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回
自由党重返历史舞台,加拿大终获独立地位
说白了,麦肯齐.金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还在于他很好地整合了加拿大的政治资源。麦肯齐.金不是一个拍胸脯就可以做出决定的人,而是愿意就各项议题展开全方位讨论。他做出任何一项决策之前,都要首先征询到这个国家各类利益相关者的支持。他苦苦思索着加拿大不同地域的诉求,花很长时间做好深入研究,甚至要同各方代表进行无休止的协商、妥协和讨价还价。麦肯齐.金的做法虽然太过谨慎和沉闷,但很适合当时加拿大国内的政治氛围,对维护加拿大的和谐统一起到了关键作用。
其实在刚刚执政初期,麦肯齐.金也是阻力重重。他和老对手阿瑟.梅根之间的较量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这一对互相讨厌的政坛宿敌都是很有野心的家伙,他们把议会当成了两人的拳击场。麦肯齐.金深藏在彬彬有礼和谦恭文雅的面具之后巧妙腾挪,而梅根则毫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意图重拳出击。
梅根指责麦肯齐.金妄图通过搅乱政治格局,混淆视听,在浑水里蒙混过关,似乎讨取加拿大各方的欢心,实则根本没有制定任何明确的目标。而麦肯齐.金自然不甘被梅根的重拳击倒,或者说没有被对方的责难引火烧身,相反,他拿出了自己的看家太极神功,以无穷的耐心忍受着梅根的指责,只是埋头继续着他不温不火的工作。
这两人的斗争一直持续到1925年的大选,结果还是不相上下。虽然保守党的席位提高到116席,比自由党多出5席,成为议会中的大党,但进步党的25席仍然是自由党的铁打营盘,再次呈现没有多数党的局面。不巧的是,自由党丢掉的席位居然是麦肯齐.金本人的,后来好不容易在补选中胜出才得以重返总理宝座。
恰在这时,自由党陷入了关税局从威士忌酒贩那里收受回扣的丑闻,麦肯齐.金在进退维谷之际,请求总督允许他解散议会重新大选。结果三次申请三次被拒(这也是加拿大历史上唯一一位拒绝总理要求解散议会的总督)。无奈之下,麦肯齐.金只好辞职。谁说国不可一日无君?这段时间,加拿大人就是过了一阵子没有总理没有政府的日子。哦,还是不行,总督只好让最大党的保守党组成内阁,可笑的是,仅仅三天之后,新内阁就在众议院的不信任投票中倒台。
对付刚直不阿的梅根,麦肯齐.金的政治才能太绰绰有余了,此前陷入困境只是他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而已,至少他还沉浸在自己的伪装面具后面悠然自得。一看下台了,麦肯齐.金的政治手腕立马活络起来,那如抖梨花的招数很快就把阿瑟.梅根挑落马下。
还是简单说道说道人家是怎么玩的。那时的加拿大,如果一名议员被指定成为政府内阁部长时,他就必须辞去议会议员职务,等待再次选举成功之后,才能宣誓就任内阁部长。因此,梅根被任命为总理时,就自然辞去了议会议员的职位。他任命了六名保守党人作为各个部门的代理部长。为什么叫代理部长呢?因为梅根对这些人经历再次选举后,是否能幸存下来心有凝虑,于是用代理部长的名义先把官当着,等以后有把握了之后再历练选举不迟。可是这六人中竟有一人是前内阁部长,这样一来,这个新政府的部长标准就参差不齐了。对,就这么点事。麦肯齐.金立马看到了鸡蛋上的缝隙,认为新政府是不合法的,指出新政府里有人宣过誓,有人没有,成何体统。他操纵进步党人在议会里给保守党投下了不信任票,很快就把刚刚三天的梅根政府给搞垮了。
梅根一看形势不对,也请求总督解散议会,举行大选。这次总督同意了,但大选结果是自由党胜出,取得了多数党的席位数量。虽说这次大选自由党乱中取胜,但自由党也有亮点,那就是承诺降低税收和建立老年人保证金机制。从此,麦肯齐.金对加拿大的长期统治真正开始了。
麦肯齐.金对内稳定了局势之后,开始把矛头直指大英帝国范围内的对外政策。我们知道,博登政府凭借着加拿大在一战中的功劳和苦劳,为加拿大争取到在帝国范围内制定共同对外政策的权利。但在麦肯齐.金看来,共同的对外政策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首先,帝国内部各个成员的独自利益相差悬殊。其次,英国绝不会放手让各个自治领制定自己的对外政策的。再次,共同的对外政策,会把加拿大等自治领在以往战争中赢得的新国家地位搞得模糊不清。
麦肯齐.金的上述观点,早在1922年的“查纳克危机”(Chanak Crisis)事件中就显露无疑。当时土耳其要出兵占领与希腊之间的中立区查纳克(Canakkale),威胁进攻当地的英法驻军。英国根本没有和加拿大政府通气,就决定要这些自治领增派援军。加拿大还不知道怎么回事的时候,英国媒体早就把这事炒作得甚嚣尘上,这让加拿大人感到很不爽。麦肯齐.金正在多伦多参加政治野营活动的时候,英国政府请求援军的正式文件才到。这不明显地在玩政治游戏吗?哪有事先不商量一下就叫人家两肋插刀的。
麦肯齐.金告诉英国政府,如果没有在议会进行讨论,加拿大断然不能派兵。当然,他没有直接拒绝,只是说还没有做好支持英国对外政策的准备。查纳克危机表明,英国显然认为,只要她提出要求,自治领就应当无条件服从。你也不考量考量,加拿大在中东就根本没有任何利益可言。难道这就是加拿大人民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共同对外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