里而后席卷全国?相比之下,本朝太祖不顾刚刚建立的政权之不稳,视米国为主的联合国军如草芥,傲视敌共之群雄,组织志愿军,跨过鸭绿江,长驱联军到海,划线三八为界,国人振奋,国势陡强,何等气势胆略,一代伟人,中正可有比否?

无独有偶,欧洲的轴心国意大利和德国也是铁翼鹰扬。1936年,意大利吞并北非的阿比西尼亚(abyssinia),德国重占莱茵兰区(rhineland),西班牙弗朗哥军人集团在德意的支持下进攻马德里的共和政府,次年10月,德意在贝希特斯加登(berchtesgaden,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州东南部的阿尔卑斯山脚下)构建柏林-罗马轴心,日本和德国签订反共产国际条约。1937年,在共产国际的号召下,世界各国左翼人士齐聚西班牙,同以轴心国为代表的弗朗哥军人集团战斗,日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4万多人的意大利军队登录利比亚,同时,意大利退出国际联盟。

1938年,奥地利退出国际联盟,并与德国合并。而英国和法国则敦促捷克斯洛伐克接受和平协议。英国首相张伯伦甚至访问希特勒。随后,张伯伦、达拉迪尔(daladier,当时的法国总理)、墨索里尼和希特勒在慕尼黑举行会议,把捷克划归德国。由于英国法国的这种助纣为虐,美国和英属自治领也只能闭目不见。唯一能解释的原因是,英国当时确实处于军事薄弱时期,没有足够的飞机大炮对付德国的轰炸。在美国,孤立主义和纳粹的影响也处于巅峰状态。而波兰占领捷克的铁路线虽然切断了德国南向匈牙利的联系,但波兰的厄运和二战的导火索也随即点燃。

1939年8月,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令世界震惊。8月底,德军入侵波兰,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现在,我们来看看这段时期,加拿大人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实际上和所有其他工业国家的人一样,加拿大人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正全身心地忙于解决国内的经济问题。过去十年里,撤出国际事务已经是加拿大的主流意识,到了三十年代中期,这种呼声愈发高涨,而主张担负国际安全的支持者变成了非主流人群。

贝内特的保守党政府,虽然是大英帝国的支持者,但奉行的却是一战后加拿大自己的外交路线。当1931年日寇入侵满洲里时,加拿大政府声明不愿意为任何主动抵抗提供支持。1933年战争狂热分子希特勒上台,加拿大国内也是一片平静,新的自由党政府仍然噤若寒蝉。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后,国际社会要对意大利实行石油禁运,加拿大在日内瓦的代表准备发表支持态度,也被加拿大政府收回成命。麦肯齐.金的自由党政府完全是看欧洲大户脸色行事。西班牙内战期间,有53个国家卷入这场世界大战的前奏曲,而加拿大政府则是紧闭双眼,即使有1500多加拿大左翼人士参战,加拿大政府不仅没有提供任何帮助,反而处处阻挠。

当然,麦肯齐.金对于西班牙内战的态度,反映了众多魁北克天主教徒对弗朗哥的同情心,也说明他个人对于希特勒抱有一种天真的认识。在麦肯齐.金看来,纳粹独裁者只不过是“头脑简单的德国佬”,心中只有自己国家的一些家伙而已,他们的欲望很快就会得到满足。麦肯齐.金这种自欺欺人的判断,甚至在他于1937年造访了希特勒之后还有所加强。一种观点认为,德国在一战末期遭到严重创伤,现在给予一些必要的调整也属情理之中。希特勒的独裁主义和侵略扩张政策虽然有问题,但为了对付斯大林的红色苏联,一个稳定的德国显然是有利于西方世界的。无论如何,纳粹要强于共产党。持这种观点的人尤其在魁北克为最。

“国家统一”则是麦肯齐.金政府支持绥靖政策的另一个因素。不要说魁北克人的态度,很多加拿大人也对法西斯和纳粹主义置若罔闻。诚然,加拿大国内的法西斯势力根本不足一提,没有人希望再次卷入战争。特别是魁北克人认为,只要战事一起,英国肯定会用他们的苏格兰裙子把加拿大拖入泥潭。这样以来,就像一战那样,肯定要实行征兵政策服役于海外,1917年出现的征兵闹剧绝不允许在魁北克再度出现。再说了,自由党也发现,在大选时期,这出闹剧还可以用来恶心一下积弱不振的保守党。

就这样,当国际秩序不可避免地濒临奔溃之际,麦肯齐.金,就像一位将士,还在捂着上一场战争中留下的伤疤,他怎肯继续打仗?麦肯齐.金极力避免加拿大卷入任何冲突之中,他甚至拒绝逃出纳粹集中营的犹太人入境。“议会将根据现实情况做出决定”,一而再,再而三,这一措辞屡试不辍,简直成了麦肯齐.金政府外交政策的口头禅。

当然,麦肯齐.金心里始终十分清楚,一旦欧洲战事爆发,加拿大难免独善其身。只不过为了延长和平,他巧妙周旋于国际事务中,把他的国家和他的政党摆放在一个清楚明了的位置:当1939年9月,那恐惧的一刻到来时,加拿大仍会毫不犹豫地投入战斗。

为了不至于仓促应战,1939年8月,加拿大政府把私人拥有的所有加拿大商船全部纳入皇家加拿大海军的管理之下。果然,一进入9月份,开往蒙特利尔的一艘客船“ss雅典娜”号在爱尔兰西部被德国潜艇击沉,看来,战争真的找上门来了,你能躲得起吗?

正是: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旧伤还未愈,又要动干戈。要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加拿大的那些事儿》小说在线阅读_第15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漫游国际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加拿大的那些事儿第157章

书籍
上一章
157/157
下一章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