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就是用这种极端自私的心态考虑问题,在他看来,只要还有半壁江山,就足能让他过上奢侈安逸的生活,而那些被金军掠走的土地和子民,则根本就不在赵构的考虑之内。其实这个时候,金军是没有能力灭亡南宋的,赵构本人更没有危险,即便他真想议和,也完全有条件跟金人讨价还价,给国家争取更大的利益,可是他觉得金人还给他留了半壁江山,足够他拿去挥霍的了,所以也就没有再去争取利益,而是急匆匆地与金国缔结了和约。
绍兴议和,是非功过,自在人心,不必过多讨论,问题是一代抗金英雄岳飞之死,与此次绍兴议和有没有必然的联系呢?应该说这两者之间有着极大的关联。从时间上看,完颜宗弼递给赵构的第一封书信是在绍兴十一年九月,这封书信的内容是指责南宋背叛了盟约,也就是在暗示金国有意和谈,此时岳飞的案件押在了镇江枢密行府,处于调查取证阶段,岳飞本人带着宫观职,闲居与临安城内,并未失去人身自由。
完颜宗弼发来的第二封书信,时间是当年的十月十日,内容是命令南宋向金国派遣和谈使者,两国的和谈正式步入了轨道。仅仅三天之后,岳飞就被押入大理寺狱,前面曾经说过,像岳飞这种武将,只要被押入大牢,就没有活着出来的可能。
完颜宗弼第三封书信的到达日期,是当年的十一月十八日,内容是金国向南宋提出具体的和谈条件,而赵构对金国提出的条件全盘接受,并于四天后命何铸为大金报谢使,去金国签署和约,两国的和谈已经进入到实质性阶段。而与此同时,赵构君臣也正在紧锣密鼓地给岳飞罗织罪名。一个月后,岳飞就带着“莫须有”的罪名含冤而死,又过了一个多月,何铸就在燕京签订了和约,绍兴和议正式达成。
看得出来,两国和议与岳飞之死在时间上环环相扣,出现了惊人的合拍。不过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岳飞遭人诬告则是在绍兴十一年的九月初八,此时赵构还没有能够收到金国的第一封书信,而赵构解除三大将兵权更是早在当年三月份就已经开始了,他又是怎么知道金国有意和谈?
这个问题并不难解释,《鄂国金佗粹编》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查籥尝谓人曰:虏自叛河南之盟,岳飞深入不已,桧私于金人,劝上班师。金人谓桧曰:尔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且杀吾婿,不可以不报。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也。”从查籥这段话中,可以分成两部分理解,前半部分,说的是秦桧与金人暗中有所勾结,劝赵构班师,而后面的“金人谓桧曰”,被称为“兀术遗桧书”,说的是完颜宗弼恨岳飞念念不忘北伐,又杀掉了他的女婿,所以要求宋廷先杀岳飞,然后和谈。
查籥是绍兴二十一年的进士,他入仕的时候,距岳飞之死已有十年的时间了,所以他是怎么知道完颜宗弼曾给秦桧写过这么一封信,那就不得而知了,但是并不因此认定查籥所披露的这件事就是无中生有,最起码他所揭露的秦桧与金人有暗中来往,肯定是确有其事。
绍兴十一年三月,完颜宗弼从淮西撤军,赵构紧跟着就解除了三大将的兵权,当时两国在西部战场上正打得热火朝天,在东部战场上也是摩擦不断,战事并没有完全停止,赵构怎么会无缘无故地做出这种自毁长城的事情呢?就在上一年秋,岳飞还曾主动上表解除兵权,但赵构坚决不同意,下诏批评岳飞说:“未有息戈之期,而有告老之请。”这才过了半年时间,赵构的态度却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竟然主动解除了岳飞的兵权,并连韩世忠、张俊的兵权一同解除,显然他是对“息戈之期”有了十足的把握。而自从上一年完颜宗弼大举南侵后,宋金两国就已经不再互派使者,赵构肯定是通过暗使往来才得知金国有停战的意愿,那么这个替赵构暗中与金国保持联系的人,除了秦桧还能有谁呢!
关于《兀术遗桧书》的真伪,很多人因为查籥当时还不在朝中而有所怀疑,可是如果设身处地去想一下,完颜宗弼接连败在岳飞手下,岳飞又念念不忘北伐,显然岳飞已经成为了金国的头号敌人,那么完颜宗弼提出这样的条件完全是在情理之中的,关键就在于赵构相不相信完颜宗弼是不是真想讲和。既然如此,岳飞之死与绍兴和议在时间关系上出现的惊人巧合就不难理解了。
至于岳飞受陷害比金国传来第一封书信稍微早了一点的问题,其实并不重要。赵构既然收了岳飞的兵权,陷害他一下是必不可少的,就如同陷害韩世忠一样,反正恶人是由别人来做,赵构可以在最后做好人嘛!这里还要说明一个问题,赵构之所以保护了韩世忠,绝不是因为韩世忠是苗刘之变的功臣,赵构是个连杀父之仇都可以忘掉的人,会对韩世忠的救驾之功念念不忘吗?只不过是不想杀他而已,如果完颜宗弼提出的是先杀韩世忠而后和,韩世忠也必死无疑。
看得出来,岳飞之死与绍兴和议绝不是两个互不相关的孤立事件,而是有着极为紧密的必然联系。岳飞很有可能是死于一场秘密的交易,成为了那个荒唐时代的牺牲品。不管人们对他的死有多么痛惜,但也不得不承认,岳飞只是个武将,南宋一旦与金国媾和成功,岳飞是否存在将变得无足轻重。对于赵构而言,只要金国肯议和,即便是杀父淫母之仇尚且可以不报,北方大好河山尚且可以不要,还会在乎岳飞的死活吗?
至于赵构冤杀岳飞是错是对,以笔者看来,这个问题没有讨论的必要。从道义的角度出发,赵构做了一件最不该做的事,杀了一个最不该杀的人,亲手导演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桩冤案,这种卖国求荣、自毁长城的举动,将使他永远无法摆脱民族罪人的骂名。然而,如果仅从他个人的角度出发,赵构还是实现了他多年来梦寐以求的心愿,在岳飞死和绍兴和议成功之后,金国有近二十年没有再度入侵,赵构也不必再去担心哪个武将会功高震主,虽然只剩下半壁江山,但也足能使他过上安逸而又极度奢侈的生活了。
一纸盟书换战尘,万方呼舞却沾巾。绍兴和议的尘埃落定,标志着这场起于靖康年间的历史巨变,最终以堂堂大宋国向金人称臣纳贡的方式而终结,南宋沦为金国的属国,东起淮水中流、西至大散关以北的大好河山,全部沦为金国的领土,而生活在那里的万千子民则惨遭遗弃,从此披发左衽,沦为金人的奴隶。
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更是一个民族的悲剧,一小撮无耻之徒为了自身的荣华富贵,竟然毫不犹豫地出卖了他们所能出卖的一切,可怜那些身在沦陷区的同胞们,还在日夜对这群无耻之徒翘首以盼,幻想着有一天能够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正如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写道:“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然而随着绍兴和议的生效,这一天已经永远不会来临了。
—————— 全书完