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值得一提的是,蒙特卡姆作为一名赫赫有名的战将,还拥有个人极高的道德品质和战术素养。在1757年他赢得的几次漂亮战役中,由于印第安盟友在已经协商好投降协议之后,冲出城堡滥杀英军士兵,成为蒙特卡姆一生中的一个诟病。尤其是在美国作家詹姆斯.库佩(James Fenimore Cooper)的小说《最后的莫西干人》中,蒙特卡姆(电影中应该叫“蒙卡罗”)与马瓜谈及报复英军行动时,只是说法军若参与这样的屠杀“将会使法国蒙羞”,似乎蒙特卡姆所做的只是没有让法军参与其中。这部电影对蒙特卡姆刻画得象小丑一样挥舞着帽子,低声下气,根本不像一位叱咤风云的高级将领,极尽丑化之能事,显然极端鄙视这位法国将领。其实,真相是蒙特卡姆个人想干预阻止这种滥杀行为,甚至一度要用自己的生命换取那些被俘英军的性命,无奈战争就这样残酷,蒙特卡姆最终没有能阻止印第安人的暴行(按该电影的情景,一报还一报倒也说的过去)。

蒙特卡姆标志性的战役要数1758年的钟琴炮台之战,他带领不足4000人马打败了16000英军。这场战役应该是蒙特卡姆一生中最伟大的胜利,当然也是由于英军指挥官水平太次,居然在战略战术上犯了一大堆低级错误。从整个战役来看,蒙特卡姆都展现了极高的军事领导才能,高超的驾驭水准。

亚伯拉罕平原战役是人们对蒙特卡姆评头论足的另一个焦点。先不论强大的英国海军和围城形势,也不说同样杰出的英军将领詹姆斯.沃尔夫如何如何,即使在英军几次强行登陆魁北克城下时,蒙特卡姆也是成功打退了沃尔夫的每一次进攻。至于英军出其不意地在上游登陆,蒙特卡姆置坚固防御工事于不顾,出兵选择与敌人展开激战,也是为了减轻魁北克被围的压力,和他自己十分自信的体现。无奈遇上沃尔夫将军技高一筹,蒙特卡姆将军死无足惜。

最后他被滑膛枪弹击中腹部,在圣查尔斯河岸上的战地医院里,当医生告诉蒙特卡姆已无挽救希望时,蒙特卡姆平静地说,“将士战死在沙场者,幸也!”

威廉.皮特

第三位高人是1756年出现的威廉.皮特。

这是一位英国政治家,硬是把乔治二世从反对他扭转成赞同他,最后成为大不列颠帝国的首相。

皮特坚定地支持在殖民地与法国战斗,不赞成打欧洲战争,而国王担心的是英军和盟友会在德国的土地上吃败仗。经过一系列外交努力,国王最后还是让皮特腾出手来在北美大展拳脚。除非皮特被排挤在外,否则英国的对外政策就一定要同法兰西帝国决一雌雄。在皮特看来,英军不仅要击败法军,还要占领北美大陆上的新法兰西殖民地。

虽然北美大陆上英属殖民地的整体军事力量已经比法属殖民地的更加强大,不过在战争组织能力上法军表现得更加出色,因此一旦战争开始,法军首先会在一定时期内占据优势。可是,渐渐强大的英国海军对海洋的控制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战争后期,英军的后勤供应得到保障,军队补给和军用物资源源不断从英国运送过大西洋,而法国只有依靠殖民地的那几号人同永远也打不完的英军作战,从法国得到的补给几乎没有。战争接近尾声的时候,十四万英军中有两万英军在北美打仗,这与强大的皇家海军给予了有利支持是分不开的。而这一切都是这位战争首相一直努力并最终达到的效果。

在纽芬兰问题上,皮特力排众议,寸步不让,坚决不能与法国共享这块土地,也曾经成为英法战后和平协议的破坏者。但皮特宣称宁愿失去右臂也不能与法国平分纽芬兰,甚至后来声称宁愿放弃伦敦塔也不能割舍纽芬兰的一寸土地。纽芬兰在战时被认为拥有巨大经济和战略价值,是北美战争的粮草大后方,那里盛产的鱼类产品可供军队给养。

1760年英军占领蒙特利尔后,北美大陆上的战争几近结束,皮特的权力也达到了巅峰时期。可是随着乔治二世去世和乔治三世的继任,皮特的政治生涯急转直下。乔治三世本来把皮特看做自己的政治伙伴,可是无法接受皮特与纽卡斯尔的结盟。乔治三世还反对英军在德国的干预政策。受人挑唆,詹姆斯三世相信,“皮特拥有一颗最黑的心”。俗云:主疑臣危。尽管皮特兢兢业业为大英帝国在全球范围的霸业日夜操劳,但在西班牙问题上与内阁同僚意见相左,不得不退出政坛。皮特非凡杰出的才能就连身边的同事也乐意看到这个出类拔萃的人赶紧离开岗位。

1766年《伦敦杂志》献给皮特三个词作为他在七年战争中为英国所做的杰出贡献:壮观的人生、普鲁士精神和深谋远虑。后人们更多地从他的战略战术思想的执行者身上看到皮特独特的天赋与才能:詹姆斯.沃尔夫的英雄气概曾经一度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克里佛(Clive)证明了自己就是“天生的将军”,以及弗雷德里克(Frederick)完全可以把自己的名字写入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战略家名录。

皮特与这三人维系着一种既象父子又象师生的密切关系,人们很难把他们取得的辉光战果与皮特的强力支持分割开来,也就是说,没有皮特的坚强后盾,这些披坚执锐的将士将威力大减。皮特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皮特在“那些男孩子们”的心目中犹如一位长者,如柯贝尔(Keppel)和捕快戈里(Goree)当时都三十来岁,都是听着皮特的明确号令闯天下的。也正是皮特这位伯乐才相中了沃尔夫率军攻陷魁北克,当然也成就了沃尔夫在亚伯拉罕平原创造他临终的胜利辉煌。

皮特突出的成就就是在整个战争期间为英军提供足够的后勤保障和财政支持,拖垮了法国人和他们的资源,使英国能够集中精力投入到关键的战场:加拿大和西印度群岛。

正是:将相命运各不同,芸芸众生堪何从。要知新法兰西人的命运,且看下回分解。

第三十九回

新法兰西儿女齐上阵,百合花旗麾下玉石焚

“战争丰富了加拿大”当一位战事军官在看到宗主国法国为当初新法兰西的军事建设投入巨大的物力人力时不禁这样说道。但他也一定看到,战争摧毁了和平时期建立起来的所有经济细胞,正是这些构成新法兰西社会的经济细胞才让新法兰西看起来比一个世纪前更像个与当时时代相符的人类社会。而七年战争打下来,这里的一切又恢复到以前艰苦的初建状态。好歹英国人成了战胜方,怎么说都不足以掩饰他们的光辉,这里不提也罢,而法国人在战争中的生活可就惨了。

特别要提的是,七年战争后期,加拿大新法兰西殖民地的男人们从十六岁到六十岁都从军征战,殖民地若按教区划分的话,各个教区到处都是招兵买马的军营。基本上四分之一的人口每年夏季都要投入到各类服役中去。民兵们不仅要参加防守前线的战斗,大多时候都是同正规的英军较量,而且还要为连绵遍野的军营提供后勤服务,搬运物资,保持储备,修桥补路,修建城堡要塞。这个时期,殖民地的人民活着者就是为了保家卫国,一切都以战争为重,而战争带给人类的后果只有死亡和破坏。新法兰西殖民地的死亡人数持续增多,工农业生产几乎荒废。

由于物资紧缺,价格大涨,金属零币消失,纸币贬值。采用定量供应后,皇家军官还跑到农村地区寻找秘藏的食物和谷物充公没收。居民的家畜,先是牛、猪和羊,后是马,什么道义仁慈的全然不顾,统统都切碎下到煮饭锅里。在1757年到1758年的冬季,出现了更加严重的物资食品短缺现象,定量供应也大幅缩水。

由于政府无力控制基本食品的价格飙升,蒙特利尔和魁北克的市民一度走上街头举行了抗议活动。可能没有发生过真正的饥荒,但天花病毒的肆虐,缺乏营养,加上非比寻常的严寒,殖民地人民的艰难困苦可想而知。

加拿大的那些事儿》小说在线阅读_第3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漫游国际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加拿大的那些事儿第3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