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之所以叫“国王的女儿”,意思是这些人由国家提供所需费用,这些妇女中没有王室甚至贵族血统。大多数妇女都是平民出身的普通人。她们从国王那里接受了50里尔(当时法国的货币单位)作为嫁妆,如果与士兵结婚的话,这个嫁妆数额还会更高些,旅途费用也由国王出。其实,当时法国还是有很多穷人,尤其是法兰西岛和诺曼底的居民都很贫穷。这些应招前来的女孩应该是至少失去了一方父母,尽管无需双亲都不在人世。有些女孩父母都在。

抵达新法兰西

总共有737名妇女在新法兰西喜结连理,大多数与当地农民结了婚,有些嫁给了士兵(大部分是卡利尼昂.萨利尔斯兵团留下来的士兵)。

其中还有一些非法裔女孩。如玛丽.兰卡纳斯赟(Marie de L’Incarnation)在1668年写道,荷兰、德国、西班牙和葡萄牙均有一名妇女应招前来。大多数女孩都来自中等或下等家庭,那笔嫁妆和某种更加自由的社会地位足以吸引她们前来新法兰西。

融入到新法兰西社会

这些妇女们相继在魁北克城、三河城和蒙特利尔上岸,很多人很快就找到了如意郎君,因为早就有单身男人等在船坞,心里不知想了多少的甜言蜜语和相思仰慕要向她们诉说。如果双方情投意合,就会找一个公证人达成结婚协议,通常情况下会在两周以内到教堂举行宗教仪式。很多“国王的女儿”都在到达新法兰西之后一个月内组成家庭。

这些“国王的女儿”在初期遇到的问题是如何调整到新的农业生活中来。正如玛丽.兰卡纳斯赟写道,这些“国王的女儿”大多数都是城镇女孩,很少有人知道怎样去做农场工作。当后来招募了更多农村来的女孩之后,这个问题虽然存在但已经情况好多了。

后续而来的“国王的女儿”中大约还有300多名妇女也在新法兰西结了婚。她们中有的女孩在诺曼底港口上船前改变了主意,有一些在路途中死去,还有一些又回到法国,从未结婚的人很少。

“国王的女儿”的显赫后代

冰球名人堂(Hall of Fame Hockey)著名的冰球队员本尼.乔弗里昂(Bernie Geoffrion)就是玛丽.普利沃特(Marie Priault)的直系子孙。作为“国王的女儿”,玛丽.普利沃特于1669年来到新法兰西不久就嫁给了一位农夫也是卡利尼昂.萨利尔斯兵团的战士皮埃尔.乔弗里昂(Pierre Joffrion)。凯特琳.桂茜来(Catherine Guichelin)的后代之一成为了加拿大首都安大略省渥太华的创建之父(是指下一句话里提到的治安长官,凯特琳是新法兰西唯一一位受到从事妓女指控并被判刑的“国王的女儿”)。路易斯.库特里(Louis Courtlee)则是凯特琳私生子玛丽.瓦舍尔(Marie Vasher)的后代,是渥太华的首位治安长官。他的儿子多米尼克.库特里(Dominique-Amable Courtlee)当上了加拿大议会议员。

谣传和市井传说

市面上偶然也流传着一些误解,说是“国王的女儿”是从巴黎人渣中招募来的女人,很多妇女从事妓女行当。这个不真实的说法起源于一个事实,那就是在十七世纪很少有巴黎的妓女被逮捕,并作为惩罚措施而送到大小安第列斯群岛(Antilles)殖民地。后来极少数作家错误地把她们与“国王的女儿”联系起来,好像法国免除把罪犯放逐到加勒比农场的事,是招募当龄妇女帮助增长新法兰西人口这项计划中的一部分。

按照作家皮特.加涅(Peter Gagne)的看法,这些所谓人渣女人没有一人到过加拿大,那些800多人的“国王的女儿”中只有一名凯特琳.桂茜来在加拿大期间确实受到从事妓女行当的指控。她在1675年8月19日出现在“新法兰西政务会议”上,被指控“过着不体面的生活,从事妓女行当”。她从魁北克城被驱逐出来,朋友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凯特琳.桂茜来在丈夫回到法国后显然变成了妓女,在丈夫不在身边仍然已婚状态下生下了许多孩子,至少解除了两次婚姻,回到索雷尔(Sorel)后又结了两次婚,先是魁北克然后是蒙特利尔、魁北克。

即使在今天,也有相当数量的法裔加拿大人和英裔加拿大人也对“国王的女儿”是怎么回事没有明确的概念。由于历史的原因,英裔加拿大人总是把“国王的女儿”往不好的道听途说一面生拉硬扯,而法裔加拿大人如果不是了解这些很可能就是自己先祖的早期女性移民的话,也会被她们“不光彩”的身世而感到自惭形秽,大都有点谈虎变色的回避心态。

再说新法兰西的社会发展,其他形式的经济发展甚至比农业发展更快,这一点应该更多地归功于富有想象力和精力充沛的指挥助理泰隆,和国王陛下的帮助,而不是那些私营企业。泰隆为那些开展造船业、伐木业、酿造业,以及亚麻大麻产业的企业给予了比较高的补贴。

不幸的是,这类企业取得的成功并没有持续多久。波罗的木材(Baltic Timber)和法国制造的船只仍然不入流,英国和荷兰商人可以向法属西印第安人提供更好的奴隶和消费品,因此新法兰西人很快就丢失了这些市场本来就小的份额。

国外竞争对手的冲击和缺乏商业敏锐性,以及当地居民本身的能量问题,这些因素相加,新法兰西真的很无助,整个殖民地社会又快速回复到毛皮交易和农业生产为支柱的严重失衡的经济状态。

有点奇怪的是,事实上新法兰西殖民地的工业规划似乎想要遵循一种重商主义原则,就是说殖民地必须只能为宗主国生产原材料,反过来又从宗主国购买一切成品(即使今天加拿大的经济结构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比例仍然遵循着这样一个传统,现在当然并不是有什么势力故意而为,但自己生产原材料从他国购买成品已经不是那么轻易能改变的传统习惯)。

简.泰隆的想象力和灵感直到在他自己于1672年离开了新法兰西之后才显现出效果来,但也只是昙花一现,他的继任者并没有继承他的这两样东西。

新法兰西的生活把这些曾经总是接受帮助甚至要求帮助的殖民者们训练成了具有非常独立性格的人们。要知道在以往的话,这些殖民者总是对宗主国甚或教堂可能强加给他们身上的任何新的责任总是要一拥而上进行反对的。

新法兰西殖民者的这种习性与那时甚至后来的英国殖民者多少有些区别。但是由于传统上蔑视商业企业,主要的贸易活动还都掌握在那些来自老法国的商人手里,因此在新法兰西,有点像宗主国法国一样,没有产生比较大的或者有影响的中产阶级。

在政府层面以下,那些大多来自老法国的管理人员在服务几年以后就会离开,社会主体基本还是由农场家庭组成。在机器发明之前,较轻的工作都是由大量的劳动力来完成,家庭成了殖民地的财富。

不过,有那么多森林绝对是一种诱惑,毛皮货带来的财富总是现成的。有一个公认的事实就是,每一个加拿大家庭都或多或少与贸易相关。

第二十九回

战斗总督芳提纳克,毛皮交易灵光再现

当骄傲专横的路易斯.包德(Louis de Buade),即孔特.芳提纳克(Comte de Frontenac)于1672年成为新法兰西总督时,新法兰西发展过程中要面对的四个主要问题摆在他的面前。这些问题包括白兰地交易、与印第安人的关系、高卢主义者势力和向西扩展。

柯尔贝尔规划的长期方案是要让新法兰西发展成一个紧凑而自给自足的殖民地,可是新法兰西能出产的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只有毛皮货,而毛皮交易需要不断地扩大地盘来维持毛皮货的供应。易诺魁人的威胁暂时风平浪静,这给了殖民者向西扩展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尽管由柯尔贝尔制定的法国政策要集中精力发展圣劳伦斯河谷,但毛皮交易已经延伸到内陆地区,这就从各个方面消弱了圣劳伦斯河谷地带已定居区的贸易产业。

加拿大的那些事儿》小说在线阅读_第1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漫游国际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加拿大的那些事儿第1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