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这次,尚普兰在魁北克度过了冬天。当时物资十分匮乏,英国商人于1628年7月初劫掠了徒门角(Cap Tourmente)。法国和英国之间爆发了战争,查尔斯一世签发了逮捕敌人商船的许可信(letters of marque),授权英国人可以抓获法国殖民地的商船并进占法国在北美的殖民地。

1628年夏季的时候,一支敌对的舰队包围了魁北克城,要求魁北克城的人投降。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完全是因为欧洲爆发的一次战争。从表面上看,战争爆发的原因是,英国年轻的国王查尔斯一世非要从他的小舅子法国国王那里讨要回妻子的嫁妆,一些伦敦的商人在贾维斯•寇克(Jarvis Kirke,长期住在法国的迪耶普,Dieppe)的怂恿下得到了英国国王的保证,一定要拿下法国人的地盘和毛皮交易。这个寇克有五个喜欢冒险的儿子,这支队伍就是由寇克第五个小儿子率领,去降服魁北克城。可是当时尚普兰拒不投降。不得已的情况下,寇克亲自上阵,俘获了驻扎在加斯佩半岛上的法国人后勤部队,一下子就把魁北克城的供给完全切断了。第二年夏天,当寇克回到魁北克城下时,尚普兰和他在魁北克城少得可怜的定居者不得不以树根草皮为食。在弹尽粮绝无法抵抗的形势下,尚普兰终于投降了。搞笑的是,尚普兰和寇克当时都不知道,一场因嫁妆而引发的英法战争早在三年前就结束了。这样,虽然寇克攻下了魁北克城,但根据英法战后签署的协议,寇克占领魁北克的结果是白忙乎了一场。

尚普兰、耶稣教会传教士简•布雷伯夫(Jean de Brebeuf)和除了五个家庭成员之外的所有法国人被寇克带离魁北克城。寇克包圆了当年所有的皮货和交易所得,还在圣劳伦斯河上俘获了另一支法国救援部队。当得知英法战后协议规定要退回所占法国人在新法兰西的领地时,寇克拒不执行,不愿离开。后来直到查尔斯国王答应给他大笔补偿后,寇克才勉强撤离了魁北克。英国商人花费了四个季度的时间也想利用法国人当中的败类打造起原有的毛皮交易,结果还把尚普兰建立并苦心经营起来的魁北克“居所”夷为平地。直到1632年之前,也就是当英法两国签署了和平协议之后,在百会公司积极推动下,法国人又回到魁北克。从此,翻开了新法兰西历史新的一页。

1633年,尚普兰和一些新的定居者及耶稣教会的人回到了破败不堪的魁北克定居地,准备返回到休伦部落,继续他们于1626年在那里开创的传教事业。他们面临的是从各方面都需要重建的艰巨任务,但魁北克很快就出现了大量新的定居者,各种建筑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1634年,尚普兰再度燃起了他的的探险欲望,他派出了简•尼克莱特(Jean Nicolet)向西出发,远到今天美国的威斯康辛(Wisconsin)州寻找更多的皮货资源,心里仍然惦记着这样会找到通向东方的途径。比以往更多的耶稣教会的传教士们也远涉旅途,来到了乔治亚湾。到1639年的时候,这些人已经在今天米德兰(Midland)附近的桑特玛丽(Sainte Marie)建立起了永久性的传教基地。

其实,在重建新法兰西的中途中,尚普兰已经于1635年圣诞年夜死于魁北克城。为了探索新世界,为了打造北美新法兰西帝国,为了让耶稣教会教化土著印第安人和为了那些追随者的经济利益,尚普兰始终不渝的努力工作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为他赢得了同代人的尊敬和“新法兰西之父”的称号。

第二十三贴

战与和皆因毛皮交易,拉瓦勒主教走马上任

其实印第安人休伦一族自古以来总是面临着来自安大略湖东南面的各族易洛魁人的威胁,只要有什么风吹草动,这两个印第安人死敌就会相互掐仗。而在印第安人部落中,从来就没有像易诺魁人那样能打仗的。长时期积累起来的新仇旧恨全部发泄到了 1648 年的那一年,易洛魁部落终于发动了他们对休伦部族的终结性侵入行动。

那些勇敢而虔诚的耶稣会传教士还没来得及把休伦人教化为上帝的子民就被上帝召回。休伦部落更是一场浩劫。由于军事技术上的失误,招致整个休伦部落遭此大难,这个部落里除了那些印第安战士空有满腔的仇恨和无处发泄的愤怒之外到处一片恐慌,纷纷逃离家园,有的逃向南部和西部的其他部落寻求避难,有的随从活着的传教士来到了魁北克。作为印第安人种的一支,休伦部落的人口就只剩下一些残余部分。他们曾经一度人口众多的家园后来变成了荒无人烟的地方。

易诺魁人的胜利对这个小小的魁北克殖民地来说意味着三个主要结果:对印第安人的使命感完全涤荡殆尽;毛皮交易的收益一年里就减少了百分之五十还多;易诺魁人开始把目标直接瞄向了圣劳伦斯河一带脆弱的法国人定居地。

现在来看看新法兰西殖民地在海狸战争期间的表现吧。当易诺魁人把战线逐渐推进到新法兰西的地盘时,总督路易斯.戴叶布斯特.库朗热(Louis d’Ailleboust de Couloge)不顾一切地同新英格兰殖民地寻求建立防御联盟,但他的一厢情愿遭到拒绝,英国人也害怕易诺魁人来找他们报复。

乌尔苏拉会的修女们(Ursuline Nuns)坚持要离开新法兰西和她们在魁北克的学校。好不容易拉拢了一批土著印第安人放弃他们的野蛮生活,加入了教会,不料一场大火却了却了这些新教徒的心愿,更早地去向上帝报道。

1653年,500多名易诺魁战士包围了三河城。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一年蒙特利尔这个皮货聚散地居然没有收到过任何一张生皮货。

易诺魁人的五个部落联盟虽然摧毁了皮货交易的直接受益者休伦部落,但并没有给他们带来皮货交易的滚滚财源。他们开始想实现和平,“只有和平的环境,经济才有发展”,这是地球自有人以来谁都懂的道理,这时的易诺魁人也幡然醒悟。突然间,易诺魁人的威胁似乎要烟消云散了。

新法兰西幸运地得到了喘息的机会。这时,殖民地又来了一百多名男性定居者,当然也有十几名正值结婚年龄的年轻妇女。只是这个时候,她们的到来似乎不值得一说,不给殖民地的防御添麻烦就已经很不错了,她们发挥的作用还是很有限的。

可是,毛皮交易的突然火爆就太让人高兴了,终于可以有钱赚了,这可是殖民地的财神啊!这些男人的到来和生意的开始回暖给殖民地带来了新的希望。

先别急,看看当时的景况吧。如果把整个定居地作为一个社会的话,这个社会已经破产了。百会公司再次面临着如何维持新法兰西正常运作的问题。

1657年,法国国王向殖民地任命了一位主教。这个事情似乎与解决百会公司捉襟见肘的经济状况没多大直接关系,但至少证明了新法兰西在成长过程向前跨越了一大步。因为传教活动其实在新殖民地也处于竞争非常激烈的形势。

苏尔比斯会(Sulpician)开创了蒙特利尔的传教使命,和耶稣教会的竞争处于白热化阶段,此前他们都企图阻止任命任何主教。最后,年轻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四选择了耶稣教会的朋友佛朗索瓦.拉瓦勒(Francois de Laval)作为主教,而不是苏尔比斯会提名的加布里尔.莱维.葵耶鲁斯(Gabriel Levy de Queylus)。尽管法国鲁昂(Rouen)的大主教坚称由他自己负责新法兰西的宗教事务,贵气十足的拉瓦勒还是于1659年来到了魁北克。

如今位于蒙特利尔北边,和蒙特利尔并排横阻在圣劳伦斯河上的另一个河中大岛就是以拉瓦勒主教的名字命名。此地早先居民也是易诺魁人,法国人到来后被封给了耶稣教会的人为领主。主教拉瓦勒到来后据为己有。

加拿大的那些事儿》小说在线阅读_第1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漫游国际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加拿大的那些事儿第1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