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7月份,霍雷肖.盖茨(Horatio Gates)将军被任命为大陆军北方部队的总司令。他在克朗波因特只留下300多人驻军,把大批的部队撤回提康德罗加堡,加强了这个战略要塞的防御工事。而撤退而至的阿诺德将军负责在前方克朗波因特指挥美国舰队。当年整个夏天,美军都忙于增援提康德罗加堡的军事力量,驻防军队一度多达10000人。

10月7日,英军舰队已经打造停当,卡尔顿开始向前推进。9日英军舰队来到尚普兰湖上。10月10日到11日在瓦尔古岛和西岸之间进行的海军对决中,英军重创阿诺德的海军舰队,迫使阿诺德撤退到克朗波因特。阿诺德又觉得克朗波因特的防守不足以抵抗英军连续不断的进攻,很难保住这个城堡,于是不得不又撤退到提康德罗加堡,英军于10月17日占领克朗波因特。

卡尔顿的军队攻占了克朗波因特后,派遣小股部队推进到离提康德罗加三英里处,想引诱盖茨将军出马决战,可是盖茨将军依仗提康德罗加坚固的城堡和充足的兵力坚守城堡,不轻易出兵。11月2日,眼看冬季来临,美军踞城死守,无奈之下卡尔顿撤出克朗波因特,冬季到来之前已经退回到魁北克温暖的军营里。

入侵魁北克的美军完败逃回,给美军带来了巨大损失,但阿诺德从魁北克撤退的稳步行动和他在尚普兰湖上打造的美国海军有效地延迟了英军的快速反攻。事后,卡尔顿因为没有及时追击从魁北克撤退的美军而受到伯戈因的猛烈批评。大英帝国的朝堂之上就有人开始弹劾卡尔顿,加上英国殖民地主事国王乔治政府的战事国务卿乔治.日耳曼不喜欢卡尔顿,伯戈因取代卡尔顿成为了魁北克总督。

占领魁北克和其他英属殖民地一直是美国国会在独立战争期间要实现的目标。不过,曾经一度支持过这次入侵行动的乔治.华盛顿认为,任何进一步的远征行动需要投入太多的人力物力,不利于十三个殖民地在自家门口与英国政府军的主要战争部署,所以美国企图再次派兵攻占魁北克的计划一直没有得到完全实施。

在巴黎和会讨论期间,美国使团想要把魁北克作为战利品而交由美国掌管的要求没有得逞。本杰明.富兰克林本来对1774年《魁北克法案》划归魁北克的俄亥俄地区感兴趣,在和平谈判中故意提出建议要把整个魁北克割让给美国,结果美国人心满意足地收下了他们梦籍以求的俄亥俄州。

“1812年战争”中,美国向英属北美殖民地发起了又一轮入侵行动,也是期望当地民众给予支持。那一次入侵行径也属徒劳无益,但在加拿大历史上却意义重大,被认为是现代加拿大人诞生之起因。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正是:统一北美求独立,脚跟不稳何所依。要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四十六回

堤内损失堤外补,铁杆忠义向北来

却说蒙特利尔被占领期间,本杰明.富兰克林带着游说团来到蒙特利尔,欲凭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加拿大人支持并加入美国人的独立事业,虽然游说不成,却也没有白跑一趟。他在蒙特利尔办起了美国“解放者”的喉舌报纸“大公报”(Gazette)。而那位美国的耶稣教会牧师约翰.卡罗尔也没有赢得加拿大传教士的支持,蒙特利尔人为美军提供了大量人力物力,到头来人家美军竟然以毫无价值的“大陆会议”发行的纸币作为报酬,美军在蒙特利尔的存在尤其不受欢迎。

攻打魁北克的美军一撤离,蒙特利尔就成了不设防的城市,但魁北克总督卡尔顿并没有穷追不舍斩尽杀绝,却让美军逃了个舒服,逃了个干净。这下好了,入侵者美国人被赶跑了,从此殖民地在后来独立战争进行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再受到美国人的惦记和侵扰。

可是,如果说魁北克政府和大英帝国政府精心制定的《魁北克法案》是为了赢得加拿大人忠从于大不列颠帝国的话,这个目的显然没有达到。从当时支持美军的人数就一目了然了,卡尔顿总督好不容易拉起不到2000人马效忠王室,可加入反叛的人也不小于这个数。主教布里安对不忠于天命所归的英国王室、加入反叛美军的加拿大人处以教堂最严厉的惩罚。但这些都不足以说明任何问题,绝大多数加拿大人还是对这场战争表现出了无动于衷的态度。

对于海洋殖民地如新斯科舍、爱德华王子岛和纽芬兰的定居者来说,美国人搞独立战争对他们构成不了真正的威胁,也绝不会有太大的吸引力。况且,当美国人切断了面粉供应以后,纽芬兰的渔民还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有些沿海城镇,如爱德华王子岛的小小都城夏诺特敦(Charlottetown),在英军控制海洋的局面形成之前,经常受到美国海盗的袭击。

关键是富迪湾这片土地上的人民。自驱逐阿卡迪亚人以来,来自新英格兰殖民地成千上万的种植园主填补了阿卡迪亚人走后的农场空白,他们已经在安纳波利斯盆地、芝妮(Chignecto)半岛甚至西至圣约翰河(St. John River)一带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生活了几代人。他们往往成群结队地仍然与家乡殖民地保持贸易活动,维护着与家乡殖民地割舍不下的纽带关系。

新斯科舍殖民地存在着这么一帮潜在的反叛人口,新英格兰的十三个殖民地怎会不加利用。1776年,缅因殖民地的反叛者和一些当地定居者围住了坎伯兰堡(Fort Cumberland,即以前的博赛留堡),好在哈利法克斯派来了英国援军驱散了这些企图进攻的反叛者。

“坎伯兰叛乱”是战争后期发生在新斯科舍殖民地的唯一反叛事件,也是美军给这一地带造成的最严重破坏。当皇家海军远离基地时,美军要么乘机袭击商船,要么煽动当地印第安人对抗英军。新斯科舍人得益于这场战争的最大好处是要到了大量的食品和物资,但他们对于是否参与战争的态度与当时阿卡迪亚人没什么区别,就想保持中立。如果“新斯科舍保持中立的美国佬”在战争中没有直接卷入对抗英国的行动,而是老老实实,心照不宣地保持着对宗主国王室的忠诚,那么,新斯科舍人继续呆在大英帝国的保护伞下还是有保障的。

1783年《凡尔赛条约》确认了美利坚合众国的独立,但也确保了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继续存在。另外,在领土分割上,至少现在回想一下的话,还是不利于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尽管英国政府的怀柔政策并不是军事上处于下风,而是出于和自己曾经的殖民地搞好关系,尤其是通过某些让步在经济上重新掌握北美贸易的优势地位。美国人对整个加拿大的领土要求自然遭到拒绝,但英国政府的代表团却愿意在边界问题上相互讨价还价。最后的决定是,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边界线从圣克诺伊河到圣劳伦斯和大西洋之间的高地向西以45度纬线到圣劳伦斯河为止,然后沿圣劳伦斯河和大湖区的中心线为界。大湖区西端再向西沿着毛皮交易线到伍兹湖一直到往西延伸。这样,这条国界线不是按照历史上固有的界线,也没有地理或军事上的因素,英属北美殖民地(未来的加拿大)通过这个条约丧失了大片本来属于自己的国土,特别是圣劳伦斯河以南的大片土地,及大湖区与俄亥俄河密西西比河之间的疆土。

1783年的《凡尔赛条约》其实就是俗称《巴黎和约》的一部分。更准确地说,《凡尔赛条约》是指英国分别与法国和西班牙在巴黎凡尔赛宫签署的条约。真正同美国人签署并承认美国独立的《巴黎和约》则是在法国巴黎雅克路56号,殖民地代表有约翰.亚当(John Adams)、本杰明.富兰克林和约翰.杰伊(John Jay)签字,而英国代表有大卫.哈特莱(David Hartley)签字。哈特莱是英国议会议员,代表英国君主国王乔治三世。当时他选择了离雅克路44号英国大使馆(签字中立地)很近的一家宾馆里下榻,按下不表。

加拿大的那些事儿》小说在线阅读_第4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漫游国际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加拿大的那些事儿第4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