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伦斯勒将军回到乐维斯顿军营一看,那里居然和河对岸另一洞天。过河军士冒着生命危险,好不容易占据了制高地,有了立足点。眼看英军后援部队就要到来,正盼望着后方部队全力以赴开过尼亚加纳河,扩大战果,占领尼亚加纳半岛。让伦斯勒没想到的是,前线将士浴血奋战,而后方大本营已经全然变了样子。整个乐维斯顿军营全无秩序,混乱不堪,战前的动员口号已经不再起作用了,根本没有人再愿意登船过水。

伦斯勒无奈之下,干脆让船夫开船过去接回加拿大那边的美军,就这样还是没一个人动身。伦斯勒失望至极,写信通知镇守昆士顿的陆军准将瓦德斯沃思(Wadsworth),要坚持、要战斗或要撤退由他自己决定,并答应如果决定撤退,还可以支援两只船去接应。在第二天做军事汇报时伦斯勒这样说道,“简直难以相信,就在我们完全赢得胜利的时候,未参战部队的士气就降到极点。我想尽办法督促部队过河,却都是徒劳无益。”

英国将领雪佛率军向前进攻之际,斯考特和瓦德斯沃思已经收到伦斯勒的通知。当时,昆士顿高地上的美军有125名常规步兵,14名炮手和296名民兵志愿军。美军将领开了个碰头会,一致决定放弃未完成的战场工事,撤退。斯考特退到高地顶端,丢起一些栅栏和柴草,想引开敌人注意力,方便美军撤离。他在阵地前沿架起6磅口径的火炮,右侧木屋周围辅以步枪手为撤退做掩护。

雪佛则不急不慌等着大部队的全部到来,做足了反功的准备工作之后,终于在下午四点发起攻击(距伦斯勒发起首次进攻十二小时之后)。

第41步兵轻装连和第35民兵连首先向美军开火,一些印第安人也开始向斯考特右侧的美军步枪手出击。一阵排枪过后,印第安人已经刺刀上膛,弄得美军步枪手莫名其妙,立刻后撤逃跑。雪佛将军下令发起总攻,所有英军一起向美军开火。密集的枪炮声立刻唤起了印第安人的一片吼叫声,美军一听,仿佛英军总攻的号角吹响。美军看到印第安人个个挥舞着战刀,心中越发恐慌,认为美军已陷重围,立刻阵脚大乱,兵败如山倒,后撤似退潮。

瓦德斯沃思遥指东岸乐维斯顿美军军营和那些不来过河增援的美军,怒目圆睁,切齿大骂,带着300多人撤退到悬崖峭壁上无路可走,最后投降。斯考特、托腾(Totten)和另一队美军摸爬滚打顺着陡峭的山坡来到河边,却没有任何船只来营救,眼看莫霍克印第安人已经疯狂地打死了两名军官,斯考特害怕被印第安人屠戮,赶紧举起白旗(其实是托腾的白色领带)向英军投降。即使这样,印第安人没来得及刹住,头两名投降的美军军官已经倒在印第安人的弯刀下。情绪大涨的印第安人从高地继续向河边美军人群中射击长达几分钟。

投降以后,斯考特才吃惊地发现,还有500多人的美军埋伏在高地周围,这时这一队人马也无济于事,一看前面的美军不见了踪影,他们也不得不投降。

昆士顿战役最终以美军攻占昆士顿的进攻部队全部投降而结束。伦斯勒率领的6000多人中,被打死打伤的有300多人,被俘虏了958人,包括准将瓦德斯沃思和上校斯考特、四名中校级将领和67名其他指挥官。英军还俘获了一门6磅口径大炮和新约克民兵团军旗。加拿大这边阵亡的人数是十四人,77人受伤,但主将巴洛克的阵亡一度给加拿大一方造成很大的心理阴影。

雪佛将军立即叫停休战,邀请伦斯勒派外科医生过来治疗受伤的美军战俘,伦斯勒也是顺水推舟答应了和谈。这次战斗结束后,伦斯勒将军即刻卸任,亚历山大.斯密思接替他的职务。

斯密思此人前面多次提到,他不听伦斯勒指挥,也故意拖延不来参加抢渡进攻,他对伦斯勒的无视与傲慢严重打乱了美军进攻的计划。直到斯密思掌握了3000多人的兵力以后才加入了战斗。后来,斯密思装模作样地在埃利堡附近也渡河作战,但军心已经动摇。由于此前斯密思拒不发起攻击,叛变的谣传甚嚣尘上,斯密思无法再接任总指挥一职,单枪匹马悄悄溜回他在弗吉尼亚的老家去了。

且说1812年初冬季节,圣劳伦斯河冰冻刺骨,美军全部躲在过冬棚里,东线基本未动干戈。正当尼亚加纳烽烟四起,战斗正酣之际,在250英里之外相邻城市阿尔巴尼驻扎着这支实力强劲的亨利.迪尔本军。

迪尔本少将在美国独立战争中战功赫赫,曾是杰佛逊总统的战事国务卿。此次受命指挥北方战局,迪尔本却与赫尔部有隙,一度对于尼亚加纳的争夺战冷眼旁观。迪尔本少将熬不过上面再三催促,这时只得率领他的第七步兵兵团,带着炮兵和骑兵,准备配合尼亚加纳的进攻开始向蒙特利尔进兵。

迪尔本少将调兵遣将声势浩大,却不愿亲自率军突前,只是命令下属部队先行起兵。在伦斯勒已经推进到昆士顿高地之时,迪尔本仍然在阿尔巴尼周边打转,全无向加拿大进兵之征兆。11月初,迪尔本率部才到普拉兹堡(Plattsburg),扬言将亲率大军长驱直入蒙特利尔,甚至已经带兵深入到奥德尔镇(Odelltown)。

可是他的部下众军来到加拿大边境后开始裹足不前,不愿越雷池半步。迪尔本派遣小股先锋队进入加拿大境内的拉考尔磨坊(Lacolle Mills),却遭到加拿大地方武装部队和印第安人的袭击,被迫撤回尚普兰村镇。这时,迪尔本率领的佛蒙特和纽约志愿军已经公开表明不愿过境作战,迪尔本只好悄悄地掉转马头挥军返回到普拉兹堡,将部队安置在过冬棚,自己一边找乐子玩去了。次年,迪尔本取得过几场小小的胜利之后,被人替换下台。

这场战役到底谁应该担负战败责任,美军一方一直争论不休。伦斯勒将军人气较高,本来应该赶走丹尼尔.汤普金(Daniel Tompkins)成为纽约州州长,但他后来进入了美国众议院。约翰.阿姆斯特朗(John Armstrong)将军作为战时国务卿在他的《1812年战争备忘录》中盯住伦斯勒一顿责难,引起了伦斯勒的愤怒反击。伦斯勒把阿姆斯特朗比作本尼迪克特.阿诺德,直接责怪克里斯蒂中校胆小如鼠,说成“他的失败导致了全军的溃退”。

加拿大方面,巴洛克将军的战死无疑是英军遭受的最大打击。巴洛克将军以他的自信和主动出击激发了上加拿大殖民地英国军队、民兵武装、印第安人和当地居民的战斗豪情。其继任者雪佛将军因为赢得了最后胜利被授予男爵爵位,但雪佛将军还是无法在全军上下得到对巴洛克将军那样的崇敬。雪佛将军在巴洛克将军自我牺牲的基础上取得了战斗的最后胜利,但他在昆士顿战役胜利后没有进攻尼亚加纳堡,只是用大炮轰炸之后弃之而去,自然无法逃避人们的责难。随后的四月份,雪佛将军在约克战役中被美军集中优势兵力击败。那场战役,雪佛将军寡不敌众率军撤退,从战术讲应该没有错误,但他的行为让当地民兵武装、上加拿大议会和约克人民感到被抛弃的滋味,终于被上加拿大政府撤职。

上世纪,加拿大著名歌手斯坦.罗杰斯(Stan Rogers)的一首“高地战士麦克唐奈尔”使得巴洛克将军的助手约翰.麦克唐奈尔永驻于加拿大人民心中。昆士顿战役甚至出现在加拿大非官方国歌“永恒枫叶”的歌词中。

不过,小小的美国海军奇迹般地战胜了世界最强的水上舰队皇家海军,多少给尼亚加纳一线全面溃败的美军赢得了一些颜面。在新斯科舍沿海,伊萨克.赫尔(Issac Hull)将军指挥着装有44门火炮的驱逐舰“宪法号”摧毁了皇家海军的护卫舰“战士号”。在弗吉尼亚海岸一带,舰长雅克.琼斯指挥着18门火炮的“黄蜂号”击溃了英国海军布里格“欢乐号”。美国海军取得的节节胜利一扫美军在加拿大陆路战场上的阴霾。

加拿大的那些事儿》小说在线阅读_第5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漫游国际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加拿大的那些事儿第5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