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不过,殖民地人民的精神面貌却令人感动,就连处处与瓦德利尔比高低的蒙特卡姆也被深深地打动了。其实蒙特卡姆更加容易面对战败的可能性。1757年他写道,如果法国能够控制渔业资源的话,新法兰西就不会遭受无法弥补的损失。在那年饥饿来临时,他的副将弗朗索瓦.加斯顿.莱维斯(Francois-Gaston de Levis)赞扬了殖民地人民表现出的坚毅决心,被新法兰西人民在艰苦条件下为求生存所迸发出来的各种智慧所感染。“如果英国人在欧洲战场取得的成功没有在北美多的话”他写道,“他们就不会坚持多久,也无法支撑这场战争所需要的巨额花费”。确实,如果新法兰西的小股防御部队和机动队伍能够继续拖住英军,新法兰西殖民地就会因为比英国纳税人更有耐力而幸免于英国军队的占领。

瓦德利尔在蒙特利尔率众投降了,对于法军武装力量来说战争还远没有结束,他们随后又组织起了多次的反攻,然而已经势单力薄,无济于新法兰西的最终灭亡。可是对于继续要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加拿大人来说,亚伯拉罕平原上的战斗似乎已经决定了他们的命运。

1759年,魁北克城的军人人数超出了所有可能的估算:下至十三岁的男孩,上至八十岁的老翁都自愿前来参战。若说当时的男人们没有摸过枪几乎是十分离奇的一件事。他们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故土的眷念之情,因为将要被敌人占领而更加难以割舍。1760年撤退期间,一些个别法军仍然控制着房舍和工事,不愿舍弃离开,要与土地共存亡。莱维斯被迫釜底抽薪,干脆放火烧毁房舍,才带领着残余部队退守蒙特利尔。五年来,四分之一的加拿大人都变成了新法兰西的武装力量,在自己的家乡经受了战火的洗礼。每一个社区都未能幸免,但是毁灭性的打击却以魁北克城和周围村镇为最大。在这片最古老人口最稠密的殖民地,城市沦陷以后,当幸存下来的军人回到家里,寻找他们熟悉的生活场景、等待收割的庄稼和活蹦乱跳的牛羊时,已经完全是满目沧桑、一片废墟。

到底有多少加拿大人死于这次战争一直是个未知数。在各个战场上都是伤亡惨重,人员损耗持续增多。像城镇和农村,每个人都有可能面临饥饿和感染。敌人入侵和经济恐慌只留给殖民地人民对未来的巨大迷茫。在这次战争中,可能有六千到七千加拿大人死于战火,相当于当时加拿大人口的十分之一。战败意味着要面临阿卡迪亚人和皇家岛居民的境遇,但也意味着社会复苏迎来了机会。到1759年底的时候,殖民地人民可能渴望的是更加有效控制的社会秩序,毕竟世世代代的居住民、商人、探险家、艺术家和其他各色人等在一个世纪和更长时间里朝夕相处的家园就这样遭到了毁灭。他们返回到家园,勉强度过接下来的冬季,等待在外国人统治下社会得以发展。

战争后记:随着英军占领加拿大,法国人在北美大陆上建立殖民地这个唯一严肃的目标终于画上了句号。虽然法国人对加拿大这片领土的统治延续了一百五十年之久,也只有过去一百年的定居才算得上是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与北美英属殖民地相比,法国人所占据的这片可以称为加拿大的领土,无论从人口结构、经济发展还是技术进步来看,是远远滞后的。

新法兰西的命运受制于以下几种因素:毛皮交易,虽然支撑殖民地的经济来源,但战线拉得过分狭长;缺乏技术劳动力和资本投资;以及专心致力于开疆拓土和欧洲战场的败局。但是,如果说法国的百合花旗从圣劳伦斯地带消失了的话,法国人这个民族并没有沉沦下去。世世代代的加拿大人民已经深深扎根于北美这片热土,他们的语言、宗教、习俗和社会结构,在到了1760年的时候,已经根深蒂固,完全可以在任何政权变更和社会动荡中幸存下来。

截至到现在,我们将要看看这个象中国的饺子一样被包裹着的法国人和罗马天主教文化是如何在讲英语并占绝对多数的新教帝国内部腾挪移步行云流水般生存下去。

正是:功力不足欲称霸,不事经营毁民生。要知福祸端详,且看下回分解。

第四十回

穆雷仁政子民归心,英法反差土著反叛

至少在北美大陆来说,还从来没有人想过,七年战争的结果竟是新法兰西的灭亡,大不列颠王国彻底占领了北美这片新大陆。

以往情况下,英属十四个殖民地以北以西完全是法国人的势力,其活动范围仅仅限制在大西洋沿岸,还动不动受到法国人的威胁,离新法兰西比较近的几个殖民地人民没少遭受法国人及其盟友印第安人的侵扰。如果法国人多少塌下心来经营已有的殖民地发展的话,那么英属殖民地也就只好乖乖地呆在东海岸一隅,看法国人脸色过日子了。可是,大英帝国偏偏就出现了象威廉.皮特这样眼光长远目标远大的领导人。他们厚积薄发,早就打造了一支当时世界上威力强大的海军力量,把大西洋两岸严密的封锁起来。

当时机成熟以后,英国人终于把战争的矛头指向了北美的新法兰西,反正这次英国人铁了心要永远改变在北美被法国人包围的这种固有状态,荡除过去一直笼罩在英国人头上的阴霾。没有想到的是,脆弱的新法兰西是覆灭了,这些远在大洋彼岸的北美殖民地也开始不怎么把宗主国大英帝国放在眼里了。为了对抗和最后消灭新法兰西,英属殖民地早就拥有了隶属于自己指挥的武装部队,各个殖民地开始坐大,已经对宗主国大不列颠发起了挑战。内战的苗头已然出现,其中十三个殖民地欲谋求摆脱宗主国的束缚,自立门户闹独立。

可是法裔加拿大人的未来是什么?在说着英语信奉新教的英帝国内部,罗马天主教将何去何从?《巴黎和约》结束了波及世界的这场战争,其中自然会有专门决定新法兰西命运的条款。

《巴黎和约》在战胜国英国的大笔挥动下,加拿大人成为了大英帝国的子民。他们的宗教信仰自由确实得到了保证,可是在大不列颠没有政治权利,罗马天主教到底算什么?英国国王的新子民如何来遵守英国国法,如《普通法》,习惯于总督和参事会统治的法裔群体如何适应“议会制度”?在活力四射、蓬勃发展和幅员辽阔的大英帝国,这个刚刚被占领的小小殖民地将发挥什么样的经济作用?既然加拿大已经成为了大不列颠多样化体制和商业系统的一员,曾经在新法兰西至关重要的毛皮交易和加拿大毛皮商将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难道在英国人的统治下,加拿大也将沦落为在法国统治下那样娘不疼舅不爱的地步,或者会得到他们长此以往渴望得到但被迫滞后的发展?总而言之,新法兰西的覆灭将给加拿大法国人及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带来的到底是毁灭还是意味着新的开始?

1759年9月18日,英国国王的助理让.巴普蒂斯特.尼古拉.罗氏.拉梅扎伊(Ramezay)、海军上将查尔斯.桑德斯(Charles Saunders)、将军乔治.唐舍得(George Townshend)代表法国和英国国王达成了《魁北克投降议定书》并签字生效。

拉梅扎伊的所有十一项要求全部得到英国军队的首肯:战争的性质、保护人民和财产、罗马天主教的宗教自由等。此后不久,法军重新夺回魁北克的图谋失败。一年以后,新法兰西政府在蒙特利尔投降。

魁北克投降议定书中与英国国策相关的条款只有“罗马天主教的宗教自由”这一条,而蒙特利尔投降协议中就法国人的未来则规定得比较详细而明确。这次,法国人的要求是,未来主教要由法国国王任命。这显然是太奢侈了,都成了人家英国王室的子民,法王怎么会有权利任命主教。这一条遭到英军的拒绝,但宗教自由和教堂财产依然也在保护之列。蒙特利尔的投降条件还有,六万五千多法国人中任何人都可以带着财物离开殖民地。当时确实有一些法国人选择了离开,但在新法兰西的一半法国军人却选择就地定居,不愿再回法国。因此,除了英国人做了一些必要调整外,加拿大这块土地上的人口保持没变,人民生活还是按照占领前的方式进行。

占领新法兰西造成的战争损失局限于魁北克城和沃尔夫将军烧毁的邻近农场。但是,占领期间,英国人组成的军事政府还是比较高效而仁慈的。仁政的实施很快把新法兰西居民教化为英国国王的新子民,战争的创伤慢慢愈合。

加拿大的那些事儿》小说在线阅读_第3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漫游国际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加拿大的那些事儿第3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