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对于谷物和木料等大宗货物来说,只有水路运输才是经济可行的。加拿大虽然也修建了连接渥太华和金士顿的里多运河(Rideau Canal),但当时只是出于战争考虑,经济上的作用有限。为了在竞争中不落下风,作为加拿大经济动脉的圣劳伦斯水道现在必须要花费巨资梳理一番了。显然,疏通圣劳伦斯水道要考虑的头等大事就是如何绕过从蒙特利尔的拉欣镇到渥太华河交汇之处的朗索特这一段一连串汹涌急流,其次就是如何避开尼亚加纳瀑布。对于殖民地现有能力来说,这两样工程无论投资哪一项都将是伤筋动骨的难事,而圣劳伦斯经济圈正好还被划分为两个政治阵营,实施工程的难度就可想而知了。

家底雄厚的下加拿大省说干就干。1825年,5英尺深的拉欣运河开工了,但是该省组成议会多数席位的农场代表说什么也不愿意为下加拿大以外的工程项目再掏腰包,毕竟他们看不到投资那些项目会有什么直接的回报。而上加拿大省偏是个人穷摊场大的主,居然要修建四处运河,只好拆东墙补西墙,凑足钱了就先完成一条。即使这样,上加拿大人民还是在1845到1847年之间先后完成这四个项目。

第一个竣工的是韦兰运河(Welland Canal),连接安大略湖岸的达尔豪西港(Dalhousie)和尼亚加纳半岛上的鲁滨逊港(Robinson),于1829年通航。实际等于在尼亚加纳河以西平行挖了一条便于通航的河道。该河道于1833年向南延长到埃利湖岸的科尔本港(Colborne)。韦兰运河最初还是由大多数为美国的私营企业集资建成,因此后来竟然变成了政治问题。

在这场物流水路的争夺战中,加拿大一方如若长期延误工程上马,不及时梳理河道或开挖运河,意味着美国中西部的贸易将继续通过埃利运河完成必要的运输,甚至上加拿大的商贸产品也只好穿过埃利湖或安大略湖流入埃利运河的商路上来。

可是,当圣劳伦斯河道好不容易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完全疏通便于通航时,新的物流方式已经出现,铁路运输很大程度上替代了水道运输,使得圣劳伦斯河道始终处于尴尬逊色的境地。无论如何,这时的大英帝国决定要同全世界搞自由贸易,而非以往“参照帝国”的商业体系,包括加拿大在内的整个帝国经济结构将迎来一次大震荡。

自1815年起,英国海军的优势在世界海洋上无人匹敌,制造业也引领风骚几十年。英国商船满载着英国的钢铁、煤炭和曼彻斯特纺织品出口全世界。

但是,当时世界上的江湖霸主大英帝国其实已经金玉其表败絮其中。英国商人交易所在世界贸易中投放的债务越多,或者伦敦的银行家们在阿根廷、美国和俄国的铁路建设上投放的借贷越多,英国国内经济基础的恶化程度就越严重。看似相互平行的这两条经济发展路线后面却暗藏伦敦金融城里那些操控着全球贸易的黑手,通过无情的法律找到了只有英国才能攫取财富的交叉点。

1814-1815年维也纳大会上,英国外交大臣通过外交手腕瓜分了欧洲,强取豪夺海洋控制权,自编自演了一出给予奥地利和欧洲大陆其他国家的妥协闹剧,实际上把这些中欧国家肢解开来,无力与英国的全球扩张抗衡。

英国控制了海洋,因而也控制了全球的海上贸易,这就是当时大英帝国能够在世界上独占鳌头的三大支柱之一。欧洲大陆的制造企业以及世界各地的制造商被迫响应伦敦船运保险家们和银行财团(辛迪加)制定的贸易条款。当时世界上的超一流高手皇家海军在全球各主要海道维持治安,为英国商船提供免费的“保险”,而其他国家的竞争船队不得不通过伦敦的保险财团(辛迪加)投保海盗盗窃、巨灾损失和战争险。

全球大多数船运贸易公司的融资都是从伦敦金融城以外的银行以开具信用证和汇票的方式获得的。因此英格兰银行通过精密计算精心设计的贸易法则,把英国出口商品随意而无情地倾销到全世界各个竞争市场,操纵全球货币黄金的供应。私营性质的英格兰银行本身就是伦敦金融城那些举世卓绝的金融交易所(如当时的巴林银行、汗布罗斯银行和罗斯柴尔德银行等)的产物。伦敦金融街名副其实的国际金融统治者就是大英帝国的第二根支柱。

即使两百年后的纽约华尔街依葫芦画瓢,照样玩得全球金融市场晕头转向云里雾里,把全世界的财富都聚集到华尔街金融大亨手里。然而没想到的是,今天的美国拿出祖传秘诀吸星大法大肆聚敛全球财富的时候,由于内力心法功底不厚,无法回归丹田,终于走火入魔,资金链断裂,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比起当年的大英帝国,今天的美国就逊色多了,当然也就输惨了,国内基础经济武功几乎废弃,还要大举外债度日。

大英帝国最关键的第三根支柱就是英国地缘政治在全球主要原材料市场(棉花、钢铁、咖啡、煤炭以及后来新的“黑色黄金”- 石油)所处的支配地位。

当时,英国在全球范围推行自由贸易的实质就是英国角逐全球贸易霸权攫取全球财富的幌子。1820年,迫于利益集团伦敦船运业和银行业(其核心操控者就是英格兰银行和巴林兄弟商业银行)的压力,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项原则声明,支持苏格兰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思(Adam Smith)在几十年前倡导的所谓“绝对自由贸易”的理论。名义上是要引领变革,把英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从制约贸易转向自由贸易,实际上就是英国商业银行通过精心构筑的印度-土耳其-中国这么一条鸦片贸易商路收割全球财富,更不论英国倡导的自由贸易还在百年之后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全球社会经济呈现一片狼藉。

1846年,议会通过了著名的《玉米法案》,正式肯定了1820年的原则声明,废止了英国国内农业保护政策。其实《玉米法案》的基础是伦敦金融城那些强悍的金融家们对交易利润精确计算的结果:既然都能支配整个世界,那么就要把刀子捅到底。他们要让世界上其他欠发达国家的商贸公司掏钱来保证他们的这种支配地位越来越巩固。

大英帝国掌握了全球自由贸易的霸权地位,在鸦片战争期间,英国外交部还公开要求中国开放自由贸易口岸进一步保障他们的银行界的利益。

正是:当年英国聚富路,如今美国有样学。子承父业霸全球,强取豪夺何时休。要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六十三回

政改风暴汹涌起,政权渐移殖民地

正当江湖前辈大英帝国耀武扬威称霸全球攫取财富的同时,加拿大殖民地和新斯科舍殖民地也涌现出了政治改革浪潮,在英属北美殖民地内外各种势力的推动下,加拿大终于成功组成了自己的责任政府。

所谓“责任政府”,泛指对人民负责的政府,相信世界上大多数统治者自然都会这样认为。不过这里在加拿大历史上人们常说的责任政府则是指向人民的代表负责的一届政府,也就是说,政府里面谁是掌权者或客观一点说谁将成为政府的内阁成员,取决于立法议会中占大多数议员的投票,而立法议会的代表则是通过普选选举产生。这种政治体制的特点就是政府必须赢得议会的支持,最初还是英国人的一套权力制约办法,嫁接到英属北美殖民地以后,殖民地人民就以此为依据开始控制他们的内部事务,因为一旦殖民地组建了责任政府并得到英国政府的批准,总督就应当听从殖民地部长们的建议(比如制定政策等),当然除帝国政务之外。加拿大政坛就是通过这种途径,慢慢地把责任政府的内涵外延不断扩大,通过基于议会的责任政府渐渐地取得了对于政治事务的决策权,进而成功演化为国民自主的政体,最终的结果与美国的独立战争殊途同归。

加拿大的那些事儿》小说在线阅读_第6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漫游国际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加拿大的那些事儿第6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