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另一些人认为,加拿大政府负责外事的官员亚历山大.高特(Alexander Galt)于1880年代同西班牙和法国谈判条约时,仅仅是象征性的英国外交官,但这些谈判给加拿大的外交史开创了先例。1919年,加拿大开始在没有英国外交官的参与下着手建立自己的外交关系。也就是说,加拿大从1914年之前就逐渐走向了独立之路,第一次世界大战加速了加拿大人在独立之路上的进程。

如果说大家对于“一战前夕的大多数英裔加拿大人怀有一种民族帝国主义情结”没有异议的话,“战争使加拿大脱离成一个国家”的观点则倍受争论。加拿大媒体通常把第一次世界大战,特别是维米岭战役,作为“国家诞生”的标志。有的学者甚至把第一次世界大战说成是加拿大的“独立战争”,至少可以说,这场战争降低了加拿大人对帝国子民的认同感,强化了自己首先是加拿大人其次才是英国人的逻辑。

持“第一次世界大战强化了加拿大人的民族主义”这一观点的学者,是基于以下两个机理:一. 战场上加拿大军队取得的突出战果促进了加拿大人的爱国主义情感;二. 战争使加拿大人与英国人产生了距离感,在西线战场上,加拿大军人被投进屠杀现场的同时,他们对英国人的反感之情与日俱增。

当然,英国正统学者就不这样理性地看待问题了,他们断然否认一战埋葬了英裔加拿大人的混合式帝国民族主义特征。“战争动摇了,但不是摧毁了,加拿大的大不列颠属性。要说加拿大从战争中脱颖而出,对大英帝国产生失望之情,因此疏远了亲情关系,这简直就是神话传说。”这部分学者认为,“大多数英裔加拿大人仍旧认为,加拿大曾经是,而且会继续成为一个英国的国家,在英联邦大家庭中和其他家庭成员继续协作”。

不管怎么说,加拿大军团的战士里有许许多多出生于英国的非加拿大本土人,战争之于加拿大在世界上的影响还是有限的。即使在维米岭战役中,那些奋战在前线的加拿大将士中,差不多有一半人是来自英国的移民,他们这次取得的辉煌战果也与来自英伦三岛的大炮增援和其他作战部队的紧密配合不无关系。相对于加拿大总人口来说,英国移民只占了11%,但在加拿大海外军团里,英国移民的比例高达70%。那些几代居住在加拿大的盎格鲁-萨克森加拿大人参军的数量和法裔加拿大人并没有什么区别。

从今天的角度看来,英裔加拿大人的混合式帝国民族主义特征并不是在一战期间或紧随其后,而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才明显发生了转化。正是在后来这段时期,加拿大采用了自己的国旗,开始在很多国际事务中与英国唱起了反调。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期间,加拿大公然和美国一道反对英国、法国和以色列对埃及的军事行动,当时的加拿大总理莱斯特.皮尔森(Lester Bowles Pearson)提出了向埃及派遣维和部队的建议,成为现代维和理念之父,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为了顺利实施加拿大提出的维和行动,加拿大的国旗取消了任何与英国相关联的痕迹,仅仅以枫叶成为加拿大的永久国旗。这次危机也为刚刚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获得埃及等为数不多的国家的认可提供了契机,此是后话按下暂且不提。

且说一战期间,加拿大军人的征兵问题是如何解决的。要知道,谁都不愿意无缘无故地到前线当炮灰的。一战爆发的第一年,征兵工作还不是个问题,实际上可以参军的人数远在征兵名额之上。1916年1月时,已经有两个加拿大分队派往战场。加拿大总理罗伯特.博登的初步打算是答应为协约国军队凑足50万人的部队。这个数字要比加拿大现有军队数量多出一倍还多,每年需要额外征募30万人参军。国防部长山姆.休斯认为,加拿大还是可以满足博登的保证的。但很多内部人士觉得,50万人的武装部队好想超出加拿大的能力了。

1914年,第一轮爱国主义热情的浪潮退却之后,就开始出现了一些批评的声音,尤其在魁北克为甚。说什么,根本就没有咱们加拿大什么事,却要派人参战,这不是加拿大的风格。叫嚣声音最大的要数亨利.布拉萨了。这位以前因为反对加拿大参与南非战争而辞去了众议院议员职务的独立自由党人士,这时在魁北克的影响已经与前总理劳里埃不相上下。他公开抨击劳里埃对征募自愿军人的支持态度。

布拉萨与劳里埃的纠结还得从1912年说起,那时的安大略省通过了一项颇具争议的17号规定,在安大略省的省立小学限制使用法语。尽管安大略省的法裔教会和魁北克全省提出了抗议,但是博登表示还是不想干预那些属于省政府自己的事情。现在,布拉萨就利用这个17号规定作为自己手里的棍棒,不断敲击劳里埃、博登政府和所有那些愿意把加拿大子女送到一战前线的政客。布拉萨通常会说,“国内那么大的一档子事都不能公平解决,却拿加拿大人的生命去国外维护正义”。由于布拉萨煽动反战情绪,英裔加拿大的媒体上一致指责布拉萨这是在叛国,并给他起了个绰号叫“德国佬布拉萨”。

而在海外,因为国防部长山姆.休斯委派亲信行使权利,把生产炮弹的合同授予自己的朋友,加拿大军队的管理显得一塌糊涂。直到1916年博登总理任命乔治.佩莱(George Perley)作为海外军事部长(没有职位的官衔,相当于驻伦敦的高级专员)之后,情况才有所改观。当然,这样的人事变动提高了加拿大海外军事管理的效率,加速了向海外派遣更多军队的进程。

正是:临危匡扶报主恩,倾尽全力一战中。维米岭上显功名,民族豪气吐长虹。要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加拿大的那些事儿》小说在线阅读_第14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漫游国际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加拿大的那些事儿第14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